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敗走華容道為什麼不在華容縣

在“三國演義”裡,無論是精彩絕倫的赤壁大戰,還是華容道上,曹操滑稽不已的自負“三笑”,將諸葛亮的智,曹孟德的狂,關雲長的義,淋漓盡致的刻畫出來,完整的赤壁之戰幾乎成為三國故事中最閃光的一頁。

曹操敗走華容道為什麼不在華容縣

曹操敗走華容道,為什麼華容道不在今天的華容縣?

這是因為,在赤壁之戰以前,華容縣地轄今華容縣,石首部分區域,監利縣全境。而監利北部的華容道,正是曹操赤壁兵敗逃往荊州的必經之路。

據監利縣誌記載:

漢獻帝建安13年(公元 208年),曹操軍敗赤壁,華容歸屬東吳。由於此地"士卑沃、廣陂澤","地富魚稻",西北境內曾產鹽。於是東吳便"令官督辦"以監鹽漁之利。公元 222年,孫權稱帝,從華容縣劃出一小塊地方設立監利縣。從此,監利作為一個縣名正式出現於歷史舞臺,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了。

監利之名正是:以監鹽漁之利的意思。

曹操敗走華容道為什麼不在華容縣

曹操敗走華容道為什麼不在華容縣

曹操敗走華容道為什麼不在華容縣

《三國志》中華容道“泥濘難行”透漏了什麼樣的歷史變遷

據《三國志》裴松之所引《山陽公載記》:“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屋漏偏逢連夜雨,船在赤壁被燒了,又碰上風雨潮溼天氣,這個小說和歷史倒是一致的,曹軍狼狽用乾草填路,才得以通過。

曹操敗走華容道為什麼不在華容縣

有意思的是:這段記載提到“泥濘難行”的環境和今天有些出入,這是因為三國時期正是雲夢澤的消失時期,而今天的荊州大部分地區和老華容地區都是雲夢澤故地,魏晉南北朝時期,雲夢澤已縮小一半,唐宋時解體為星羅棋佈的小湖群。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提到的雲夢大澤、《淮南子·墜形訓》中的"楚之雲夢",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曹操敗走華容道為什麼不在華容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