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逃亡長江以南被斬於民居之中,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命運大多悽慘

劉邦殺了彭越之後,將彭越的屍體剁成肉醬,並將肉醬分發給各諸侯王。其用意不言而喻:“敢有不臣之心,這就是下場!”

當彭越的肉醬擺在淮南王英布面前的時候,英布非常恐懼。曾經的楚王韓信,五年前被貶為淮陰侯,現在被殺了;曾經的梁王彭越,直接被抓到長安,殺死之後剁成肉醬,曾經的韓王信被逼得亡命天涯,曾經的燕王臧荼被斬殺於亂軍之中。

夏,漢誅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賜諸侯。至淮南,淮南王方獵,見醢,因大恐,陰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英布逃亡長江以南被斬於民居之中,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命運大多悽慘


面對這一系列血腥的事實,英布終於明白了:劉邦一直在不動聲色的削藩,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自己。

此時的英布或許很想聯合各諸侯對抗劉邦,但現實是:此時的英布已經有些有些孤掌難鳴了。

有實力的諸侯王已經紛紛退場,剩下的異姓諸侯王只有燕王盧綰和長沙王吳芮。即使把他們三位諸侯王的勢力加在一起,也與劉邦一系的力量相差甚遠。

而這幾位諸侯王之間也很難達成共識,因為他們缺乏對抗劉邦的信心和勇氣。

英布不敢像劉邦表忠誠了,因為有了韓信和彭越的前車之鑑,他實在不想幹這種傻事;英布也不敢直接反叛,因為有了臧荼和韓王信的前車之鑑,他也不敢這樣做。

所以英布認為,現在最明智地做法就是:如何保證自己得以安全地割據東南地區。

於是,英布暗中調動軍隊,希望擺開一種架勢,讓劉邦不敢對他輕舉妄動。

英布逃亡長江以南被斬於民居之中,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命運大多悽慘


我非常理解英布的恐懼心理,也非常理解英布出於恐懼做出的防範心態。但從法理上說,英布的這種行為,就是赤裸裸的造反!

而英布的種種謀劃最終胎死腹中,是因為一位大夫的逃亡。

這位大夫的名字叫賁赫,英布懷疑他與自己的寵姬有染,所以就想捉拿賁赫。而賁赫為了保命,只能隻身逃到長安。逃到長安之後,立刻就把英布的種種不法行為(暗中調動軍隊)報告給了劉邦。

劉邦為了安撫英布,或者說麻痺英布,就把賁赫抓起來關進了牢房,並且派人到英布的地盤上調查。

劉邦此舉的用意非常明顯,就是想告訴英布:現在有人告你謀反,我不相信這是真的。但為了防止有人說我偏心,我必須派一個人,妝模作樣地調查一番,希望你不要多心。

而劉邦的使者見了英布之後,更是有意無意地暗示:大臣們都說你要謀反,可陛下不相信。如果你能親往長安城解釋一下,這種謠言自然就會平息了。否則,關於“你要造反”的謠言可能很難平息。

如果這番話是在幾年前說的,英布沒準還會相信。可現在的英布,一眼就看出來這是圈套,韓信和彭越都栽在這上面了。

所以,當英布面對劉邦使者這種溫柔的威脅時,也只能一咬牙一跺腳,爺反了!

劉邦一看英布沒中計,只能派遣軍隊圍剿他。

漢使又來,頗有所驗,遂族赫家,發兵反。反書聞,上乃赦賁赫,以為將軍。——《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英布逃亡長江以南被斬於民居之中,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命運大多悽慘


就在劉邦派使者忽悠英布的時候,夏侯嬰和楚國的令尹薛公聊起了英布的事。

薛公說:“英布是肯定要反的。你想想,皇帝一手拿著胡蘿蔔,一手拿著大棒,兵不血刃地消滅了韓信和彭越。現在,皇帝還想玩這種把戲,估計是不會奏效的。”

夏侯嬰把薛公的話告訴了劉邦。劉邦覺得薛公的話挺有意思,就親自出面詢問薛公:“你既然這麼明白英布的心思,如果你處於英布的位置上,你會如何做呢?”

薛公說:“如果我處於英布的位置上。我有上中下三策。如果我用上策,關東六國故地就會脫離漢帝國;如果我用中策,天下就有可能重新大亂,勝負難料;如果我用下策,您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英布逃亡長江以南被斬於民居之中,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命運大多悽慘


接下來,薛公說出了他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就是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楚國,吞併齊國,佔領魯國。傳一紙檄文,叫燕國、趙國固守他的本土,山東地區將不再歸漢帝國所有。

中策就是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楚國,吞併韓國佔領魏國。佔有敖倉的糧食,封鎖成皋的要道。屆時,勝負難料。

下策就是向東奪取吳國,向西奪取下蔡。把輜重財寶遷到越國,自身跑到長沙。如果英布這樣做,陛下就可以安枕無慮了。

而薛公斷定,英布一定會摒棄上策和中策而選擇下策。

因為英布本是驪山的刑徒,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諸侯王。這都是為了自身的富貴,而不顧及當今百姓,不為子孫後代考慮,所以說他會選用下策。劉邦很滿意薛公的這種說辭,於是封他為千戶侯,並冊封皇子劉長為淮南王。

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萬乘之主,此皆為身,不顧後為百姓萬世慮者也,故曰出下計。——《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英布逃亡長江以南被斬於民居之中,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命運大多悽慘


政治人物的對話,千萬不要對錶面意思進行解讀,而是要結合當時情形分析其中詳情。

英布為什麼會放棄上策和中策,可不是什麼“不顧及當今百姓”這種理由,而是他缺乏與劉邦對抗的信心與勇氣。

從已知的條件去看,英布與劉邦絕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

英布的中策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就是率軍一鼓作氣打到函谷關門口。

這種打法,其實很像當初項羽破釜沉舟打章邯。這種打法能否勝利,主要看有多少人會響應自己。

在鉅鹿之戰時,項羽抱著必死之心與章邯決戰。於是,諸侯們紛紛跟進,所以項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在英布叛亂後,如果英布抱著必死之心與劉邦決戰,自然有可能一鼓作氣打到函谷關下。到時,只要六國故地不滿劉邦的力量紛紛響應他,他就有機會一舉把劉邦構建起來的帝國打得土崩瓦解。

英布逃亡長江以南被斬於民居之中,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命運大多悽慘


為什麼薛公認為這只是中策呢?因為這種孤軍深入的打法太冒險了。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響應英布,他隨時都會進退失據的。如果項羽率軍衝入秦軍陣地後,卻發現反秦聯軍誰也不響應他,項羽就算是戰神復生,估計也得死在那裡。

但是,如果想以弱勝強,還想迅速獲得成功,這就是別無選擇的一種打法。

想當年,陳勝率領九百人,就敢高歌猛進,一路殺奔秦國的統治中心。結果呢?陳用雖然只率領了九百人,但是因為整個天下紛紛響應他,於是龐大的秦帝國在頃刻間土崩瓦解。而陳勝則從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或底層軍官),突然成為了歷史的一個標誌性人物。

現在,如果英布振臂高呼:劉邦想把天下變成劉家的私人財產,它就是傳說中的竊國大盜!然後率領數萬大軍,一路高歌猛進直撲函谷關,會是什麼結果呢?

如果大家都像響應陳勝那樣響應英布,劉邦和他的漢帝國也會在頃刻間土崩瓦解。

但如果沒人響應呢?所以這只是中策。

英布逃亡長江以南被斬於民居之中,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命運大多悽慘


英布的上策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就是佔據項羽從前的地盤之後,再強攻齊國。同時聯合燕國、趙國一起造劉邦的反。

從軍事上考慮,英布似乎有這種能力。因為當英布真正造反之後,立刻就打敗了吳國和楚國的軍事主力。從某種意義上說,英布已經佔據了項羽從前的地盤。只要他能取得趙國和燕國的響應,被各國包圍的齊國就只能等死了。這樣一來,天下又恢復到了戰國時期的格局。

之所以說這是上策,是因為暫時不需要太多人響應,只要想辦法搞定趙國和燕國就行。

英布不敢選擇上策和中策,絕不是因為他魄力不夠。而是因為英布心裡沒底,他不確定有誰會響應他。

這絕不是英布估計的比較悲觀,而是因為當時的形勢實在是不容樂觀。

英布逃亡長江以南被斬於民居之中,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命運大多悽慘


所以,英布的主要盤算還是割據東南。這種打法是很難看到出路的。因為,這就是以一隅之地與全天下對抗。

而這種打法,更會讓追隨英布的人喪氣。如果英布都沒有勇氣衝在最前面,與劉邦決一死戰。那其他人誰還敢為英布賣命呢?

英布造反的時間實在是太晚了,此時的天下幾乎已全歸劉氏所有。在這種時候,英布再起來造反,肯定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孤單。

英布之所以敢選擇反叛,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得到情報,劉邦的身體一天比一差。所以英布覺得,劉邦親自率軍攻打他的可能性並不大。

如果不是劉邦親征,而是一個普通的統帥出征,他絕對無權讓關東各大藩國全力支持他的行動,更無權調動關東各大藩國的軍隊。在這種背景下,英布肯定會更有底氣,追隨英布的人也會更有底氣,因為他們覺得中央軍不具備打敗他們的實力。

屆時,只要英布取得幾輪勝利,漢帝國自然會選擇和談。到時,英布就有割據自立的機會。

但劉邦親自率軍前來,一切就不同了。

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英布逃亡長江以南被斬於民居之中,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命運大多悽慘


劉邦最初計劃派太子劉盈(後來的漢惠帝)率軍平定英布的叛亂。如果是太子率軍,從自然有權讓各大藩國支持他的行動,更有權調動各大藩國的軍隊。可太子文弱,又毫無戰爭經驗,讓他領導一群身經百戰的將領,太子肯定不會擁有實際的指揮權。屆時,眾多將領之間如果誰也不服誰,這仗還怎麼打?

關鍵是,如果劉邦授予太子的權限太大,太子在外戚集團的支持下,就有可能會失控(到時劉邦有可能提前退休);如果劉邦授予太子的權限太小,讓太子率軍攻英布,還不如讓曹參或周勃之類的人前往。

所以,劉邦考慮來考慮去,覺得這仗還是得自己親自出馬。

劉邦親自出馬,英布又選擇了最保守的打法,結果當然不出預料:英布敗了,敗得極慘。最終只能帶著一百多人逃亡到長江以南,又被當地老百姓堵在民宅裡殺死。

番陽人殺布茲鄉民田舍,遂滅黥布。——《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英布逃亡長江以南被斬於民居之中,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命運大多悽慘


打敗英布之後,劉邦的宏圖霸業幾乎達到圓滿,而他的生命,也逐漸走向了終點。

劉邦48歲起兵,在之後的13年時間裡,幾乎一直都在戰爭中渡過。

很少有人認為劉邦是一流的統帥,但在13年的征戰生涯中,劉邦一直奔走在戰爭的第一線。劉邦親身經歷的戰役不下百次,也曾在戰爭中傷痕累累,甚至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這種做法,比起很多所謂的一流統帥來說,毫不遜色。

最關鍵的是:在這13年的戰爭中,劉邦越打越強,所有的競爭對手,被他逐一淘汰出局。我們可以說這是因為劉邦幸運,可如果一個人能夠一直幸運,本身也證明了他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

英布逃亡長江以南被斬於民居之中,漢初的異姓諸侯王命運大多悽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