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固化了嗎?如何找到一條向上跨越的路徑?

01

最近階層固化這個概念非常火,大體指的是階層固化以後,就很難實現階層的跨躍。

美國人的階層固化很嚴重,藍領階級、中產階級、統治階級接受的教育是完全不一樣的。

藍領階級接受的教育是固化的,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小學教育,就是讓孩子死記硬背,不需要訓練他們的思考能力,因為他們的孩子長大以後,只需要去流水線工作,能夠養家餬口,不出去犯罪就可以。

中產階級接受的教育稍微高等一點,就是我們傳統認識當中的美國教育,他們會訓練你的思考能力、邏輯能力,比如做論文答辯,做出漂亮的PPT等等。

統治階級接受的教育又不一樣了,統治階級學的是領導力、影響力、決策力,以及如何提升自己個人魅力等等。他們已經不需要為取悅別人而學東西了,他們長大以後就是政府的官員,商業的首腦,他們只需要思考為什麼做這個決策,以及承擔決策的後果就可以。

很多的大事都沒有絕對的對錯,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決策不會有對錯,也就是說,在有足夠擁護者的情況下,他們不會錯。

他們需要建立自己的影響力,需要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去征服一大批人。

階層固化了嗎?如何找到一條向上跨越的路徑?

02

社會階層決定了教育模式的不同,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很難實現階層的跨躍。

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跟美國是不太一樣的,我們的階層還沒有完全固化,也就是說實現階層跨越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美國人培養不同階級的方式方法,對我們實現階層的跨越,是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的。

觀察我們身邊的人就會知道,總會有一些中心點,這個中心點對其他人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力,掌握比較多的資源,獲得更多的機會。

時間一長,這種複利的效果就越來越強,差距就會被拉的越來越大。

那麼這些中心點是怎麼形成的?這個跟每個人的成長曆程有關,在我們當中的有些人,學習能力特別強,那他就會在自己的小團體當中顯得特別聰明,其他人也就願意追隨他。

這種學習力倒不完全是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好壞,更多的是指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的能力。

像蔡叔、李笑來,他們應該就屬於這一類人。

李笑來是比特幣首富,但是實際上可能沒有人看到過他的比特幣,但是因為他出了一本書,這本書很出名,所以大家就相信他就是世界比特幣首富。

階層固化了嗎?如何找到一條向上跨越的路徑?

03

這些都是題外話,問題是知識體系跟個人影響力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個其實還是打造個人IP的過程,一個沒有知識體系的人,是很難有自己說話的立場的。

如果你發表的言論,總是能給別人提供新知,總是能顛覆別人的觀點,這個影響力就不知不覺地出來了。人們會不知不覺地就信服你。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很信服蔡叔,覺得他什麼都很厲害一樣的。

好了,還是回到怎麼樣打造個人知識體系吧,其實這一點我原來也講過,我有一段時間也實踐過,但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怎麼堅持。

建立知識體系,簡單的來講,其實就是我現在在乾的事情,比如說我接受了一個新的觀點,學到了一個新的知識,那我就去深化這個觀點,思考它背後的邏輯,然後把它分享出來。

這些新的觀點,新的知識,可以來自於某一個課程,也可以是某一本書,甚至是某一段演講,來自哪裡沒什麼要緊的,問題是當我們聽到別人講的話非常的有道理,我們非常信服的時候,我們是否會花時間去把這個觀點再用自己的語言分享出來。

而這個輸入、分享輸出的過程就是對知識不斷地鞏固的過程。

在不斷反覆的過程中,我們就會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當你有這麼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時,你說話就有了自己的立場和原則,有自己的依據和來源,那麼你講的這些話也對別人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我自己大概在三四年前意識打造知識體系的重要性,我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寫作的,在我接觸一個新的概念後,把它呈現在文章裡面,然後把它分享出去。

也就是短短的幾年時間吧,很多人都說我成長得很快,其實我自己沒什麼感覺,但是我覺得如果有成長的話,應該是跟我這段時間做的這個事情相關的。

以上,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