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日本人,為何女人背個“小枕頭”, 武士則背個大包袱

日本是我們的鄰居之一,也是與我們最有淵源的一個國家。日本從建立之後就不斷的學習周邊國家的文化,其中學習中國文化最多。一直到現在我們的很多文化都已經逐漸改變了,但是在日本卻還是一直在延續。不僅如此,他們還有很多自己特色的文化形式,比如在造型上的一些習慣就讓人摸不清頭腦。

同樣是日本人,為何女人背個“小枕頭”, 武士則背個大包袱

在古裝影視劇中,我們看到的日本人大多數是穿著日式的服裝和木屐,但是很少會見到日本的武士。在日本的古裝電影中卻是有不少相關的形象。這些武士即使是在馬上,也是背上有個鼓鼓囊囊的大包袱,而且這個包裹已經大大到有些誇張了。不僅是日本的武士,日本的女性傳統服裝和服也是有一個類似的特點,不過是在背後有一個類似枕頭的形狀,現在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大的蝴蝶結,那麼背後的這兩個有什麼聯繫嗎?

同樣是日本人,為何女人背個“小枕頭”, 武士則背個大包袱

其實這兩者看起來似乎有什麼關係,但是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日本的和服背後有枕頭只是因為裝飾作用。到現在也已經轉變成為了蝴蝶結,所以並沒有什麼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意義,只是一種幫助束腰的裝飾性的作用。

同樣是日本人,為何女人背個“小枕頭”, 武士則背個大包袱

而日本武士揹著的大包袱則是大有來頭。這種大包袱的名字叫“母衣”,從平安時代就已經興起了。當時還叫做保侶衣”,保侶衣的作用更相當於現在的防彈衣,因為當時只是小規模的作戰,所以保侶衣可以保護武士的背後不被箭刺中。母衣的構造非常簡單,是竹片做的一個鏤空的容器,在外面罩了一層紅色的布。當布被風吹起來的時候,就可以起到保護的作用了。

同樣是日本人,為何女人背個“小枕頭”, 武士則背個大包袱

母衣的由來日本人也曾經做過研究。日本江戶學者新井白石在《本朝軍器考》中提到過,母衣其實就是胎衣,這樣的造型會給武士們安全感,好像回到了母親的懷中一樣。他們也相信母衣會像母親一樣保護他們。

同樣是日本人,為何女人背個“小枕頭”, 武士則背個大包袱

雖然母衣有保護的作用,但是在當時卻還是弊大於利。因為母衣看起來非常的龐大,而且是顯眼的紅色,所以很容易就成為目標。日本人打仗還是比較兇殘的,並不是跟我們一樣讓對方失去戰鬥力,而是流行砍首級,這時候母衣的用處就體現出來了。當他們砍掉一個帶了母衣的武士之後,就可以直接用他們的母衣將他們的頭顱裝回去。所以帶母衣上戰場其實在很多時候也是一個愚蠢的方式。

同樣是日本人,為何女人背個“小枕頭”, 武士則背個大包袱

到了戰國後期,母衣的作用就更小了。面對槍炮這樣的著裝只能是吸引火力。但是日本卻不忍心將他們的傳統服裝拋棄,於是就成為了一種可以鼓舞士氣的戰衣。織田信長就有兩支隊伍,一隊“黑母衣眾”,一隊“赤母衣眾”,他們都有很高的容易,主要作用不是上戰場,而是利用顯眼的形象來指揮。

同樣是日本人,為何女人背個“小枕頭”, 武士則背個大包袱

但是母衣的作用還是不斷的顯現出其中的弱勢,逐漸的就進入了博物館,只能標誌著某一段時間的戰爭形式,有一種象徵意義了,偶爾會在武士祭上出現,但是真正用來作戰幾乎是不可能了。

對於這樣的一種防守武器,大家覺得究竟有沒有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