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遊業觀察之四 文史資源的想象空間 新疆是你的詩和遠方

文 / 王培霖

新疆旅遊業觀察之四 文史資源的想象空間 新疆是你的詩和遠方

古人的詩和遠方是哪裡?我覺得是輪臺。生活在南宋時期的陸游,一輩子沒到過長江以北。但他心心念唸的地方卻遠在新疆——“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因為輪臺是盛唐時中華俊傑們奮戰的地方,那裡鼓角爭鳴,唐詩曾經像大雪一樣在天空上紛飛,是那個時代的詩和遠方。

10月中旬的一天,當我們真的走進巴州輪臺縣,前往建於漢唐時期的拉依蘇烽燧遺址時,趕上了風沙天。開車的本地司機擔心遊客留下壞印象,不停解釋,“平時啊,別說城裡,戈壁灘也少見這樣的沙塵天。”可能他沒理解,在一片荒漠蒼涼中,和著風聲呼嘯、沙土捲揚沉默矗立的烽火臺遺蹟,更容易讓人瞬間感受到真實的歷史場景。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林”、“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終不還”、“君不見走馬穿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唐詩宋詞裡描繪的諸多歷史場景紛至沓來,遊者在這裡穿越千年與古人並肩,如同身處活的歷史,頓時增強了旅遊體驗的厚度。

樓蘭、龜茲、姑墨、小宛……曾經的西域三十六國不僅留下壯美詩歌中的身影,在新疆境內長達5000多公里的古絲綢之路上,還遺留下錯落的古城、矗立的烽燧、密集的佛洞、古墓葬、古寺廟及古屯田遺址等人文景觀。更有在古詩詞中出現過百餘次、極具知名度的樂器“箜篌”,也在且末縣扎滾魯克古墓出土了兩件距今約2700年的木豎箜篌實物,震動了世界音樂學術界。

10月20日晚,且末縣河東治沙站琴音鳴響,星空爛漫。一場美輪美奐的“沙漠星空箜篌晚會”在這片土地上驚豔上演。

沙漠、星空、焰火、燈光、音樂,夢幻般的組合引起現場觀眾極大的熱情,中國音樂協會箜篌研究會秘書長、著名箜篌藝術家魯璐現場演奏了《絲路箜篌》等曲目,浪漫唯美、空靈幽遠的箜篌樂音中,這件曾失傳了數百年的樂器再度引發世人關注。

2700年前箜篌在新疆已經極其盛行,在新疆殘存的歷史遺蹟之中,著名的龜茲壁畫之中天宮仙子的手中拿著箜篌,吐魯番、哈密的考古發掘出了原始形態的箜篌,甚至在中國歷史上,每及盛世箜篌都會出現在宮庭樂舞的樂器當中。

“翠環玉指箜篌夢”竟在歷時數百年中真成了一場夢,直到魯璐“讓箜篌從畫中走出來,從歷史中走出來”,她正努力讓且末重現“盛世箜篌”的情景,讓世界在箜篌美妙的琴音中感受中國傳統音樂藝術的魅力。

事實上,新疆自古就是一個多種文明交匯的地方,歷史題材和素材非常豐富,歷史文化資源具有深度挖掘潛力。

目前,多地州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演藝活動,在布爾津有頗具圖瓦人民俗風情的《喀納斯盛典》,在巴音布魯克鎮有講述土爾扈特族東歸故事的《東歸·印象》,與《千回西域》、《絲路印象》、《吐魯番盛典》等知名旅遊文化演藝一同,向世界展現著多姿新疆。

今後,依託歷史文化資源,在主題遊學、高端研學等深度旅遊項目的發展,也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