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计量时间的?打更确实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现在人们经常用十二小时制或者二十四小时制来计时,但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发明了多种计时方法,尤其是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给你一炷香的时间”、“又过了半个时辰”“半夜三更”这样的话语,那么古时候的“一炷香”“半个时辰”放到现在到底是多长的时间呢?古代人又是如何计量时间的呢?

古代人是如何计量时间的?打更确实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西汉时期,人们便开始把一昼夜的名称固定下来,分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哺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个时辰,并且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标明,又以十二生肖作代。

古代人是如何计量时间的?打更确实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子时】(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丑时】(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申时】(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酉时】(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亥时】(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古代人是如何计量时间的?打更确实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而到了宋朝以后,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 丑正......以此类推,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古代人是如何计量时间的?打更确实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除此之外,也经常会看到电视剧里出现一些打更的人,晚上拿着个灯笼,一遍敲,一边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而古代的“更”又是怎么计算的呢?(注:此处“更”在方言中读“jīng”汉语规范化后读“gēng”)。

古代人是如何计量时间的?打更确实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宋史里面是这样记载的:至昏夜鸡唱,放鼓契出,发鼓、击钟一百声,然后下漏。每夜分为五更,更分为五点,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节。每更初皆鸡唱,转点即移水称,以至五更二点,止鼓契出,凡放鼓契出,禁门外击鼓,然后衙鼓作,止鼓契出亦然,而更鼓止焉。

古代人是如何计量时间的?打更确实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古代的更如果按照现在的时间来计算:

19:00-21:00(戌时)为一更,

21:00-23:00(亥时)为二更,

23:00-01:00(子时)为三更,

01:00-03:00(丑时)为四更,

03:00-05:00(寅时)为五更。

古代人是如何计量时间的?打更确实不是件容易的工作

由此可见,所谓“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又如《西游记》第一回:“悟空道:‘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便是让孙悟空在半夜11时至1时前去拜会菩提祖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