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不吃饺子就会冻耳朵?预防宝宝冻耳朵,宝妈要做到这3点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长至节”等

  是华夏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节气之一

冬至不吃饺子就会冻耳朵?预防宝宝冻耳朵,宝妈要做到这3点  俗话道:“冬至到,吃水饺”,在中国北方就有吃水饺的风俗,但南北方习俗不一,南方人则吃汤圆。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在东汉末年,南阳有位名医叫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勤求古训,博览群书,不仅医术高明,还医德高尚,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平民百姓,都认真医治,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他在长沙任太守期间,有一次瘟疫流行,他舍药救人,深受百姓爱戴。

  后辞官返乡之时,正值冬季,看到家乡白河两岸的穷苦百姓,饥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后来就让弟子在空地上之气一口大锅,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了耳朵样的“娇耳”分给百姓吃,百姓吃了“娇耳”,喝了汤后,浑身变暖,血液流通,耳朵发热,冻伤的耳朵就慢慢好了。张仲景的这味药的名称叫“祛寒娇耳汤”。于是,后人就按着“娇耳”的模样,包成食物,叫“饺子”或“偏食”,张仲景也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为了不忘“医圣”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之恩,所以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至今,南阳还流传着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不吃饺子就会冻耳朵?预防宝宝冻耳朵,宝妈要做到这3点

一、出门上学别忘了捂好耳朵

孩子的耳朵和其他身体部位相比,其实更需要保暖。因为耳朵上的皮下脂肪非常少,角质层也非常薄,其中的血管也比较细小,血液流通能力不够强,所以冻伤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孩子每天早上去上学,走的都挺早的,有的家庭需要骑电动车去送孩子,这就需要给宝宝做好防护措施。

冬至不吃饺子就会冻耳朵?预防宝宝冻耳朵,宝妈要做到这3点

有的宝妈觉得给宝宝带上帽子,能盖住耳朵就行,但是这样并不能很好的起到保暖作用,冷风还是会往里钻,二来在路上帽子可能往上缩,把宝宝的耳朵漏出来,这样就很容易冻伤了。

二、经常按摩孩子的耳朵周围

除了出门的时候要捂好孩子的耳朵,平常在家,宝妈也可以时不时揉搓一下宝宝的耳朵,按摩一下宝宝耳朵周围,也能起到预防冻伤的作用。

孩子的耳朵里面血管较少,血液流通性不强,这会导致孩子耳朵本身温度不高。而按摩宝宝的耳朵,能够促进耳朵血液循环,血液的温度是恒定的,所以能够给耳朵带来更多的温暖,这样能有效预防宝宝耳朵被冻伤。

冬至不吃饺子就会冻耳朵?预防宝宝冻耳朵,宝妈要做到这3点

另外,中医认为,经常揉搓宝宝的耳朵,对孩子的健康有很多好处。小时候我经常生病,我姥爷就让我妈妈没事儿的时候多帮我揉揉耳朵,病中的我,确实觉得这样很舒服。

三、孩子如果耳朵痒,及时涂抹冻疮膏

如果在温暖的室内,或者宝宝运动之后热起来的时候,宝妈发现宝宝总是去揉耳朵,或者听见孩子说耳朵痒,这个时候就要当心了。冻伤的的第一步往往就是发痒、发红、变肿。这个时候宝妈要及时给宝宝涂抹冻伤药膏,以免冻伤的地方继续恶化,同时也能起到止痒和保护肌肤的作用,以免宝宝用力抓挠而把耳朵皮肤抓破。

冬至不吃饺子就会冻耳朵?预防宝宝冻耳朵,宝妈要做到这3点

发痒红肿之后,如果没有及时保护和治疗,宝宝的耳朵还会继续恶化,变得失去知觉、皮肤裂开、形成冻疮,还是很痛苦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孩子第一年冻伤了耳朵,那么以后每年孩子都会冻伤耳朵。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孩子耳朵的冻疮结痂脱落,新长出来的皮肤会是更加娇嫩的,容易二次冻伤,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再次冻耳朵,所以说,保护孩子一开始就不冻伤耳朵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