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

打更是古代的一种计时报时制度,最早始于先秦,成熟于汉朝。但是最初实行打更的是达官贵人等上层阶级的一个专属待遇,到了元朝才逐渐传入民间。那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呢?

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

大家都知道很早古人就发明了利用太阳的照射角度来测定时间的日晷,但是这个方法在没有阳光的晚上便无法使用,于是人就发明了滴水计时的方法,这种计时虽然可以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计时,但是进入寒冷的天气时水便容易结冰导致计时不准确,随后经过改进便发明了沙漏计时。沙漏虽然能实现全天候计时,但是也不是人人都用得起,就算用得起,晚上人们谁会去盯着这个看呢,于是打更这个职业就应运而生了。

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

打更这个职业在古代是非常辛苦的,因为整夜都不能睡觉,要守着计时设备,到点就必须去负责的区域进行打更报时。大家从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打更的场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打更其实是看似简单其实是很有讲究的一件事情,一般打更需要打更五次,从落更(一更)打到五更。每次打更的方法都不一样: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古人一般是早睡早起的,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般听到更夫打到五更的时候大家就开始起床,在皇宫五更天的时候皇帝就要准备上早朝了。

古代晚上为什么要“打更”?

打更在后来慢慢赋予其他的一些职责和作用,比如打更和衙门建立合作机制,更夫在打更的时候兼有巡逻职责。在封建迷信的古代,打更还被赋予的驱鬼的作用。随着钟表等计时工具的普及,打更这种职业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打更人中也不乏有名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就参曾经是打更的,可他却培养出孙中山这样杰出的人物。在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里,至今还保存着其父打更的物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