传:OFO曾发行数字货币续命

传:OFO曾发行数字货币续命

热点

10月31日有媒体报道ofo正在申请破产重组,ofo官方刚辟完谣,今日又有媒体爆料称,ofo是GSE的发行方,其疑似通过发行GSE融资。实际上,GSE推出时,ofo正面临资金危机,而总发行量1000亿个的GSE,无疑能带来一大笔现金。

GSE

GSE是GESNetwork项目推出的代币,由GSE Lab公司发行。GSE Lab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年初的新加坡企业,与ofo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并推出了“绿色挖矿”模式——在ofo上骑行,便可获得GSE。具体来说,用户能获取多少GSE,则取决于骑行的时间、距离等因素。

共享单车的生存危机

每年进入秋冬季,共享单车的使用率都会明显下降。有业内人士透露,这个时候的ofo等共享单车的骑行率下降一般会达70%,营收下降,运营变得更加困难。但气候原因导致的共享单车危机只是“寒冬”的冰山一角。


暂停新单车投放

之前,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南京、深圳等城市先后发声禁止新增共享单车投放,“野蛮生长”阶段告一段落。从环保、便民到影响城市市容和正常生活秩序,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共享单车进入的政策变得严苛起来。

有业内人士指出,核心问题就是共享单车随地乱停影响市容建设,而市容建设往往是各地年终进行考核的指标。目前来说,各地更愿意实施有桩单车和共享单车共存办法,但这样就限制了共享单车的发展空间。


损坏率日益增多

共享单车进入损坏率升高阶段是不争的事实,不少网友吐槽,现在共享单车有时要连开好几辆才能遇到一辆可以骑行的。经常有些损坏的共享单车停在马路边,且长时间没有人管。

另一方面,各地的共享单车“坟场”不断增多,南京仙林路共享单车“坟场”、上海浦东芳华路共享单车“坟场”、北京上地联想大厦对面工地“坟场”、厦门7000平米户外共享单车“坟场”等等。这些在“坟场”中的共享单车有损坏的,也有因为ZF整治交通,处理违规车辆而运来的。

有媒体曾报道过,单单在厦门7000平米共享单车“坟场”中,就废弃了8万量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如果按照1000元造车成本来计算,这里相当堆积了8000万“金山银山”。然而,至今如何处理这些共享单车,企业、政府都尚未有很好的措施。

业内人士看法:

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目前都没能盈利,ofo作为共享单车龙头企业,融资是维持现状和活下去的唯一选择。但就共享单车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是不会雪中送炭的,这也不符合银行业的贷款条件。现在投资人/投资机构的要求和估值也很难让双方意见达成一致,不再会有人愿意为一个看不清盈利点的事情,永无止境的烧钱。

另外,ofo需要的是大资金,近年来流行的发币融资可能是ofo唯一的选择,但直接发币,ofo的股东们也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因为很容易踩线。但如果通过运作之后,既能解决资金的问题,同时不踩红线。

ofo与GSE之间并非只是合作关系

GSENetwork官方称,其公司主体为注册在新加坡的GSE Lab。但GSENetwork在拉勾、Boss直聘的招聘页面却显示,其公司实体名称为“北京质享科技有限公司”,其办公地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电子大厦。

北京质享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商信息显示,今年5月,该公司获得了来自唯猎资本的投资,后者占股5%。唯猎资本同时也是ofo的天使轮投资方,2015年曾对ofo注资100万元。


传:OFO曾发行数字货币续命

北京质享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图


随着ofo的飞速扩张,ofo与唯猎资本之间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投资-被投资”关系。唯猎资本实体公司“宁波唯猎投资管理合伙企业”的工商信息显示,2017年11月,ofo创始人戴威、联合创始人杨品杰双双进入唯猎资本的股东名单之中。两人的出资额均为500万元。


传:OFO曾发行数字货币续命

戴威、杨品杰,出现在唯猎资本的股东中


这意味着,由ofo创始人戴威等ofo高层出资的投资机构,直接对GSE进行了投资。


ofo与GSE之间还存在另一条财务链条

北京质享科技的股东之一,是“北京飞特二四科技有限公司”。它是智能健房“FIT24”的运营实体公司。2016年9月,FIT24曾获得ofo的天使投资——这也是ofo唯一公开的对外投资项目。

投资完成后,ofo彼时的运营主体公司“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飞特二四”的企业法人,戴维、杨品杰也成为了“飞特二四”的自然人股东。很显然,ofo通过“飞特二四”,间接持有了GSE的公司股份。


传:OFO曾发行数字货币续命

北京飞特二四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


如上所述,ofo与GSE之间并不仅仅是双方所称的“合作关系”。ofo已经通过被投企业及高管注资的投资机构,间接为GSE注资。


传:OFO曾发行数字货币续命

戴威、ofo、FIT24、唯猎资本与北京质享之间的关联关系



媒体不止一次报道过ofo发币

“立即骑行,获取GSE代币!” 这是今年3月,出现在ofo新加坡版APP界面的广告语。但在被媒体报道后,ofo很快回应称,未筹备任何ICO,该活动是ofo与GSE Lab合作,在新加坡上线的市场活动。这不是ofo第一次传出与区块链相关的“绯闻”,也不是ofo第一次否认。

2月8日,有人发现,一个名为ofo chain的合约在以太坊运行并有交易测试,但ofo回应称,这与自身无关。

2月24日,著名投资人李笑来在“3点钟微信群”内表示:“ofo正在筹备ICO。”同一天,泛城资本董事长陈伟星称,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多次和自己交流ofo如何开始区块链化,他也答应投资。但对两人的表述,ofo的回应是:未筹备任何ICO,“但会对包括区块链在内的创新技术持续关注。

到了今天,在媒体再次报道ofo以GSE的名义进行融资时,ofo的回应依然是仅为合作伙伴关系,并未利用GSE进行融资。但这一次,很显然,ofo与GSE之间并不是双方所说的合作关系这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