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族和丁克族越來越多,他們以後如何養老?

勇往直前的夢想者


結婚生娃與養老沒有關係,只是一種人生責任,因此,人不能太自私,要盡社會責任,做社會有用的人。再說養老,生再多娃也不能靠娃養老,靠自己,這是硬道理,老了老了你要是窮會過的很慘,再多子女也靠不住。


火星一號


我是丁克一族,本來就比較任性,97年出國,2000年回來深圳生活7年,07年因為老媽走了只剩下老爸放棄了美國移民回到天津,回到天津結婚時已經37歲,想到沒有人幫完全要靠自己帶孩子,後面的生活就只剩下養孩子了,辛苦20年耗費巨資還不能確定孩子會不會孝順,也不能確定在孩子成年前自己和老頭子會不會倒下,給孩子造成困惑,所以毅然決定丁克!為了老年後生活舒服,現在換的是電梯洋房帶大院子的房子,養了仨貓倆狗,種了很多花花草草和果樹還有幾隻龜很多魚,院子外還壘了荷花池,現在已經種上了睡蓮養了錦鯉!將來如何不知道,但就像我剛結婚時我給我大姑家二姑姐他們講的,20年前誰也想不到中國發展成這樣,那20年之後,中國的養老機制一定會完善很多!所以我們現在把大病保險完善了,看病幾乎不用擔心,每天招貓逗狗(兩邊老人都走了)沒有任何壓力,活的很自在,所以我不後悔丁克,而且很享受!





大頭元寶媽


我就是一個堅定的不婚族。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結婚生子固然有他的好處,但萬事無絕對,各有利弊,接下來我分析我為什麼不結婚不要孩子:

第一,結婚生子花銷太大,還不如把這筆花銷花在買房買車上,既滿足了生活需求,也滿足了心理需求。

第二,社會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自己都夠苦逼了,還要結婚生子增加自己負擔,而後還要讓子女跟著自己受苦受累。

第三,人活著到底為了誰,一個人就可以活得自私點,有了家庭就有了責任,所以如果不是大富大貴之人,結婚後都老的快。

再談談養老的問題,養兒防老的時代已經過去,結婚生子只是為了養老嗎?接下來也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結婚生子壓力大,壓力大容易生病,多少人還沒老就已經猝死的,比比皆是。

第二,生孩子本身就是投資,而且是長效投資,風險很大,比方孩子比你死的還早,(上海不剛剛一個跳了高架橋嗎)生女兒遠嫁的,生兒子娶媳婦忘孃的,不孝順的還少嗎?

第三,以後老了,萬一真癱瘓了,且不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就算你真千年難得一遇生個大孝子,癱瘓了你難受不,趕緊準備好老鼠藥。

第四,現在什麼年代了,養老經濟這麼發達,老人一起互助進養老院的比比皆是,也不會覺得寂寞,而且至少沒代溝。

最後,多賺錢才是真,沒錢,養兒也不會防老。有錢,伺候你的人排隊。退一萬步至少年輕快活了,最可悲的就是年輕的時候含辛茹苦支撐全家,沒過一天好日子,老了子女不孝沒人照顧還沒錢,那不是更可悲。(農村這種最多,尤其是多兒子的,錢都給兒子蓋房了,要養老了就兄弟踢皮球)


越出國越愛國



我高興18


我覺得養老這個問題,不是靠你結婚生孩子就能解決的。

之前看新聞,一老人生了五個孩子,老了沒一個養,把她丟豬圈裡生活,最後餓死了,死的時候半邊身子都被自己吃了,生兒防老有什麼用?

我家隔壁的一家,家裡的老人半身不遂做輪椅,請了個阿姨照顧下,平時管都不管,就抱怨要把老人送養老院去,老人心不涼嗎?

我奶奶生了六個,平時沒一個孩子在身邊,也就能偶爾見上一面,她一個人在鄉下把小兒子的幾個孩子都拉扯大了,最疼的小兒子卻在她生病的時候直接說沒錢不管死了就死了,生這麼多孩子,也就我爸每次拿點錢,還好我奶奶自己身體硬朗,去世之前都能自己下地自己做飯照顧自己,也不願意給兒女添負擔,幾個兒女幾乎沒這塊的拖累。

我外公也是幾個孩子,老了沒一個能在身邊照顧的,最小的兒媳婦在身邊也只管頓飯啥也不管,我外公想穿了自己上吊了。

現在的社會,每個人都承擔著那麼大的壓力,為了養老去結婚生孩子,你也要考慮孩子能不能一直在你身邊為你考慮,他的另一半願不願他全力的來養你,你也要考慮另一半是否能陪你一生,是否願意和你互相扶持……

自己把自己過好,鍛鍊好自己的身體,讓自己不別人添負擔就行了,自己可以動彈吃喝拉撒可以自己來,再沒事一群老朋友出去玩哈,找點興趣愛好,這晚年就很好的,只要自己內心充實開心,比靠別人養老強太多。

等吃喝拉撒自己都搞不定的時候,我覺得我會選擇靜靜的走,那樣活著太沒尊嚴了,就是慢慢熬時間等死的

ps.最後來一句,想靠結婚生孩子來養老的,切記教育好娃,讓娃娶/嫁一個大度孝順的好人,不然你生一個聯合隊,都沒用


九蝶九方


我是一個丁克,今年32歲,說說我的想法吧,我覺得養老有很多種方式,首先我和老公可以互相照顧!生病也是一樣的,可以顧護工,實在不行可以取養老院,就看自己怎麼想了,有的朋友總是拿孩子說事,有孩子了就能養你啊,這樣的話,要知道現在的80後又有幾個能真正的照顧自己的父母呢,現在的年輕人都是房奴車奴,還要照顧自己的孩子,生活壓力也是蠻大的,父母都見在的還好,有一方不在的,也都是孤單寂寞,她們生病了,請問你們在哪裡呢!


我叫李佳潔


小時候,丁克叫五保戶,好像是村委會,幫忙養老送終,房子歸國家。

倆女同學,68年出生。

一個鐵路車輛廠電焊工,每月工資盡數交父母,和父母、弟弟住廠宿舍,兩間半房子:父母一間,弟弟一間,她住半間;弟弟結婚後,她和小侄兒住半間;

父母相繼去世,一直未婚的她,覺得自己呆在家裡,很多餘,侄兒19歲,她類風溼45歲病退在家,原來她工資都交給了父母,父母死後,存款沒有了。兩個姐姐每月湊點錢,把她送進養老院,一季度用輪椅送她,到附近超市買點鹹菜,生活用品,她說:老人吃的飯,太爛,吃不慣!

一個在紡織廠,結婚後,老公就一直生病,照護病人同時,自己也摔了一跤,腦袋摔壞後不那麼靈光。老公去世,她也被三個姐姐送到養老院,和曾經同一教室的同學,再同一間臥室,共度餘生。

無論不婚,或丁克,經濟基礎最牢靠:

生病住院,銀子少了不行;行動不便,請保姆,價錢低了,沒人來。

購買商業保險養老保險,或購買香港海外養老保險~要錢;

提前做長達10年以上理財配置,積累足夠積蓄,跑贏通貨膨脹~要錢;

保險公司推出“以房養老險”,名下房產較多或特殊情況老人,退休後申請,每月領取固定資金補助,等老人身故對房子進行公開評估。

買多處房產~要錢。

高級養老院,智能化、護理化全方位的照顧,實行1到3人的全天護理,更要錢!

經濟條件好的丁克,另一番天地:

我公司一位領導丁克家庭,大學教授夫人年近五旬,服裝、飾品、連指甲都是00後女孩的翻版。歲月這把刻刀,好像與她絕緣。

說起丁克,很簡單:

不想把家中優質資源:老公、金錢、精力分給孩子,尤其最寶貴的~時間。

用她的話說:以上的好東西,我自己都不夠用,少得可憐,再讓我生個孩子來和我搶,腦殘!

日本深陷老齡化危機,有政客稱“不生孩子很自私”,引軒然大波。首相表示:生不生孩子要交給本人來選擇,但我們要為想生孩子的人,創造適合生育的社會環境。




桔紅蘋果


以前的人還有養兒防老的舊觀念,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已經調整了養老觀念,不會指著孩子給養老。

我是七零後,昨天和閨蜜晚上約飯時還聊起了養老的問題。

我們這幫七零後,沒有趕上二胎的政策,所以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作為有工作有社保的人員,老了以後吃不了好的但是吃飽還是沒有問題,所以不管孩子忙不忙的都不給他們添亂了。

老了以後,一幫聊的來的好朋友一起租個院子,平時各過各的,但必須保證每天都能看見彼此,想一起吃就端來飯菜一起吃,願意自己吃就自己做。

我的一個表妹,今年34了,沒有結婚的意願。

她說她一個人工作足以生活,願意出去玩就去玩,願意給父母買點東西就買點。結婚以後、還得照顧對方及對方的父母,有了孩子後想去玩還得看孩子的時間和老公的時間,如果老公人比較摳搜,給自己父母買點東西沒準兒還會被說成是貼孃家。

即使養老,以後還有人會靠孩子養老嗎?孩子大了會有自己的家庭,老伴兒也有先走後走,到時候還是一個人,所以結婚與否、生娃與否都只是情感需要,和養老掛不上鉤。


芝麻辰小七


三十幾年前我就選擇了丁克族,三十多年過去了,二個人生活還是那樣子,很和諧從來不吵架,我先生說30年的 輕鬆,換老了生病躺在床上受一年苦值得,我們觀念很同一,這些年平平淡淡,但是很幸福自在,想吃想穿想旅遊說走就走,物質生活沒有壓力,精神生活也很充實,每天時間都不夠花,小時候學畫畫素描、水粉畫、都是媽媽教的,想再去複習一下都沒時間,愛好多生活真的很充實,養孩子太累了,不如把自己養養好,琴棋書畫等等等等的,一輩子都忙不過來的生活狀態,豐富多彩開心快樂真的是幸福。😄😄


米奇199008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