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班教育的困惑

釋家專欄

我曾勸七個孩子離開國學班

因為做報道的關係,我曾探訪過十多家國學機構。整個探訪的過程,讓我對國學教育的印象直接掉到了泥坑裡。因為這個,我至少勸說了七個家長,不要把孩子送到泥坑裡。

我的朋友許女士是個盡職的母親。在她的女兒四歲多的時候,她就有想法,想把女兒送到家附近的一個讀經班。她和她先生兩人也去考察過幾次,還拍了視頻給我們看。

許女士和我們講,說班上有個小男孩兒好厲害,能把《孟子》全篇背下來,還有,他的爸爸媽媽也很厲害,早早兒的就把他朝著鴻儒的方向培養,常常帶他去打個坐,修個禪之類的。許女士很急迫,恨不能把孩子趕緊送進去,她想的是:用不了幾年,她的女兒也能把那些典籍都背下來,這樣也是比同齡人有準備。

許女士的先生也說,雖然古籍裡的一些東西也不見得全是好玩意,比如《弟子規》,就有很多是糟粕,但是小孩子這會兒也不懂吧,就權當是鍛鍊記憶力也行,總是玩手機玩paid要好。

她倆們兩個這樣商量,大夥還覺得比較可行。可是接下來許女士講的內容,就引起大家的警惕了。

許女士說,她和幾個家長聊過了,這些家長都很棒,都願意為孩子付出。他們風雨無阻、長年累月送孩子過來學習,有些住的遠的,路上要兩三個小時。他們甚至還想著陪孩子在這個班裡住宿學習。

那個能把《孟子》全篇背誦的小男孩兒,他的爸爸尤其積極。他一直向許女士灌輸應試教育非常糟糕的觀點,說他將來考慮讓孩子放棄高考,直接學國學、學英語,學實用技術,邀許女士做同行人。他還向許女士推薦這個機構裡的一個老師,說他學識淵博,不是那些學校裡的老師能比的。他的觀點是:何必在應試教育的體系裡浪費時間,要節省時間,要集中精力,要找到一個好老師直接學經典。

許女士和我們講述時,看著好像有點兒動心,她的這種動心讓我很擔憂。

我們也知道應試教育有很多毛病,但毛病再多,它也是一個體系,只要是體系,它就有討論和試錯的機制,有考核的標準,還會受到重重監督。這比把寶押在一個人身上不是要保險得多嗎?

我給許女士講了一件事情。

幾年前,我們曾做過一個報道,當時北京有一眾人,呼籲個性化教育,說是要解放孩子天性,他們聚了一撥人,自己在家開私塾,不讓孩子參加大眾化的應試教育。這撥人基本都是高學歷,有些還是名牌大學畢業。因為他們的身份,這件事當時在社會引起了很多討論。確定有人在等著看他們的成效,以便效仿。

我當時是這起報道的參與者,整個事件過程比較瞭解,正反兩方的觀點我都有過接觸。應該說,當時我就對搞異化教育的這撥人不看好,都不需要等到幾年後水落石出見分曉。因為在我採訪的幾個家長中,至少有一半以上表達了激憤的態度,他們的激憤讓我失望。

接受採訪的過程當中,他們甚至在遊說我加入他們的團隊。在得到拒絕的信息後,他們表達了不滿和鄙夷,說,那麼你和你的孩子就沒這個造化了。

國學學習沒有讓他們變得包容和平靜,他們這樣易怒,脾氣修養也就和我個粗人差不多。

5年之後,我們跟蹤報道,對此又做了一次採訪。結果和我的判斷差不多,這撥人沒有能堅持下去,他們在重新尋找回到大眾教育的渠道。最受影響的當然是他們的孩子,這撥孩子與社會隔離了五年,現在要重新回到教育體系中,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我對許女士說,應試教育可能會扼殺孩子的一些天分,但是,它無論如何也比求學於一位學問和道德都沒有得到驗證的人要安全。教育是一件持久且考驗人的平衡感和耐心的事情,凡融入了誇張成分的講述都值得懷疑。特別是那些沒有驗證標準的事和那些沒有得到過驗證的人。

當然,我不是說我們應完全聽命於應試教育,完全屈服於應試教育的體系,我要說的是,教育還是應該往橫向和縱向想辦法,來挖掘,來開拓,而不是依託於某種近乎逃避現實的幻想。

不讓孩子參加應試教育,而讓孩子跟某一個人學某種高明的本事,這難道不是幻想嗎?

這種幻想的動力來自於個人英雄主義,實施者總體都是以為自己在做一件接近偉大的事情。這種自我的過度認可、還有對可笑的自由的嚮往產生的幻想,短時間內確實有戰勝對現實困難恐懼的效力,但是這種虛幻勝利很快就會被打回原形,讓實施者付出成倍的代價。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國學代表著傳統,國學習練者是復古者,但其實不是這樣。這撥人和復古沒有多大關係,他是隻是對現實生活反叛,對現實框架不滿,現有框架產生的利益沒能照顧到他,所以他需要用另一咱方式來實現,而國學給了他們一條合法的出路。為了實現這個路徑,他們不惜拿孩子當工具。

個性化的教育好像是在給孩子找一條看似更加光明的路,其實不然,相反,個性化教育中一廂情願的地方恰恰是它最致命的弱點。

國學班所倡導的理念過於輕快,他們把教育這件事兒簡單化,實施的是一種想當然的教育方式,把“逐力於真理、努力搞清真相”這個環節弱化了,或者說是取消了。這種教育裡沒有標準,比較對象不嚴謹,參照對象更是虛幻,出了問題也不自知,還沒有糾錯機制,這幾點又都是應試教育體系一直在著力改善的地方。

孩子的成長是多麼複雜的一件事情,哪裡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情?可是很多國學教育倡導理念就是,指望一兩個人的一兩句話就讓一個人徹徹底底的清楚明白,還永遠清楚、永遠明白。

這明顯不符合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