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格局》:堅持寫作的人都火了,你呢?

有段時間,我每天6點50起床,7點開始寫作。

冬天早晨特別冷,每天聽到鬧鈴響起的那一刻,我都想放棄。但是我不能,我必須下床關掉鬧鐘,我可以不早起,但我不能打擾別人睡覺。當我爬下床關掉鬧鐘,寒冷侵襲,我給自己鼓勁,先穿衣服,穿好了就不冷了。

心裡還有一個聲音在說:放棄吧,有什麼意義。

我邊套毛衣,邊跟自己說:有意義,堅持把小說初稿寫出來,就是棒棒的。只要穿好衣服刷完牙就會很暖和很清醒,加油,我的小姑娘,以後你會感激自己的。

正因為我知道堅持早起寫作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才越發欣賞那些堅持走下去的人。

簡書作者弘丹就是其中一位。她堅持寫作1000天,從重度拖延症患者變成執行力達人,成為簡書籤約作者、領英專欄作者,創辦了“21天愛上寫作”訓練營,甚至還出版了自己的書——《時間的格局》。

《時間的格局》既有弘丹老師總結的乾貨,又有溫暖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其中不乏深刻的思維,值得學習。

《時間的格局》:堅持寫作的人都火了,你呢?

“寫作讓我心安。”

讀到這句話,我想到很多事情。

寫作這個東西啊,是會上癮的。

這不是上網的癮,也不是看爽文那種癮,而是一種細水長流的癮。不激烈,溫柔如水,讓人離不開它。

寫作的意義就像家庭,家庭是一個互相支持的團體,寫作是一個互相傾聽的過程,讀者、作者,通過寫作連接在一起。

最神奇的地方在於,寫作讓我們瞭解自己。

你一旦知道一個東西真實的樣子,就不會為他而擔心。萬物生長有規律,人類之所以焦慮,是因為迷失自己。

寫作能讓人看見自己。你打開電腦,點擊“寫文章”,好了,世界就剩下一張白紙和你自己。作者開始解剖自我,白紙黑字,都是自我的體現。寫著寫著,我們就看到一個龐大的完美的個體,每一條邏輯、每一個行為,都很合理。

我們瞭解自己,相信自己,一切皆好。

《時間的格局》:堅持寫作的人都火了,你呢?

“激情只能點燃夢想,習慣才能成就理想”

我在剛寫作時,揣著火熱的心,每個字都寫得咬牙切齒,力求精準。

結果也很好,單篇閱讀量個位數。

我想,我就不寫了吧,都沒人看。

可是我愛讀書、愛聽課,聽了幾節《道德經》的解讀,有些東西憋在嗓子裡難受,於是又拿起手機,寫到半夜1點。

這篇小文居然被簡書首頁給收了,可把我樂得,連著又寫了兩篇《道德經》讀後感。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猜到了,首頁拒絕接收,文章無人問津。

古人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我又把簡書給卸載了。

弘丹老師說:“激情只能點燃夢想,習慣才能成就理想”。

這句話我當時不懂,剛開始寫作,我認為激情就是一切,寫作就是燃燒,平淡才是恥辱。一年了,起起伏伏,我開始每天早上7點寫作60分鐘至90分鐘。因為我知道,目標就在那裡,我只能一步一步走過去。

即使狀態不好,堅持早起寫作也能帶給我諸多啟發。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像柔軟的水,長久堆積,可以摧毀長城。

《時間的格局》:堅持寫作的人都火了,你呢?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不簡單,但是非常值得。”

我們這個世界的法則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你花了大力氣,播種施肥除草,最後沒有收穫,那是災難,不是常態。

常態就是我們想要西瓜,就要蒐集西瓜的種子;想要蘋果,就要蒐集蘋果的種子。

我想,弘丹老師在《時間的格局》中就是想傳遞這樣一種思想:你要什麼,就去做什麼。反過來也成立,你做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我們中間很多人,明明想要蘋果,卻買了橘子。明明想要學習手帳,卻只買了筆記本和彩筆不行動,放在那裡,礙手礙腳。(對,說的就是我。)

熱愛寫作的人,不要躊躇,先寫200字再說。

如果一個熱愛寫作的人不得不當個洗衣房工作人員,那你一定會在骯髒的洗衣房想出一些詭異的故事,並早起把它們寫下來。斯蒂芬·金的《魔女嘉莉》就是這麼誕生的。

不做喜歡的事情,你會難過,甚至會生病。身體如此誠實,像棵倔強的橡樹。你順應它,它就歡樂;你違背它,它就暴躁。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不簡單,但是非常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