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深陷造假醜聞

向來以追求嚴謹和品質的日本製造業,三十年前享有“日本第一”的美稱,近年卻出現了一連串的品質問題和造假醜聞。最知名的事件是2015年高田(Takata)因長期忽略品管而導致汽車安全氣囊爆炸,全球迄今受影響的車輛達6,900萬輛,共有14個全球知名的汽車品牌受影響,引發汽車史上規模最大的召回行動。

日本企業深陷造假醜聞

2016年4月,三菱汽車爆出篡改燃耗數據,涉及的車輛超過62.5萬輛,該公司坦承油耗測試造假的行為始於1991年。

2017年10月,神戶制鋼(Kobe Steel)坦承偽造鋁、銅、鋼產品的質量數據,部分日本媒體則踢爆該公司早在50年前就開始造假。神戶制鋼擁有數百家企業用戶,其生產的金屬被用於製造高精度產品,如豐田汽車和日立公司的子彈頭列車。

同年11月,全球最大碳纖維合成物料生產商東麗株式會社坦承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間篡改制品檢查數據,向輪胎廠商等13家企業客戶提供不合規格的輪胎材料,涉及的產品達400噸,金額1.5億日圓。

日本企業深陷造假醜聞

同年底,日本汽車大廠Subaru驚傳造假事件,旗下工廠擔任品牌最後一道防線的質檢人員涉嫌造假“剩餘可行駛里程”數據。2018年5月,該車廠又被日本國土交通省查獲新車燃效及尾氣檢查的數據遭到竄改,最後導致社長吉永泰之下臺。

2018年2月,日本有色金屬巨擘三菱綜合材料公司(Mitsubishi Materials)也爆發數據造假的醜聞,其三家子公司涉及篡改產品數據,受影響的企業客戶超過200家,涵蓋航空、汽車、機電產品等行業。

2018年7月,日產汽車坦承排廢數據造假,至少從2013年起開始。該車廠2017年10月也爆出檢測醜聞,導致約120萬輛車輛召回。

日本企業深陷造假醜聞

2018年8月,馬自達、鈴木汽車和山葉汽車等知名車廠也相繼坦承曾在燃油效能和廢氣排放的測試數據中造假。

除了製造業竄改產品數據的醜聞外,日本也有越來越多的上市企業被踢爆做假賬,包括東芝、奧林巴斯和富士軟片等知名企業也淪落做假,日產汽車“救世主”董事長戈恩(Carlos Ghosn)涉嫌逃漏稅,五年短報50億日圓薪資報酬而遭逮捕,更掀起軒然大波。據統計,自2011年以來,日本上市公司每年曝出的違規會計案例數量幾乎翻了一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