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空」防大災靠什麼?推動形成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

關注“中國消防”獲得更多內容

CCTV東方時空:時空觀察——防大災靠什麼?推動形成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

CCTV東方時空:時空觀察——防大災靠什麼?創新體制機制保障救援能力

應急管理部創新體制機制保障救援能力 改革成效初步顯現

今年的4月16日,我國新組建了應急管理部,從目前實戰運行的情況來看,改革的成效已經初步顯現,正在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急管理究竟管什麼?創新體制機制保障救援能力如何?防範大災靠什麼?應急管理部指揮中心相關負責同志昨天接受了央廣記者專訪,介紹了應急管理部新推動形成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

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整合了原來11個部門的13項應急救援職責,以及五個國家指揮協調機構的職責,目前應急管理部已經完成了所有機構和人員轉移。

應急管理部指揮中心副主任周偉表示,應急救援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和時間賽跑,應急機制是關鍵。他介紹說,應急管理部門掛牌成立以來,迅速建立了24小時的備勤值班制度,每天都有一位部領導在崗帶班,各個業務司局也都有一名在崗值班的同志。另外,指揮中心建立了一體化的值班體系,構建了信息接報的網絡,實現了各省、各有關部門業務信息渠道的暢通。

按照中央的決定,今年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和武警森林部隊20萬官兵整體轉制,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由應急管理部管理。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將從過去單一災種救援向綜合性救援轉變,從區域性救援向跨區域救援轉變。

周偉表示:“現在信息獲取更加便捷,災情的研判更快更準確,救援力量和資源的調度更為迅速。”

組建半年多來,應急管理部先後啟動40多次應急響應,先後派出50多個工作組赴地方指導開展防災救援救災處置工作。今年以來,全國安全生產實現近20年來同期最好水平,我國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與近五年同期均值相比大幅降低。

今年9月16日,第22號超強颱風山竹在廣東臺山登陸,這次災害雖然對廣東、廣西、海南、湖南等六省區造成了嚴重破壞,但是災後有關部門統計發現,與路徑相似強度相近的2008年黑格、2015年彩虹、2017年天鴿這3次颱風相比,颱風山竹造成的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均為最少。

這次颱風危害之所以能夠被大幅的降低,背後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應對大災的機制密不可分。

應急管理部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局局長郭治武表示:“一個是建立了應急響應的聯動機制,由應急管理部牽頭,由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國家氣象局等相關部門以及軍隊參加,進行多方聯合會商。同時我們還研究制定了應對特別重大災害的應急預案,保證一有情況能夠快速反應。”

優越的體制機制是強大救援能力的根本保障,長期以來,我國逐步形成了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全國一盤棋的組織指揮機制,在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2018年10月,西藏昌都和四川省甘孜境內發生多次山體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嚴重威脅下游安全,災區環境惡劣,救援難度大,加上救援力量構成比較複雜,急需統一的指揮調度。

郭治武介紹說:“我們成立了由西藏自治區、四川省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和西藏軍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的聯席會議,建立了一個聯席會議制度,來統一組織指揮協調此次堰塞湖滑坡事件的處置,把各方面的力量實施統一指揮。”

通過九次聯合會商處置,通過開挖洩流槽,成功引導堰塞湖水自然過流險情逐步緩解,創造了人工干預堰塞湖洩流的成功範例。郭治武表示,集中統一指揮,統一調度,不僅使救援科學有序,更提升了救援的精準度和效率。

「东方时空」防大灾靠什么?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