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来袭,四国鏖兵华阳

赵奢率领赵军在阏与之战中干掉了秦军二号人物胡阳因而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按说仅仅是一场斩首数万的歼灭战,赵惠文王应该不至于如此大加封赏,但万事都是有原因的,赵惠文王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赵奢在阏与给他出了一口恶气。就在阏与大战之前秦国在外交、军事上对赵国进行了连续打击,秦昭襄王甚至在渑池之会上公然羞辱赵王——史记记载: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虽然这事儿最后被蔺相如给圆过去了,但地位对等的两位国王之间居然占这种小便宜,可见秦昭襄王并没有把赵国放在眼里。

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国力蒸蒸日上,国内既有李牧、廉颇这种能征惯战的名将,又有蔺相如这样的顶尖内政人才,还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骑兵。在此之前,李牧、廉颇多次统军作战,皆大获全胜,秦昭襄王哪里来的自信如此羞辱赵王呢?这一切还要从发生在四年前的华阳之战说起。

虎狼来袭,四国鏖兵华阳

在消灭了巴、蜀两国之后,秦国在综合国力上已经对关东六国形成了绝对优势,但关东六国却因为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并没有一直齐心协力地对抗秦国。其中,在地理上直面秦国的韩国,就经常在秦国和其他诸侯国之间摇摆不定。一方面,韩国需要借助赵、魏等国的力量抵抗秦国的入侵,另一方面,由于夹在秦、赵、魏、等国中间,韩国一直都是四面受敌,完全驱逐秦国影响力的话就会出现"前门驱狼,后门进虎"的局面,因此韩国一直是关东六国合纵中的一根刺。

公元前275年,为求自保,韩国又一次的倒向了秦国,这无疑激怒了旁边的魏国和赵国。为此,赵国和魏国出兵进攻韩国的重要城邑华阳(今河南省新郑市一带)。华阳,是中原的交通咽喉,从这里北上可以经太行道到达长平然后东向进抵赵都邯郸,南下则可以抵达韩国首都郑,向东则可以顺流而下直驱魏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韩国倒向秦国后,华阳地区就成了抵在赵魏两国腰侧的一把尖刀,赵国和魏国当然不会对此视而不见。公元前273年,赵魏两国联军进抵华阳城附近,韩厘王急忙向秦国求救,但秦相穰侯魏冉想等三晋先拼个两败俱伤之后再行出兵,不费吹灰之力即可一举解决赵魏韩三个国家。但韩厘王也不是傻子,我找你来是请你救命的,要是我都打完了你才来,那和警匪片里的警察有什么区别?

虎狼来袭,四国鏖兵华阳

前面说过,韩国由于夹在赵魏秦几个大国中间,一直都在借助外力以求自保,再加上其地理位置实在太过重要,无论韩国倒向秦赵魏哪一方,都可以对另外两方的侧翼造成严重威胁,这不但是赵魏两国进攻韩国的原因,也是秦国不能坐视韩国被赵魏两国吞并的主要原因。韩厘王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派了个同样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到秦国去搬救兵。这个叫"陈筮"的人跑去找穰侯魏冉说:我们可不着急,要是韩国真的危在旦夕,我们早就投向赵和魏的怀抱了,就是因为不急,才能找你们扯这些没用的。这下轮到魏冉着急了,秦国的本意是让三晋之国互相消耗,秦国坐收渔利,这要是韩国因为扛不住压力倒向赵魏两国,那说不得就又是一次合纵攻秦了,这不能忍,必须果断发兵。

陈筮如秦,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他从;以未急,故复来耳。"穰侯曰:"请发兵矣。"

陈筮的高明之处在于,明明自己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却还是要向求救对象显示:我们是有选择的,未必全要靠你们。如果你们坐视不理,那么我们就会做出不利于你们的选择。倒逼秦国出于安全考量,不得不发救兵。但这是韩国队自己的重要战略地位有着明确的认识才能这么干,要是没有自知之明,那或许就是另一个结果了。但不管怎么说,秦国决定发兵救韩了。

但因为秦国前期的策略,此时的秦军距离韩国华阳还是有一段距离的,短时间内绝无可能增援韩国。呃......最起码赵魏两军统帅是这么认为的。但很不幸,他们碰上的是白起。

虎狼来袭,四国鏖兵华阳

古代可没有什么战略运输机之类的东西,大军出征完全靠走的,就算是骑兵部队,那也只是突击速度快,但也同样受限于后勤,实际上远距离机动的速度比步兵也强不到哪儿去,更何况战国时期,各国军队还是以步兵为主。但白起却不按照常理出牌,而是以平均每日急行百里的行军速度进行长途奔袭,只用了八天就从咸阳杀到了华阳,这就意味着白起的突击军团在短时间内完全脱离了来自秦国的后勤保障。果然,正在围攻华阳的赵魏联军根本没有想到秦军能这么快就到达战场,他们完全没有做好应对秦军出现的准备,这两个国家的军队严阵以待都难以抵挡强悍的秦军,何况是在这种大战连场又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遇秦军突袭?秦军共斩首魏军十三万,俘虏三名魏国大将,魏将芒卯败逃。紧接着,秦军又马上攻击赵军,虽然贾偃率领赵军与秦军连番激战,但毕竟华阳战场上的赵军并不是赵国的绝对主力,又有韩国华阳守军在一旁抽冷子,独木难支的赵军大败亏输,甚至还有两万人被秦军撵到了河里给淹死了。

虎狼来袭,四国鏖兵华阳

但秦国毕竟是以一敌二,韩军守成有余,这进攻还是别指望了,秦军又为了能够达成突袭效果而轻装前进,能击败赵魏联军完全靠的是一股锐气,等这股劲儿用完了就有被赵魏联军反扑的危险。一向用兵诡异的白起怎么可能会留下这么一个明显的弱点?早在秦军到达华阳之前,他的副手左庶长胡阳就已经率领一支部队向魏国本土发动进攻了,等到白起在华阳地区干翻了赵魏联军的时候,胡阳也已经连克魏国卷、蔡阳、长社等地,这下白起腾出手来,两人合兵一处直扑魏都大梁。魏军主力经过连番打击早已损失殆尽,无力再战。魏王只好派人到秦国求和,并割让南阳地区给秦国。而这时候得知赵军在华阳作战失利的赵惠文王担心秦国会携大胜之势北上攻击赵国,开始和燕国商量组织联军救援魏国的事情,秦国担心秦军主力继续围攻大梁这种坚城会让燕赵两国趁虚而入反攻华阳地区切断秦军退路,再加上新占领的华阳、南阳等地区也需要一段时间消化,于是就答应了魏国的请求,息兵罢战。

魏国本来是想从韩国身上咬一口肉补补身子,但没想到肉没吃到,还被秦军又卸了一条膀子,损失了大批主力部队不说,还丢失了南阳等地,让秦军锋线再次向东推进,送的一波好人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