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贏在哪?360趨勢解析它憑何奪得金馬獎

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劇情長片和最佳改編劇本獎項的影片《大象席地而坐》的領獎人——導演胡波的母親,在領獎後一言不發,轉身望向大屏幕的黑白照片,含淚離場。

《大象席地而坐》贏在哪?360趨勢解析它憑何奪得金馬獎

這可能是本屆頒獎典禮上最特殊的一次頒獎,《大象席地而坐》出乎意料打敗了票房口碑獲得逆天成就的《我不是藥神》,奪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成為網友關注的熱門影片。此前該片已經獲第68屆柏林電影節費比西獎國際影評人獎,金馬獎又將這部電影的關注度推到新的高度。從360趨勢來看,搜索完“金馬獎”的用戶,接下來最常搜索的一部影片就是《大象席地而坐》。不少人對此充滿好奇,想明白這部影片到底有什麼魅力,能陸續獲得國內外頗具含金量的大獎。

《大象席地而坐》贏在哪?360趨勢解析它憑何奪得金馬獎

“滿洲里的馬戲團有一隻大象,它就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歡坐那兒,很多人就跑過去,抱著欄杆看,有人扔什麼吃的過去,它也不理。”這是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的開場獨白,不合常理卻輕描淡寫,荒謬孤寂的“喪”感撲面而來。在長達四個小時的時間裡,這種狹窄、陰暗的畫面搭配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將影片深度貫穿。

《大象席地而坐》贏在哪?360趨勢解析它憑何奪得金馬獎

這部電影講述了四位生活在河北的普通人的一天。四人同時處在崩潰的邊緣。其中,於成睡了朋友的老婆;韋布從高樓推下了霸凌少年;黃玲戀上了教導主任;老金即將被親人送去養老院,這四人在現實生活中無路可退,卻都想去看看滿洲里席地而坐的大象。

《大象席地而坐》贏在哪?360趨勢解析它憑何奪得金馬獎

緊湊的劇情緊緊的串聯起每一個角色,結尾的人物關係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無法呼吸又不能動彈的壓迫感,搭配搖搖晃晃的鏡頭技巧,將普通人內心的壓抑和自私自利的社會環境相結合,表達出人類頑強的自我救贖精神和對未來的希望。從過往獲獎影片來看,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很少青睞商業片,《大象席地而坐》這類注重內涵的文藝片才是金馬獎的最愛。根據360趨勢中用戶畫像顯示,關注該片的用戶中, 19—24歲的年輕群體將近一半,且男性佔比更大,看來這部文藝電影除了打動資深評委,也觸動了不少95後男生。

《大象席地而坐》贏在哪?360趨勢解析它憑何奪得金馬獎

就像有媒體對《大象席地而坐》的評價所說:“它有好電影所具備的一切元素,複雜的人物,強烈的敘事,精準的調度,深沉的詩意,天生的導演,以及天才的控制力。“這應該是對胡波心血的最全面褒獎,也是對青年導演的一種期許。

對這部影片感興趣的網友,如果想要了解更多信息,都可以在360搜索中輸入關鍵詞查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