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深陷造假丑闻

向来以追求严谨和品质的日本制造业,三十年前享有“日本第一”的美称,近年却出现了一连串的品质问题和造假丑闻。最知名的事件是2015年高田(Takata)因长期忽略品管而导致汽车安全气囊爆炸,全球迄今受影响的车辆达6,900万辆,共有14个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受影响,引发汽车史上规模最大的召回行动。

日本企业深陷造假丑闻

2016年4月,三菱汽车爆出篡改燃耗数据,涉及的车辆超过62.5万辆,该公司坦承油耗测试造假的行为始于1991年。

2017年10月,神户制钢(Kobe Steel)坦承伪造铝、铜、钢产品的质量数据,部分日本媒体则踢爆该公司早在50年前就开始造假。神户制钢拥有数百家企业用户,其生产的金属被用于制造高精度产品,如丰田汽车和日立公司的子弹头列车。

同年11月,全球最大碳纤维合成物料生产商东丽株式会社坦承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间篡改制品检查数据,向轮胎厂商等13家企业客户提供不合规格的轮胎材料,涉及的产品达400吨,金额1.5亿日圆。

日本企业深陷造假丑闻

同年底,日本汽车大厂Subaru惊传造假事件,旗下工厂担任品牌最后一道防线的质检人员涉嫌造假“剩余可行驶里程”数据。2018年5月,该车厂又被日本国土交通省查获新车燃效及尾气检查的数据遭到窜改,最后导致社长吉永泰之下台。

2018年2月,日本有色金属巨擘三菱综合材料公司(Mitsubishi Materials)也爆发数据造假的丑闻,其三家子公司涉及篡改产品数据,受影响的企业客户超过200家,涵盖航空、汽车、机电产品等行业。

2018年7月,日产汽车坦承排废数据造假,至少从2013年起开始。该车厂2017年10月也爆出检测丑闻,导致约120万辆车辆召回。

日本企业深陷造假丑闻

2018年8月,马自达、铃木汽车和山叶汽车等知名车厂也相继坦承曾在燃油效能和废气排放的测试数据中造假。

除了制造业窜改产品数据的丑闻外,日本也有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被踢爆做假账,包括东芝、奥林巴斯和富士软片等知名企业也沦落做假,日产汽车“救世主”董事长戈恩(Carlos Ghosn)涉嫌逃漏税,五年短报50亿日圆薪资报酬而遭逮捕,更掀起轩然大波。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日本上市公司每年曝出的违规会计案例数量几乎翻了一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