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騰邦走上被“馳援”之路?民營旅遊公司生存境況或更為堪憂


20歲的騰邦走上被“馳援”之路?民營旅遊公司生存境況或更為堪憂


今年4月,迎來20週年的騰邦國際商業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邦國際”)及其員工們,似乎正沉浸在一片喜悅氣氛中。而就在此前的1個月,其剛剛發佈了頗為亮眼的年報,並舉辦了以“厚積薄發,聚力騰飛”為題的業績發佈會暨投資者交流會,透露著其對未來的雄心。

但如今,業績表現尚佳的騰邦國際,在融資難、二級市場低迷等不利環境下,出現“股價跌幅較大”、“大股東質押比例較高”、“外部有一定數額欠款”等問題。高速奔跑的騰邦怎麼了?未來的路又要如何走?

被“馳援”?

根據騰邦國際10月15日發佈的公告,其與深圳市福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田投控”)簽署了《戰略入股意向協議》。福田投控擬通過適當方式持有騰邦國際股份,成為其重要戰略股東,並探討成為第一大股東的可能性。

同時,騰邦國際股票(代碼:300178)也於15日起停牌。相關事項的披露及復牌,原本定在停牌後10個交易日內進行,但新的公告顯示,該公司股票自10月29日起繼續停牌,預計不晚於11月19日開市起復牌。

此次意向戰略入股方為國有企業(該公司由深圳市福田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100%持股),根據相關國有資產管理規定,需要在盡職調查完成後,履行國資審批程序。另外,交易是否能夠達成,也尚存在不確定性。但結合近期新聞來看,此次騰邦國際與福田控股的接觸,從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前者或將成為被“馳援”的對象。

資料顯示,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281家,截至2018年8月20日,有股權質押的上市公司共198家,佔比70%。為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危機,深圳方面“出招”——斥資數百億元“馳援”本地股。

據悉,首批“獲援”企業超過20家,由深圳高新投、鯤鵬基金等管理機構自行遴選,但應滿足3個條件:必須是在深圳市工商登記註冊的實體經濟領域優質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新技術企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傳統產業和現代供應鏈等領域的公司);生產經營狀況良好,具有較好發展前景;實際控制人無重大違法違規和重大失信記錄。


20歲的騰邦走上被“馳援”之路?民營旅遊公司生存境況或更為堪憂


有報道稱,盈利能力強、控股股東質押比例高的公司,其股東受深圳國資青睞的可能性較高。而騰邦國際,也符合類似標準。

根據其2018年半年報顯示,騰邦國際營收實現25.5277億,同比增長81.94%,淨利潤2.2696億,同比增長39.73%,歸屬上市公司扣非後淨利潤1.3815億元,同比增長55.74%;另據相關消息,其大股東質押比例接近78%,且有數次股票質押回購延期購回的情況。

“買手”騰邦

一路高歌的騰邦國際,壓力似乎頗大。在有關人士看來,其股票質押存在的高風險,與公司的擴張戰略不無關聯。


20歲的騰邦走上被“馳援”之路?民營旅遊公司生存境況或更為堪憂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以票代業務起家的騰邦國際,近年來通過資本收購進行業務調整,佈局全產業鏈,試圖打造一套自有的“旅遊×互聯網×金融”的生態體系。其發展邏輯或許可以理解為“To B先行”、提升規模,在流量形成後,再佈局大交通及莊家目的地資源,並“跟進To C業務”——但快速擴張模式下,有無較強的資金支持則成為關鍵。

有分析認為,當股市行情較好時,其可以選擇高價質押,置換更多資金進行併購,以便納入上市公司業績,提升股價。但股市下跌時,過高的質押率,存在系統性風險,將加劇公司的資金短缺程度。

這樣來看,其似乎揹負著一定壓力。另外,有市場傳聞稱,“其有一定欠款”,“在資金流上或許承壓”。而今年某些旅遊目的地、包機及部分航線的運營,以及旅行社跟團遊業務等情況並不樂觀,或許也為加重大交通及目的地資源佈局的騰邦國際,增加了一絲“陰霾”。

但上述說法並未得到官方確認。

國資“出手”會更好嗎?

消息稱,今年騰邦國際的股價跌近27%。而這其中存在的風險尤為明顯。


20歲的騰邦走上被“馳援”之路?民營旅遊公司生存境況或更為堪憂


騰邦國際(代碼:300178)

資料顯示,在資金週轉不力、貸款困難等情況下,股東可以將股權作為抵押品,申請融資貸款。但股價下挫到補倉線時,質押方需要彌補虧空。當股價跌至平倉線時,如果其無法追繳保證金,質押股票將被拋售。

而由於二級市場的低迷,一些上市公司的股價很可能逼近平倉線,部分公司甚至會因股票質押出現爆倉。

在此背景下,深圳近期出臺了促進上市公司健康穩定發展的若干措施,安排數百億的專項資金,從債權和股權兩方面入手,構建風險共濟機制,化解轄區內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質押危機,改善上市公司流動性。

據報道,上述兩類方式是指:1、通過債權方式化解平倉壓力,將由深圳市國資委旗下的高新投、深圳市中小企業信用融資擔保集團等作為管理機構來執行,他們將通過利息收入和盈利分成兩種方式實現收益。2、股權方式則由深圳國資委旗下的鯤鵬基金等國資投資平臺執行,他們將發起設立優質上市公司股權投資專項基金,通過創新激勵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實現一定比例放大,以股權收購方式緩解實際控制人資金流動性壓力。

有觀點認為,國資“出手”將產生控股權的變更,但經營權將保證穩定。從原則來看,基金購買股票不以控股為目的,不做第一大股東,不改變實際控制人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管理機構與實際控制人約定在一定期限內,由實際控制人贖回股票,以此實現退出。

而回看騰邦國際,其公告顯示,福田投控或成為其重要戰略股東,並探討成為第一大股東的可能性——若交易成功,控股及經營權將如何變動?其後續風險與股價情況能否有所好轉?這些都將是問題。

此前還有消息稱,在國資入股民營企業的案例中,存在“控制權發生變化的交易股權質押壓力更大,股價跌幅更為兇猛”的情況——這似乎為雙方合作效果增加了某種不確定性,更需要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盡責自救。

另外,從更大的維度看,作為行業頭部的民營上市公司,如今的情況不過如此,或許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民營經濟的基本面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