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舞、灵修是佛法的新形式还是消费消遣信仰

禅舞、灵修是佛法的新形式还是消费消遣信仰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已经从关注物质开始转向关注物质之外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社会上就开始流行各种瑜伽灵修班,各类茶会、禅舞等等活动,还有汉服佛珠文玩等也跟着火了起来,也出现了各种心灵大师、心灵导师。这可以称为宗教的回潮,社会开始普遍关注宗教,这种关注是从视觉层面首先开始的,因为许多人并没有机会接触到宗教的教理,所以这些类似宗教或者相似佛法因为社会的需求应运而生。当消费主义、物质主义越来越兴盛的时候,公众对神圣性、超越性的追求就开始自然出现了,这是人类精神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质,当物质欲望层面达到一定的程度,会使得精神层面的追求开始出现,但是这种精神生活的寻求往往也并不一定纯粹。现今的情况就是如此,现代人在财富快速增长之后,便需要精神领域的商品。无论是禅修也好,还有各种“类宗教”的体验活动也好,甚至有些形式表面上是“灵性”活动,他们背后有很强的消费主义的逻辑。所以这些活动并不是纯粹的宗教活动,只是披着佛教外衣的消费行为。甚至有些寺院和信众也变成了这种消费关系,寺院没有了教化和引导向善的功能,只是沦为为信众做法会然后收钱的一个机构。

禅舞、灵修是佛法的新形式还是消费消遣信仰

宗教信仰是不能用来消费和消遣的,或者说,信仰需要纯洁纯粹一些才能达到宗教教化引导的功能。我不是反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禅修班,广场禅舞班,各种心灵成长的什么什么班,甚至我都不反对出现的各种能量大师,但是有一条,您可以用自己或者借助其他宗教的理论来创造出各种理论,这个可以,但这是您自己的理论,不要说这是佛教,这是佛法。近几年来,我拜会过一些个大师,也了解过流行的什么班什么会。说实话,除了包装和营销手段比较高明之外,有关理论的理解和修证真的是一塌糊涂。高级一点的大师,拿着佛法作为外衣,自己断章取义,东抄一点西凑一点,美其名曰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低级的,连最基本的佛法理论都搞不明白,更不用说有修证了。

比如说所谓禅舞班,和佛教的关系仅仅是把广场舞前面加了个禅字,没有一丝一毫的佛教理论指导。至于各种灵性心灵成长班,除了打坐的样子像佛教以外,其内在的心灵身体解放的理论,完全跟佛教扯不上一毛钱的关系。这些什么舞啊,什么班呢,仅仅起了那么一点心理按摩的作用,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解脱自在。有很多佛教界的人也热衷于这些活动,还美其名曰善巧方便度化众生。实际上,是不是能弘扬佛法还真难说。佛陀的根本教法是不能改的,佛经上是不能有一字一句更改的。若你改一点我改一点,那佛法慢慢就消失了。比如说一杯牛奶,大家不断的往里掺水,慢慢的就变成水了。

禅舞、灵修是佛法的新形式还是消费消遣信仰

佛教修行的根本或者说想要达到的目标是成佛、是进入佛的境界,体验到佛所体验的境界。那体验从何而来呢,当然是需要借助于佛教的修行方式,借助于佛教的一些庄严仪式,借助于佛陀的教法和祖师们的修证经验,当然更需要的是我们自己内心对于三宝的皈依,对于三宝纯正的信仰,在于自己内心的不断的改变,让自己的凡夫品质逐渐变成佛菩萨的品质。如果离开这些,我们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佛教体验的。如果在信仰上掺杂一些非纯粹的东西,在指导理论上不是佛法正见,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佛法的传承依靠教理与修行,修行的背后会有一套系统理论去支撑,我们只有学习了正统的理论,才能明白每个佛教现象背后的道理是什么,而不会简单认为那只是关于神鬼、菩萨的神话世界,也不会在修证的路上走入偏差。所以没有掺水的牛奶,才是牛奶的真实味道,或者说我们要去品尝的应该是尽量掺水次数比较少的牛奶。

禅舞、灵修是佛法的新形式还是消费消遣信仰

总的来说,佛教不仅仅是文化、哲学、宗教,佛教更重要的功能是让我们体验到佛所体验的境界。要问山中路,需问过来人。我们对于佛所说的要信受奉行,才能达到佛所达到的境界,如果自己另起炉灶发明了另外一套,那是不会走向解脱的,如果以此来误人,那就更是不应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