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福,獻給這群為大國長劍安家的人

【新春走基層·記者在戰位】

敬業福,獻給這群為大國長劍安家的人

■強軍網記者馬永平 通訊員程少彬、蔡潤晗

敬業福,獻給這群為大國長劍安家的人

在萬家團圓、闔家歡樂的新春佳節,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新春走基層·記者在戰位”融媒體報道小組走進火箭軍某工程部隊。在我軍序列當中,火箭軍工程部隊是一支極為特殊的部隊。他們長期蟄伏於人跡罕至的深山,奮戰在地下岩層,在大江南北構築起一座座安放大國長劍的“家”。

臨近春節,全國人民都和家人團聚,圍坐在一起忙著集五福、分紅包,“你掃到敬業福了嗎?”變成了每天的問候語。而該部工區仍是一番緊張、忙碌的工作景象,節日期間奮戰在工程一線的官兵依然在他們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堅守著。

此時此刻,我們更願將一枚平凡卻又不平凡的“敬業福”送給春節期間堅守在一線的官兵們——他們堅守的身影令人感動,他們的堅守換來祖國的安寧!

他們,是鏖戰深山的“築巢”人

敬業福,獻給這群為大國長劍安家的人

30℃,35℃,40℃……

春節前夕,某部承建的國防工程進入被覆攻堅階段,即便是隆冬時節,坑道作業面溫度仍然持續走高,官兵的忍耐力接近極限。

“春節前必須拿下這段被覆任務!作業面增加1名安全員……”在作業面,分隊長樊浩佈置作業流程。他告訴記者,這項工程是上級明確的節點工程,他們擔負的這段被覆施工是“卡脖子”工程,不僅時間緊,而且難度大。

經過一天一夜的連續奮戰,終於到了封拱環節,作業面溫度驟然升至50℃左右。一排代理排長、上士顏福海,副排長、上士彭傑,還有另外8名技術骨幹分成2組輪換作業。

身下是水泥漿的灼燒,背上是高溫的炙烤,伴隨混凝土快速凝結,他們與時間賽跑。10分鐘、20分鐘,高溫缺氧加上超強度作業,第一組的5人體力透支。“第二組,上!”

敬業福,獻給這群為大國長劍安家的人

數不清輪轉了多少個循環,混凝土被灌注到鋼筋網,顏福海最後一個爬出拱頂,親手堵上了那個一尺見方的“通道口”,順利拿下“卡脖子”工程。

鏖戰深山密林,築巢地下“龍宮”。

記者還了解到,為確保施工質量,他們還探索建立了涵蓋教育、監管、檢查、驗收、評估等內容的“閉合式”質量管控機制,並在施工中堅持“樣板區、示範段、標準間”先行,運用“一牌一卡兩段三圖”控制質量,組織技術人員重點部位全程跟班、關鍵作業實時報驗、工程質量定期聯檢,推行“定位、定人、定責、定檢”成品保護模式,確保交叉作業無汙染、銜接施工無毀損、成品保護無死角,實現了作業一次成優。

2018年國慶節,該部官兵走上街頭隨機採訪地方群眾,當得知在軍隊的序列裡有這樣一群鏖戰深山密林、為大國長劍安家築巢的部隊時,大家感動稱讚之餘紛紛送上自己的祝福。聶偉提供

他們,是書寫忠誠的“播火者”

敬業福,獻給這群為大國長劍安家的人

“顧漢春班長紮根深山, 數十年如一日,把青春獻給了陣地,也成就了自己的掘進人生。”前不久,某部一級軍士長顧漢春被授予“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個人”稱號,他的奉獻故事被搬上該部舞臺,口口相傳中官兵感動不已。

該部黨委始終把真心聽黨話、鐵心跟黨走作為最高原則、最大政治,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官兵,用優良傳統培塑官兵,用先進文化薰陶官兵,讓真理的光芒照遍大山、照進坑道、照亮靈魂,持續為國防工程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施工現場,某部幾名政治幹部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有的身先士卒,帶頭戰鬥在最危險的地方;有的“插空”與戰士談心交心,隨機展開心理疏導……在他們的影響和帶動下,作業官兵精神飽滿、鬥志高昂。

敬業福,獻給這群為大國長劍安家的人

在著眼官兵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該部還大力推進廁所革命、燈光革命、除塵革命、飲水革命,持續改善施工環境;投入大量經費,配發勞保用品,降低施工對官兵身體的傷害;為一線工區引進裝配式方艙,家屬房實現拎包入住;先後舉辦5次集體婚禮,355對新人喜結良緣,官兵自豪感光榮感歸屬感持續上升。

與此同時,該部廣泛收集整理官兵施工故事,篩選出意義重大的征戰場景,以此為題材創作了近百幅油畫,每一幅都是官兵自己的經歷。“戰友們常年奮戰在施工一線,雖然崗位平凡,但是他們忠誠堅守,不計晝夜的戰鬥,痴心為導彈築巢的故事,依然讓人感動……”對於負責創作油畫的某連戰士葉柯來說,每作一幅畫都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

“保密兄弟”的故事盡人皆知:中士李金海與下士李金華,是一對親兄弟。兄弟倆入伍後牢記保密要求,從未向家人及朋友透露自己在部隊的任何信息。結果,兄弟倆身處同一工區,相隔僅3公里,卻直到一同參加座談會時才知道對方所在單位。一時傳為佳話,被稱為“保密兄弟”。

一種品格之所以能夠被廣泛傳頌,離不開其鮮明的精神內核。一座座“地下龍宮”磨礪了導彈工程兵無私奉獻的品格,他們在困難面前無一人開小差、在苦累面前無一人撂挑子、在危險面前無一人打退堂鼓,始終保持衝鋒戰鬥姿態,奉獻的事例比比皆是。

他們,是精益求精的“刀尖子”

該部主要擔負國防施工任務,官兵長年在深山密林中戰塌方、鬥頑石,時刻面臨著苦、累、傷、殘、險的考驗。在與寂寞大山相伴的歲月裡,大家不言苦、不喊累,出色完成一項又一項艱鉅任務,湧現出一批批先進典型。

敬業福,獻給這群為大國長劍安家的人

“在我手上,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是該部一級軍士長梁應創的口頭禪。但他坦言,當兵後也流過兩次眼淚,一次是在當新兵想家時;另一次是工區一臺進口工程車熄火,車堵在洞口進退兩難,他只能硬著頭皮自己修,說明書上的外文看不懂,怎麼都修不好,車動不了還耽誤工程進度,急哭了。“作為一名技術骨幹,修不好裝備就是失職”,他這樣告訴自己。最後他大膽提出用國產電磁閥臨時代替,等原廠配件到貨後再做更換,按此方案更換試車後,各項指標符合要求。由此,他開啟了通向“修理專家”的成長道路。

去年,一名機械操作手自主開發“工程機械常見故障分析判斷系統”時遇到瓶頸。得知情況後,梁應創主動為其分析原因,難題很快被攻破。向上級申報革新成果時,這名操作手將梁應創署名為第一作者,而梁應創果斷劃掉自己的名字後說:“我只是和你一起學習探討,如果寫上我的名字,我會問心有愧。”後來,這項技術被上級評為技術革新二等獎。

二級軍士長龔曉斌,一名視導彈陣地測繪工作如生命的戰士。當他滿懷熱情地投入鍾愛的事業時,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2008年9月,龔曉斌被確診患有直腸癌。

手術後僅一個月,龔曉斌就回到了導彈施工陣地,一邊與病魔作鬥爭,一邊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使用中科院研製的“多點位移計”時,龔曉斌發現位移計有多處不合理設計。經過調研,他大膽提出革新方案,提交給中科院。一個月後,一封來自京城的信件輾轉千里到工區,由位移量測項目負責人董萬里親筆撰寫:“我單位從事地質工程位移量測技術30餘年,接到改進建議還是第一次,方案十分可行。”

三級軍士長崔道虎精通風、水、電、機等5項專業,3次榮立三等功,3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即便2次提幹未成,但他並沒有氣餒,先後研發了軌道輸送器、激光定位儀等12項革新成果。

他們,是鐵骨柔情的“頂樑柱”

敬業福,獻給這群為大國長劍安家的人

工程部隊長年駐守在“兩山夾一溝”,常常是“手機沒信號、日報變週報”;施工週期長,很多官兵家屬隨軍不能隨隊,長期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無私奉獻精神更加彌足珍貴、不可或缺。

那年臘月二十七,是章玉勝休假回到家的第二天。上午十一點左右,他正和妻子楊麗娟開開心心地包餃子。才包了六個,就接到了電話傳達的緊急通知,妻子聽出來他有任務要走,好半天都沒說話,眼眶悄悄紅了。

他只能一邊買回程的車票,一邊安慰妻子說,這樣的通知,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部隊就這樣,那邊缺骨幹叫他回去,說明看重他、肯定他。楊麗娟也沒說一句話,停下了手上的活,端著那幾個餃子去廚房了。章玉勝把票訂好後,楊麗娟端來了醋和六個煎好的餃子,把孩子叫過來,假裝高興地說:“來吧,咱們今天提前過個年,吃個團圓飯,一人兩個。”

一家人圍在桌前,女兒用稚嫩的小手抓起一個餃子塞進他嘴裡說:爸爸要工作,多吃一個。

妻子帶著女兒送他到車站,站臺上都是大包小包高高興興回家的人,上車的人除了章玉勝,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他走幾步就回一次頭,淚水在眼眶打轉。邁進車門的時候,又一次回頭對上妻子和女兒的目光,他再也忍不住心酸的淚水……

這些鑄造祖國安全之巢的“工匠”,面對地下堅硬的岩石和高溫環境從沒服過軟,但每當想到家人,他們也會因為虧欠而心酸流淚。

敬業福,獻給這群為大國長劍安家的人

四級軍士長宋祖雷跟著連隊開赴沙漠的時候,他的妻子王明珍剛懷孕不久。夫妻倆相隔萬里,即便是有手機作為通訊工具,大漠時斷時續的信號也讓他們很少能好好說上幾句話。轉眼王明珍的預產期快到了,宋祖雷作為班長,要和戰友完成施工會戰最後的衝刺。王明珍說她生產的那天比預產期提前了半個月,丈夫不在身邊,婆婆要照顧小叔家的孩子,母親也應接不暇。她沒辦法,當天她只能獨自帶著年僅四歲的大女兒來了醫院,隨後婆婆和母親才趕到。剖腹產結束後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她身邊又空無一人了,只有四歲的女兒等在產房門口,女兒說:“我看著媽媽被推進去的,我要看著她出來。”

當半個月後宋祖雷興奮地打電話告訴王明珍自己已經完成任務的時候,王明珍也告訴宋祖雷,他們的孩子提前來到世上了。

宋祖雷說:“這幸福來得太突然了!” 王明珍抬頭望著宋祖雷說:“你知道我是一個人吃了多少苦才換來這幸福的嗎?”說著眼淚就湧出了眼眶。

也許這些柔弱女子沒有手握鋼槍,但她們也用自己的堅守和隱忍,撐起了導彈工程兵的幸福後方,成為他們前行的另一種力量。

臨近春節,肩負神聖使命的“大國工匠”們依然堅守在戰位。他們憑著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和摯誠,艱苦創業,戰天鬥地。正是這樣的一群人,沒有驚世成就,甘做砂石、埋頭構築著和平。

(攝影提供:方雷、王強、魏玉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