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农民挖出南宋第一大墓,考古队赶到空手而归,大骂墓主不要脸

导读:在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市西郊,有一个名叫郎碧村的小山村,据村民说,唐朝末年割据一方的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王妃,就出生在这里。在村子的旁边有一座小山包,当地百姓都称呼它为“将军山”,相传山上埋葬了一位古代的大将军。

杭州农民挖出南宋第一大墓,考古队赶到空手而归,大骂墓主不要脸

五年前的一个夏天,郎碧村的几位村民在将军山脚下修建房屋时,无意间挖出了一个大深洞,露出很多青砖,村委会得知消息后,怀疑是挖到了地下的古墓,于是立刻上报了文物部门。杭州市考古队赶到现场后,发现此处背靠将军山,前面一条小溪蜿蜒流过,俯瞰东南地势开阔,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由此推断山下必有大墓。

村民挖出大洞的地方,在一个大土丘的侧面,考古队经过观察认为大土丘不是天然的,应该是一座大墓的封土。经过挖掘,考古队果然发现大土丘是由一层层熟土夯筑而成,并且每层颜色都不相同。专家介绍说,这种封土形制在江南并不多见,带有典型的宋元古墓特点。

杭州农民挖出南宋第一大墓,考古队赶到空手而归,大骂墓主不要脸

清理完一层层的封土之后,大墓的正前方出现了一个长25米,宽7米的超大祭祀台,上面铺满鹅卵石,在平台的四周还分布有排水沟。见到如此奇特、大规模的墓葬形制,考古队兴奋异常。专家介绍说,S形的暗沟可以排出墓室前的积水,这样的设计在江南宋元墓中还是第一次发现,堪称江南第一墓葬。

墓室双室并列,青砖砌筑。墓室前为石条封门,石条两侧以夯土加固,石条内为砖砌封门和墓室。如此规模的大型墓葬,势必招来盗墓贼的觊觎,果然在进入墓室之后,考古队员发现了3个盗洞,其中一个直接挖穿了墓顶进入墓室,其它两个也都挖通了墓葬前室。经过三次盗掘之后,墓内文物所剩无几,考古队只找到了几十枚铜钱,基本是空手而归。

杭州农民挖出南宋第一大墓,考古队赶到空手而归,大骂墓主不要脸

不过幸运的是,盗墓贼虽然拿走了陪葬的金银珠宝,却将最具历史价值的墓志留在了墓室内。在墓中考古队员先后发现两块墓志,通过对墓志铭的解读,最终确定墓主人是南宋末年的临安知府洪起畏,这座大墓是他与妻子的合葬墓。

《宋史》中对洪起畏的记载非常少,并没有单独列传,基本都是在别人的传记中提到此人。《宋史·贾似道传》里曾提到:“知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道主其说。”由此推断,在南宋末年洪起畏担任临安知府,并深得奸臣贾似道重用。

杭州农民挖出南宋第一大墓,考古队赶到空手而归,大骂墓主不要脸

而这次出土的墓志铭,正好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缺失。在墓志铭中记载:南宋末年,洪起畏被朝廷任命为“奉议郎新差知处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出任镇江知府,负责抵抗元朝大军渡过长江。

在前往镇江任职前,为了表达誓死抵抗元军的决心,洪起畏写了一封遗书:“家在临安,职守京口。北骑若来,有死不走。”张贴在临安府各个地方,以表示他与镇江共存亡的决心。可当南宋倾尽全国之力,在丁家洲最后与元军决战失败之后,作为江南门户的镇江知府洪起畏却选择了弃城逃跑。

杭州农民挖出南宋第一大墓,考古队赶到空手而归,大骂墓主不要脸

在墓志铭中,洪起畏还在为自己的临阵脱逃找借口,说弃城逃跑是不想当俘虏,不想投降。南宋灭亡之后,洪起畏跑回了临安老家,从此隐居不出,一直活到了至元三十一年(1294)。了解完洪起畏的生平事迹之后,在场的考古队员一致认为洪起畏太不要脸,出征前还信誓旦旦的说与城共存亡,结果敌人还没来他就弃城而逃,难怪宋朝最终被元军灭掉。

虽然洪起畏的人品值得商榷,但他的墓葬还是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尤其是墓志铭中对于丁家洲之役、贾似道被贬等历史事件的记载,还原了丁家洲惨败的历史,对饱受争议的宋元之战进行了史料的补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参考文献:《临安南宋墓考古发掘报告》、《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