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好漢不掙臘月錢”,難道臘月掙錢還有啥“禁忌”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們應該熟悉,農村有非常多的趣事,同時也會有許多的講究和習俗。這些講究和習俗用簡單凝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俗語。農村至今依舊流傳著許多通俗易懂的俗語,但有些俗語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被這個時代所拋棄,比如這條“好漢不掙臘月錢”,這條俗語你聽說嗎?它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臘月掙錢還有啥“禁忌”嗎?

年終的十二月被稱為臘月,此風俗起源於秦漢時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下令制定曆法,將冬末初春新舊交替的十二月稱為“臘月”。

農村俗語:“好漢不掙臘月錢”,難道臘月掙錢還有啥“禁忌”嗎?

過去在農村,臘月冬季的田事告竣,農事基本完成,以農耕為主的人們,就有了大把的休閒時光。為了過好年,他們往往要拿出臘月這一整個月的時間來做準備,首先從臘八節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辦年貨,要一直忙到除夕夜。人們要忙著對保佑、賜福於他們的神祗、祖先有個交待;要對一年來的往來賬目有個結算;要對親戚、鄰友、同僚給以節日的慰問,以使今後能更好地相處。對一年來的家庭事、個人事都要加以總結,以使在新的一年裡,個人能更有進步,家業更加興旺。

而那些在外面做生意人,因為交通不方便,路途遙遠,為了和親人早日團聚,一般在臘月就懷揣著辛苦掙來的錢,開始往回趕,期盼早日和家人團圓,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所以才出現了“好漢不掙臘月錢”這樣一句農村老話,以示對於家庭觀念的重視以及傳統習俗的尊敬。

農村俗語:“好漢不掙臘月錢”,難道臘月掙錢還有啥“禁忌”嗎?

但這句俗語,隨著社會的變化,看來是不太適合了。現在很多農村人都出去打工,別說臘月不掙錢,就是你過年前想早點回家,老闆未必都會同意。而且很多行業就靠過年前才大賺一筆,比如超市、飯店、商場、娛樂場所等。如果你非要請假,不是老闆扣你幾個錢的問題,也許就直接把你開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原來過年的一些習俗也都簡化了,什麼請香、祭灶、封印,這些習俗年輕人很少知道了。至於辦年貨,現在那真是方便多了,只要有錢,超市裡什麼都有,也不用像過去一樣,什麼都要自己做。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在臘月安心上班,然後自己在正月開開心心過大年。

對於這件事情,你們有什

農村俗語:“好漢不掙臘月錢”,難道臘月掙錢還有啥“禁忌”嗎?

麼想法?你們在過年的時候會回家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說出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