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面對面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歡天喜地又是一年。在遊子奔忙的腳步中,在紅彤彤的色彩中,在迎新年的歌曲中,在“忙年”的氛圍中,承載著文化傳統、凝聚著家國情懷的春節,又一次緊隨春天的腳步如約而至。

中國的年怎麼變,都藏著中國人一份濃得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淳厚的味道。

今天,我們給大家精選了一些關於春節的老照片,回味那時簡單而幸福的年滋味兒,追回純真年代那些關於過年的美好記憶。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五六十年代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那個時候,

物質生活還沒有現在這麼富足,

但是過年的年味一點不會少,

人們是這樣歡度春節的——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51年春節,北京石景山發電廠給職工準備的年貨,工人和家屬們紛紛趕來購買。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51年過春節時,北京石景山發電廠特等勞模劉德珍買了很多年貨,他的妻子和女兒正在門口高興地迎接他。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53年春節,天津一家人吃團圓飯的場景。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四代同堂一大家子圍坐一起,過春節 。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53年春節,孩子們在天安門前放爆竹。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56年春節,房山縣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聽收音機。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56年春節,北京市宣武門外牛街的小孩子們在遊戲玩耍。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57年,天津天后宮春節廟會景象。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59年,南京市燕子磯公社書記春節到農家拜年。農家正在貼具有時代特色的春聯。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59年,臺江食雜公司,賣年糖年餅的攤位,這些商品只有在春節期間才有的賣。

春聯必不可少,喜慶中還能表達美好願望和傳承家風,但凡是肚子裡面有幾滴墨水的人,這幾天就得為鄉親們免費寫春聯。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60年春節,遼寧省瀋陽市郊五三人民公社一戶社員正在寫春聯、貼年畫。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60年1月,北京廠甸,人們在春節市場中選購年貨。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61年春節,人們在江蘇省南京夫子廟花燈市場上選購花燈。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61年春節,北京逛廠甸廟會,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大串糖葫蘆。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67年的時候,國務院提出了“春節不放假”的政策,春節期間,各地公社,工廠紛紛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開創各種學習班,過“革命化的春節”。

對於每一位中華兒女而言,春節都具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春節是中國人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春節是中國家庭週期性的“集體儀式”,春節賡續著辭舊迎新的傳統習俗,春節寄託著吉祥如意的美好夙願。總而言之,春節是關於團圓、幸福、喜慶、吉祥和美好的節日,春節就如一種無法消解的情愫,永遠駐留在中國人的心靈深處。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七八十年代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都漸漸豐富了起來。

過年的時候的娛樂活動,

也就變得越來越多樣化。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0年,浙江紹興柯橋農民在購買年貨。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0年春節前,四川彭縣農民陳開方(前右)買了一臺價值人民幣520元的12英寸黑白電視機,引來鄉親們羨慕的目光。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1年春節前夕,貴州省貴定縣的農民在農村集市上趕集準備年貨。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2年春節期間,特級售貨員張秉貴在王府井百貨大樓糖果組櫃檯服務。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2年,北京的一家人在共享豐盛的年夜飯。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3年,張海迪在山東聊城家中和父母姐妹包餃子過新年。

1983年,中央電視臺舉辦了 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從這一年起,中國人過春節就多了一項必不可少的項目——看春晚。多少關於春節難以忘懷的記憶,都和春晚緊緊連在了一起。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3年,李谷一的一首《鄉戀》唱紅大江南北。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4年,張明敏在春晚上的一首《我的中國心》把港臺流行音樂帶到了國內,一夜間,全國上下都認識了張明敏這位香港歌手。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4年春節前夕,居民在杭州市章家橋菜市場前排隊買菜。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5年春節,廟會上演員表演數來寶。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5年春節前夕,湖南省益陽市大橋農貿市場蔬菜區一角。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5年春節,剛剛進入中國不久美國迪士尼動畫人物和中國老百姓在八達嶺長城上合影。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5年北京地壇廟會上的一對父子。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5年春節,遼寧營口農民的節目表演。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6年2月7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郝建秀(中)和全國總工會副主席羅幹(右一),到北京崇文門菜市場慰問商業職工。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7年,一個高大英俊的大男孩兒因為春晚一夜之間紅遍中國,他勁歌熱舞帶來一曲《冬天裡的一把火》,至今仍舊為人津津樂道,他就是——費翔。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7年1月,春節前夕,北京農展館舉辦農副產品展銷會。人們排長隊買江西產的四特酒,經過長時間排隊,這幾個年輕人終於買到了。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80年代春節前的上海南京路顯得格外繁榮。圖為上海最大的百貨公司——第一百貨商店裡,顧客在挑選過年新衣。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8年2月初,隨著春節的臨近,在武漢中心百貨大樓,前來選購電視機的人群擠滿了大廳。80年代,冰箱、洗衣機、電視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88年春節期間,河南揚集的鞭炮市場,爆竹聲中一歲除。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80年代,在路邊放鞭炮的孩子們。

在千百年的賡續傳承中,春節的內核和精髓一直未變,但形式和內容卻一直在變。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春節被賦予了許多新元素,變化中的春節正年復一年地,詮釋著中國人的豐足與幸福,折射著中國的發展和進步。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九十年代以後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隨著電視等傳媒資訊的普及,

多數人將登門拜年改為

電話、發信息、上網拜年。

人們逐漸將在家吃團圓飯,

改為上酒樓餐廳吃“年夜飯”,

家人團聚,歡度除夕之夜。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90年代的除夕夜,人們圍坐在一起看春晚。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90年代春節的農村,院門前拿著燈籠的孩子們在高興地玩耍。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90年春節,在陝西省西安市“飛機城”閻良區,每天都可見一些胸掛紅花的新郎用自行車馱著新娘從大街小巷經過。那個年代,用自行車接新娘曾經一度成為流行的結婚方式,特別是春節這段時間,結婚的人也特別多。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1995年春節,甘肅慶陽地區富有特色的民居——“地坑院”迎來了舞獅隊。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二十一世紀以來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社會文明的發展,

決定了風俗的更新換代

鞭炮在許多城市被明令禁止,

傳統的過年方式,

也被旅遊過年、電話拜年、微信拜年所取代。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近幾年,過年風俗更是玩出了新花樣

智能手機普及之後,

集五福搶紅包、看春晚搖紅包等形式,

成為了新的年俗。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春節之變說不盡道不完,以前辦年貨需要大包小包拎回來,現在則是在網上下單年貨就能送到家;以前過年大掃除需要全家出動,現在則可以找家政代勞;以前吃年夜飯需要忙活大半天,現在則可以在飯店裡解決;以前守歲只有春晚的陪伴,現在的電視節目、娛樂項目則是目不暇接……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這些變化讓春節更美好,這些變化中都深刻烙印著發展的印痕,這些細節的改變折射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的時代鉅變!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無論是物資貧乏的五十年代,

還是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

什麼風雪也阻擋不了中國人過年回家的腳步。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春運人潮再兇猛,家再遠,票再難買,站著也要回家。

一路多艱辛,拿到回家的票,臉上就有止不住的笑意。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2013年,長沙火車站售票窗口前,工作人員告知一位女士當年2月14號長沙至廣州的臥鋪還有餘票後,這位女士難掩喜悅。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一年裡,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回家過年,和家人,在一起。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一路奔波,只是為了,和你相聚,這一個瞬間。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習俗也好,習慣也罷,只是社會文明的具體形式。任憑過年的風俗如何變化,有些東西永遠不會變——植入於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家國情懷不會變,對於中國年的信仰不會變。每家每戶對團聚的期盼,對祖國繁榮昌盛的祝福,對2019年美好生活的嚮往……都不會變。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正是有這樣的家國情懷,春節才以強大的凝聚力驅動了30億人次的春運,奔波萬里只為短暫的相聚。也正是因為有了春節,中華民族與東方文明才有了區別於其他地區和文明的最為隆重而浩大的群體儀式,我們的靈魂也才有了一個集體歸宿。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70年歲歲交替,親情不老

悄然改變的只是過年的方式

不變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國年|  春節面對面



(來源:新華網、光明網、視覺中國、北京青年報、北青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