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什么最有力量?

当今社会,什么最有力量?

都说“知识就是力量”,然而在当今社会,更有力量的或许是思维,尤其是充满正能量的思维,即所谓的“正念”。

这里所说的正念,既不是佛教《四念住经》中佛陀所讲的概念,也不是20世纪70年代被心理学引为“心理治疗”技术的概念,更不是21世纪流行于某地的正念禅修。所以,跟佛教和心理学(其实是所谓的禅修用语)都没有关系。如果真要赋予什么内涵,还不如简单地解释为“正确的”理念、思维、思想和方法。用眼下时髦的说法,即能够产生正能量的理念、方法和思维。简言之,正念思维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对的事情,产生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什么最有力量?

从内涵来看,正念思维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很接近,但又不完全一致。正念思维需要考虑结果的性质,也就是说,要有责任和担当意识。正念思维必须符合帕累托(Pareto Optimality)效应,这是一切改革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也就是,在改革过程中,一部分人的受益不会损害另一部分的利益。大而论之,也可以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给环境带来损害,影响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经济发展不单纯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还要考虑其他方面。这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五大理念”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在人类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大自然依“道”而行。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依照自己的生物链和自然秩序,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但随着人类力量的介入,就必然会打破这种自然的平衡,尤其是近现代科学技术产生以后,人类所拥有的力量,不仅能够摧毁所有的物种,还有可能毁灭人类自己居住的环境,毁灭地球多次。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思维能够促进科学的发展,却不一定能够保证发展的正义性和效果,不一定能够保证其他物种的延续和发展。

当今社会,什么最有力量?

从人类社会内部看也同样如此。我们不能以发展的理由剥夺别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也不能只顾这一代人的物质享受而掠夺资源,危害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在知识和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个地球需要多样性,人类社会也需要多样性,需要多元文化并存。 因此,任何技术、方法、甚至力量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高等动物,必须要有正当的目的,要有责任和担当。

怎样知道目的是否具有正当性?这就需要我们的思维是理性的,需要用理性思维来进行科学的评估。所谓科学评估是指这种评估不是片面的,而是多角度、全方位、系统性的。现实中,我们不能说没有评估,只不过是在评估过程中,比较片面,而片面的评估就像盲人摸象,得出的结论也会是片面的,不全面的。这种评估很难避免损害整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利益。因此,正念思维除了具备理性、科学精神以外,还要有善良和正义、责任和担当。

当今社会,什么最有力量?

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其拥有的知识和力量是前所未有的,既可以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也可以毁灭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因此,越是身居高位,越是具有超人智力的人,越是站在科学技术的高峰上,越需要有正念思维,以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以保证发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正念思维包括以善良+正义为主要导向的价值理念和以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为核心的有效路径组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任何人任何技术都有多面性:人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为善还是为恶取决于其念头或者是所处的环境;技术为人所用,为善还是为恶,取决于使用者的目的。具有正念思维的人,可以正确估计或者评估后果,就可能把负作用降到最低程度。不具备正念思维,则可能完全把技术作为利器,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而极大地损害他人利益;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为了金钱、权位而不顾道德法律的约束。

正念思维既复杂又简单,复杂是因为作为个体很难从摆脱人性的弱点,从利他和社会的角度进行判断和选择。

而且,即使具有正念思维,作为个体也很难进行选择,技术越复杂,结果越难以预料,也就越难以判断和选择。简单是因为,作为个体,只要心存正念,就会一定程度上克服人性的弱点,从他人、国家、民族、社会的角度,对面临的问题进行多方位评估和选择。也就是在评估、判断和选择时,多几个指标或维度,就可以避免因为片面而带来的很多负效应。

当今社会,什么最有力量?

评估思维是正念思维的核心。一个人如果具有评估思维,在面临决策和选择时,就可以避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现象。

作为领导干部,更要具备正念思维,首先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来思考问题,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进行选择和决策,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角度,来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科技工作者要进行负责任的研究和创新。

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一再证明,正念是维护人心、使人善行、保持心理健康的保证。正念是保持自然秩序和人的行为理性的正确思维形式。

本文转载自《科普时报》2018年3月30日

当今社会,什么最有力量?

稿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科学事业最大的支持!

当今社会,什么最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