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船在海上漂,哪能不挨刀!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面对海上无处不在的反舰油轮,从来就是铁皮船的驱逐舰们动不动就要被捅穿一个大窟窿。水线以上的情况倒还好说,要是水线上被捅穿一个大洞,那么军舰就危险了!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2000年10月12日巴林当地时间中午11点20分左右,美军“科尔”号驱逐舰突然被自杀小艇炸开了一个12米长,4米宽的大洞!17人当场炸死或者被涌入的海水淹死,39人受伤。美利坚的氪金损管这个时候爆发了!这么大一个口子,竟然在关闭了一系列水密门后稳稳当当的浮在水面上。反观挪威人的……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挪威“盾舰”就是因为没有关闭水密门而悲剧了

有人笑称,挪威“盾舰”的抗沉性还不如一条民船!因为当初被“长航水晶”撞穿一个大窟窿的“桑吉”轮是在海上烧了七天才因为爆炸彻底炸飞水密结构而沉没的。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燃烧的“桑吉”轮,从照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到船舶右舷已经穿了一排大洞,燃烧无法控制。不过还是没有沉!

都是第一时间选择弃船,为什么就这么不一样呢!

放心,咱不是来分析的,因为我也没有这两型船舶的结构图。而是从大家都能听的懂的角度,聊聊为什么有的船沉得跟石头一样,有的船烧了几天几夜都不沉。

那么,船为什么要沉呢?

当然是进水对不对。所以要想不沉,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使用水密隔舱。直到18世纪,欧洲海船上才开始用上水密隔舱,而中国人最早的汉字“舟”就已经在中间横上一杠了。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不过中国人的水密隔舱也不是完美无瑕,其中一大缺陷是这些水密隔舱都不封顶!这应该很容易理解哈,船舱是用来装东西的,如果你封死了我还怎么装货呢?除非这个舱是用来装水或者装油的,那么可能会留一个小仓口。这一现象到现代都还存在,大部分干散货船的隔舱都是不封顶的。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当船舶运输比较沉重的货物,比如照片中的矿石,一旦进水……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沉得跟石头一样快!

我们的老祖宗为了安全起见,水密隔舱一般都设计的比较多,上不封顶的同时,下面还会留出一个小孔。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这个小孔是干嘛的呢?因为船并不是完全不进水,下雨、上浪、渗漏都会导致少量进水,这时候通过这个小孔,少量的水可以流出去,通过水流的方向你就可以知道哪个仓渗漏了,或者上浪严重。那么就可以组织力量排水了。

大家应该会意识到,这种结构是有安全隐患的!其中最大的一次事故要数泰坦尼克号事件。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由于这艘豪华客轮在建造时就面临预算压力,以及豪华客轮本身就需要上下货物人员,在设计时“大胆”的采用了上不封顶的设计,并且水密隔舱高度仅仅超过水线。这就意味着,如果因为某种原因造成海水漫过水密隔舱的时候,这条船必沉无疑!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上不封顶的设计在当时并不算过错,毕竟要密封这四根大烟囱和下面的蒸汽机,还要兼顾人员前后上下流动的需求,设计工作量极大,施工也不好操作。如果强行封盖,必然导致更大的预算支出,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便省去了。这一省就出了一千五百条人命!

事实上,就算泰坦尼克号采用了封顶水密舱也难说不出事,因为他的舱室太大了!成百上千吨海水的冲击挤压下,气体压力足以粉碎一般的船用钢板。现代船舶水密隔舱都是按照严格标准,以密集钢材横向加固的。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特别是国际原油运输中采用的双壳油轮,采用双层底结构,货舱之外还有一层横仓壁,平时这里会装满压载水,必然时自然也可以排空作为浮力储备。

因此,桑吉轮虽然被撞穿货舱引起大火并爆燃,但外面那层侧舱应该是空的,所以七天之后大火将船头结构彻底破坏,这才沉入水中。

这种两边放肉盾的法子在军舰上就是防鱼雷隔舱!里面通常会放上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舱室,然后再增加水密舱的数量,以保证在挨炮弹的时候不那么容易沉。

大家想想,这样会有什么必然后果呢?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左边是“青海湖”号补给舰,37000吨。右边是071“昆仑山”舰,20000吨……

为什么他们看起来好像一般大小?秘密就在昆仑山舰巨大的货舱上!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虽然“青海湖”比“昆仑山”排水量大了一倍,但昆仑山舰的钢材都在围体积,青海湖舰没有这种要求,他的钢铁在造水密隔舱,如此一来“昆仑山”重量虽小,个头看起来却更大一些。

在舰船抗沉性的历史道路上,类似“青海湖”这样靠增加水密隔舱提高抗沉性的舰船走的是“间接防御”,而用一层厚钢板包裹住货舱的“昆仑山”模式,走的是“直接防御”思路。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厚重的装甲盒包裹着核心区!

后无畏舰时代的战列舰大多数都是“直接防御”思路。弹药、轮机舱藏在水线以下,然后用厚钢板把整个核心区包裹起来,这样就可以防止船体结构遭到破坏,那么也就不会沉了。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不过大家注意到没有,如此一来船体前后就都没有装甲!这些地方要是挨了炸那岂不是要进水了吗?

所以她沉了。

想想也该知道,钢板那么厚,里面的隔舱不能太多,外面的隔舱也不能太多,且不说打穿装甲盒后导致的进水,就是炸弹鱼雷把你前后防水隔舱打漏,你也扛不住啊。所以二战以后的舰船设计中,大多采用“间接防御”的思路,通过牺牲一些不太重要的水密隔舱换取核心区域的安全。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美军“尼米兹”级航母的防护堪称典型。通过一系列侧舷装甲隔舱逐次削减反舰弹药的威力以达到保护核心区的目的。平时这些隔舱里可能堆满了各种次要物品,比如说粮食、水、安全套等等。即便这些舱室被打漏了,美帝的损管人员照样可以将关闭一些水密门,同时将海水抽出。

事实证明,只要损管得力,断个头啥的不成问题。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由于现代反舰弹药威力已经大大超过了当年,直接防御是很难防住的,无论中美都在间接防御上下足了功夫。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像这种对抗近炸水雷的测试是军舰入役前必须做的,虽然是“间接防御”,但外层还是要抗住近炸的冲击波,而机舱这样的核心区域更不能有所闪失。近年来,美军在舰船内部陆续加装凯夫拉面层,以增强对新型反舰导弹的防御能力。原因如下: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在两三倍音速的导弹面前,舰船抗沉性设计来不得半点侥幸。当侧面舱室中弹,烈火灼面,断臂涂墙,硝烟呛喉的绝命时刻,水兵们有没有勇气冲入舱室堵漏,敢不敢决死一拼,直接决定了“间接防御”是否生效!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在1974年的西沙海战中,南越海军第一发127mm炮弹就命中了274艇,随后的战斗中,274艇中弹18发,127mm炮弹就挨了5发,正是因为悍不畏死的损管人员,解放军炮艇始终保持战斗状态。而南越方面乱成一团,根本没有损管一说。

再好的抗沉性也需要人来配合,你要是像挪威人那样连水密门都没有关,那水密隔舱也就成了“泰坦尼克式”连环进水隔舱,怎么可能浮在水面上呢。

海上挨刀宰,烧了7天7夜,“桑吉”这艘不沉船是怎么挺到最后的


顺便说一下,这是老蒋(公众号:蒋校长)的原创文章,觉得老蒋文章不错,欢迎到公众号看更多,聚焦时政军事,只做精品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