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优美的句子为何变得俗气?背后的原因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喜欢静坐窗前,一盏茶,一本书,细细品读。喜欢优美的文字,尤其喜欢富有意境的句子,如一条漫游的小鱼,似一只跳脱的小鹿,像翱翔的苍鹰,像闪亮的星辰,意境融彻,活跃着生命的律动,韵味无穷。

意境是什么?与蛋蛋而言,是恬淡闲适的院子,是华美壮丽的画卷,是清新自然的面孔,是安谧闲静的小桥,是雄伟壮阔的建筑,是沉郁悲凉的故事,是萧瑟凄凉的爱情,是雄浑开阔的山脉,是明快高旷的胸怀,是慷慨激昂的陈词 ,是寂静肃穆的星空。

意境优美的句子为何变得俗气?背后的原因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然而不知为何,很多意境优美的句子变得俗气,甚至低俗,恶趣味。写几个例子。

“一树梨花压海棠”本是苏轼讽刺同僚老夫少妻,即将衰败的梨花,压着绽放的海棠。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一个“压”道尽无数未说之语!若论段子手,苏轼算是老祖宗了。可苏轼明明是讽刺啊!

一树梨花压海棠却被人津津乐道,甚至在后面加了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本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一句话,硬是凑成了一副对联。粥越熬越浓,疮越长越大。老牛吃嫩草,红杏出墙来,描述老夫少妻,表达女性出轨在当下成了认知常态。从讽刺到描述,从比喻到表达,早已失了本意。

意境优美的句子为何变得俗气?背后的原因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一树梨花压海棠

不仅诗词,对联也沦为“文人墨客”的笔下玩物。周瑜观小桥流水写出下联?乍一看还蛮有意境,周大都督看小桥静谧,流水潺潺。却是巫(污)师(诗),周瑜的夫人唤名小乔,桥乔谐音。也就难怪下联是范蠡吃西施豆腐之流。蛋蛋不才,就有谐音对上一句:孔明赏月影垂柳。追补两句成诗扭转乾坤:周瑜观小桥流水,孔明赏月影垂柳。桃花园兄弟结义,空城计三国风流。

曲意解读比比皆是,故意篡改也屡见不鲜。天涯何处无芳草,明明没有下一句,硬是加一句何必单恋一枝花。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硬是改成你若安好,便是擎天,蓝翔毕业的吗?春风十里不如你,加一个字变成:春风十里,不如睡你,冯唐老先生估计很无奈。

意境优美的句子为何变得俗气?背后的原因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意境优美的句子变得俗气,有曲解,有篡改,更有一知半解和误解。有人说元稹用情至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情诗,却不知元稹在爱情上是十足的渣男,而那句诗是悼亡诗。有人说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创然而泪下”很孤独,却不知是悲怆的豪情。有人拿李清照“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比谁更伤感,却忘了后“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后唐主李煜。甚至有人说只有王勃才配得上苏小妹的才情,惋惜才子佳人不成双,却不知那是老相声艺术家的玩笑,一个唐代,一个宋朝……

意境优美的句子为何变得俗气?背后的原因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无知而自作多情的夸夸其谈,再意境优美的句子,也免不了染上俗气。作品与作者,文人与历史,是鱼和水的关系,密不可分。碎片化知识点,为了点虚名薄利去撬古人的棺材板,不如怀着一颗敬畏的心。

独坐电脑前,一键盘,一鼠标,慢慢码字。之后,静静读书。做一条嬉戏的小鱼,一只欢快的小鹿,一只飞行的白鹭,一个仰望星辰的孩子。

意境优美的句子为何变得俗气?背后的原因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意境里依然有一个闲适的小院,一副壮丽的画卷,几张清新的脸庞。静谧的小桥流水潺潺,壮阔的建筑宏大雄伟。悲凉的故事诉说沉郁,萧瑟的爱情话凄凉。迈过雄浑的山脉,心胸为之开阔,仰望寂静的夜空,默默写下感悟。心中有光,眼前是海。在无人认识的城市,静静活着。

意境优美的句子为何变得俗气?背后的原因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我是蛋蛋,一个糊涂蛋,喜欢随手关注,有想法邀你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