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要炸了


藥價,要炸了



這幾天財哥到處跑著去考察平臺,風來雨去的感冒了。

這個季節,醫院真熱鬧,排隊掛號,弄了一上午,花了小三百。

想想小時候在老家幾塊錢的藥就可以治病。

哎!現在的藥是真貴了許多。

這些年,國家為了讓藥價降下來,沒少下功夫。

比如,成立醫保基金,用來補貼醫療費。

開始是直接補貼醫院,誰知道很多醫院拿著錢不幹事,對病人還吹鬍子瞪眼的。

後來改成補貼給老百姓,看病進行報銷。

好是好了些,但醫藥企業想要賣藥,會專門聘請醫藥代表向各大醫院進行推銷。

醫藥代表作為中間商,賺足了差價。

比如原本出廠價5塊錢的藥,醫藥代表會以10塊的價格賣給醫院。

賺的錢怎麼弄,一部分錢落入了醫藥代表手中。

另一部分錢作為醫院多開這款藥品的“福利”回饋給醫院。

這些年,醫藥代表為了多賣藥,往醫生家送煙、送酒...都是心照不宣的。

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買單的還是吃藥看病的老百姓。

醫藥代表制度下,灰色操作空間很難避免。

於是,國家換了一種玩法。

由政府牽頭,醫藥企業直接對接醫院,把賺差價的中間商踢出局。

在這樣的一個思路下,今年3月,國家專門成立了醫保局。

由醫保局這位“專業中間商”來直接跟藥企談價。

先按照市場需求,估算出未來8-15個月的用藥量,然後把藥企叫到一起,你們都報報價吧,誰便宜用誰的。

這個方法嘞,叫做“帶量採購”。

最近,醫保局開始第一次試點實施。

在4個直轄市+7個省會城市,共十一個城市,開始採用帶量招標的方式採購。

拿出一座城市50%的市場份額給中標企業,一旦中標公立醫院70%左右用藥都是你的,而且還會先墊付50%的貨款。

藥企一下可就炸開了鍋。

一大半市場都給中標的藥企,不中標以後豈不是要喝西北風了,所以都拼命的壓價,很多藥價都是對半砍。

乙肝用藥霸主恩替卡韋降價超95%,肺癌靶向藥吉非替尼降價75%...

不得不說,醫保局這招乾的漂亮。

藥價降了,對我們來說算是好事吧。

可資本市場這個搗蛋鬼卻不配合。

平均50%的降價幅度,很多人直接嚇懵逼了,

中標了怕賺不到錢,不中標又怕喝西北風,所以醫藥板塊資金大量出逃。

醫藥板塊要涼了嗎?

短期來看,藥企的日子確實不好過了。

這次受影響最大的還是生產仿製藥的藥企。

醫藥這個行業,大體可以分為原創藥和仿製藥。

原創藥投入大量研發費用,製造出市面上沒有的新藥;仿製藥更像是一個加工廠,對過了專利保護期的原創藥進行復制。

原創藥因為有專利保護,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即便帶量採購降價幅度也很小。

而仿製藥,因為沒有保護的壁壘,人人自危,恐慌情緒嚴重。

靠著壓低價格中標,短期內利潤下滑是不可避免的,這個價格能不能“活下去”也未可知。

如果成本支撐不了這個價格,藥企降低質量,鬧幾個么蛾子,短期風險不小。

長期來看,定投醫藥行業指數,不失為好機會。

帶量採購政策的實施,將倒逼醫藥行業良性發展。

無論是去除中間商,還是透明競爭、公開競標,都將形成一個良性競爭。

以前藥企仿製藥利潤高,都去做仿製藥了。

現在把仿製藥價格打下來,也逼迫企業著手研製原創藥。

以科研為導向,踏踏實實製藥,未來醫藥的預期不會太差。

但這種單行業的基金受國家政策、經濟環境及全行業景氣度的影響大,淨值波動劇烈。

作為資產配置一部分是合理的,但要注意投資組合的分散化。

不要把一個籃子放到同一個雞蛋中。

如果承受不住過山車般的波動,還是定投中證500指數基金或者滬深300指數基金吧。

嘉實中證500ETF鏈接A(000008)、富國滬深300增強(100038)、景順長城滬深300增強(000311)都是挺不錯的。

在天天基金網和螞蟻財富可以直接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