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13歲孩子的TED演講,震撼了世界!

“在家學習(Home Schooling)”在國外並不罕見。

Logan LaPlante是一名13歲的美國男孩,2013年,他走上TED講臺,充滿自信的講述了自己在家學習的經歷,以及由此形成的自我教育的理念。

"

這個13歲孩子的TED演講,震撼了世界!

TED演講 :用駭客思維學習使我快樂

▲在十分鐘的演講中,Logan表達了自己對於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思考。

1

13歲少年的自我教育

Hackschooling


9歲時,Logan的父母把他從傳統學校裡“解放出來”,開始在家學習。

學什麼?不是我們理解中常規學校的知識體系那套東西。

根本上來說,他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認為有用的東西,讓自己感到快樂、健康和充滿創造力的東西,而且學的途徑很豐富,在野外、在工廠、在劇院、在滑雪場 ...

Logan沒有所謂的教室,大部分時間就像在星巴克,儘可以放手去搜集貝殼或是毛毛蟲的文獻,並書寫一篇萬字論文。


這個13歲孩子的TED演講,震撼了世界!


▲Logan在收集資料撰寫論文


這個13歲孩子的TED演講,震撼了世界!


▲Logan對滑雪極富興趣,他採訪運動員,自己縫紉滑雪服,製作滑雪板,並打算將來以此為業。

Logan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叫Hackschooling(黑客式教育),本質上講,就是一種充滿自我動力、實踐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的教育。

當問一個10歲孩子,長大後想要做什麼,他往往是茫然無知的。什麼神經科學家,原子物理學家,這些高大上的名頭不會出現在小孩子的腦海裡。當成人自以為是的為孩子塑造一條通往羅馬的大路時,往往忘記了兒童的需求是簡單而直接的,那就是:快樂健康的成長。

由於彈性的學習方式,Logan自己得以獲得更多有效知識,在常識性內容上大可尋找捷徑,快速吸收。從而可以花上更多的精力去鑽研自己真正關注的領域,找到一生志趣所在。

除了在互聯網上獲取知識,Logan每週會花一天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他參加了大量社區服務,學習使用工具,建造樹屋,練習野外求生等技能。“感受自然非常重要,在野外觀察動物比在動物園中走馬觀花有趣的多。”他說。


這個13歲孩子的TED演講,震撼了世界!


▲Logan在野外露營

由於有更多的自主思考時間,Logan對於自身的教育方式也有獨特的思考,他參考了一位教育學博士的論述,總結出教育的八個要點:

練習基本功課

保持健康的飲食

領悟自然

參與社區服務

懂得處理人際關係

享受娛樂

學會與壓力為友

擁有宗教與信仰

題外話,關注Logan的演講內容外,觀眾首先會被他自信自然的颱風所吸引。

如Logan所言:“我是一名TED演講的粉絲,練習演講是我在家教育的一部分。”無論是流利自信的語言,邏輯周密的表述,還是偶爾穿插的幽默, Logan本身的演講技巧勝過大部分成人。

眾所周知,美國的孩子普遍有著優秀的表達能力。作者曾作為“點評人”參與過加拿大一所小學的實習活動。在一個地表總是積水的公園,孩子們被要求結組想出解決排水的辦法。這些五年級的孩子奉上了用紙板,樂高,泡沫製作的各式模型,挨個講解自己的方案還要回答大家的提問,條例之清晰,觀點之精準讓人肅然起敬。


這個13歲孩子的TED演講,震撼了世界!


▲美國學生不用背書,默課文。做項目,做簡報是他們的日常

2

哪些名人選擇了在家教育?

Home Schooling

在美國,有230萬的孩子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然而目前,中國還沒有關於“在家教育”的相關法規。不僅如此,義務教育階段,離校仍屬違法,但“在家教育”這種形式已經在一些家庭中出現:

童話大王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小學畢業後既由父親安排請老師來家中教習,就這樣完成了中學課程。為了配合青春期孩子嗜睡的習性,課程還特地排在了下午。由於沒有學校頒發的畢業證,鄭亞旗的學歷一欄至今填的“小學”。


這個13歲孩子的TED演講,震撼了世界!


▲鄭淵潔說:因材施教,兒子不愛上學就在家裡自學,女兒喜歡上學就供她讀到博士

楊麗萍的外甥女小彩旗,三歲起跟隨姨媽出訪演出,沒有進過學校,一直是在家中學習古文,舞蹈,英語。在《鏘鏘三人行》中,嘉賓談到:小彩旗未受教育汙染,性格十分質樸。


這個13歲孩子的TED演講,震撼了世界!


▲身著民族服裝的小彩旗

漫畫家錢海燕也談到過自己的半在家式教育。她說自己中學時期只上了不到一半的學校課程,大多時間都是跟在一位老學究的身後,在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濟南舊城逛遊。


這個13歲孩子的TED演講,震撼了世界!


▲漫畫家錢海燕

3

離開學校,真的好嗎?

Better or not?

“在家教育”是富有爭議性,對孩子的家長要求極高,家庭實力和家長素質都不可缺位。

鄭亞旗在採訪中談到在家教育,他說:很多人問我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把孩子帶回家教,從我的經歷來看,最需要的一條就是家長對孩子要有無私的愛。在家上學父母付出的遠遠不是錢這麼簡單,家長要付出無比的耐心、時間、智慧和陪伴,同時還要受到親戚朋友的非議。

在家教育遠離大眾社會,某種程度上不利於孩子發展正常的社交和領導力。

鄭淵潔在決定讓兒子離開學校時也很猶豫,他至今後悔剝奪了兒子體驗校園戀愛的機會。


這個13歲孩子的TED演講,震撼了世界!


▲回想起在家教育的日子,令人意外的是,鄭亞旗說:很辛苦。因為我是一個人上課,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我都必須很認真反應。但這種學習是快樂的,所以累也不會覺得厭倦。

4

沒有完美的方法,只有不斷探索

Thers's no perfect way

每個國家的教育體系都存在相同的學科等級制度。排在最前面的學科是數學和語言,接下去是人文學科,藝術則排在最後。 無論哪個國家的公共教育都是一種按部就班的程序,最終目標是考入大學。這種體制的後果是令一些有天分的,有創造力的學生被鈍化了。因為大家發現他們的特長在學校非但不受重視甚至還遭到歧視。

“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這句話出自盧梭之口。杜威說教育即生長,那麼,教育的使命就應該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

什麼是最好的環境?第一是自由的時間,第二是好的老師。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的意思就是閒暇。在希臘人看來,學生必須有充裕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地發展其心智能力。

今天許多家長和老師唯恐孩子虛度光陰,驅迫著他們做無窮的功課,不給他們留出一點兒玩耍的時間,自以為這就是盡了做家長和老師的責任。盧梭卻問你:什麼叫虛度?快樂不算什麼嗎?整日跳跑不算什麼嗎?如果滿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虛度,那就讓他們虛度好了。

關於Logan的後續:

綜合戀愛、朋友、自我社會認知、大學預科資格等因素,Logan後來重新返回了學校,然而這本就在他計劃中。

Logan他選擇學校是Forest Charter School,極具個性,課程靈活、接近自然,還包括很多極限運動教訓。

Logan的計劃是提前一年高中畢業,進入大學學習設計或電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