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記憶|你一定也在課本里讀過他,以後也只能……

儿时记忆|你一定也在课本里读过他,以后也只能……

2019年伊始,又一個文壇重磅人物離開了我們。

據臺媒報道,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終年65歲。 林清玄家屬對身邊好友表示,等一切準備就緒會對外發布正式消息。

儿时记忆|你一定也在课本里读过他,以后也只能……

林清玄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林清玄畢業於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工商時報》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1973年開始散文創作,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獲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有300萬人次聽過林清玄的演講,林清玄成為許多人的“心靈導師”。

應當說,林清玄屬於文壇上“早慧”型的作家。他17歲開始創作,不到30歲就已經享譽文壇,獲獎無數,而且受到各種讀者的廣泛好評。林清玄的作品擁有少見的柔美華麗文風,閱讀感受十分舒適。

很多人最早知道林清玄,可能來自語文課本。他的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曾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

儿时记忆|你一定也在课本里读过他,以后也只能……

《和時間賽跑》節選

儿时记忆|你一定也在课本里读过他,以后也只能……

《桃花心木》節選

不過,在今天的一些人看來,林清玄的文字自帶“雞湯”文風。對這種爭議,我認為有兩個層面的問題要澄清:

其一,文學審美觀念不同,林清玄的確屬於那種偏狹義的審美路子,而更廣闊的審美與敘事維度則很少涉及,比如批判現實、審醜、變形誇張等。但這屬於文學路子的問題,沒必要苛求所有人都一致。

其二,是文學接受維度上的問題。林清玄的作品在上世紀90年代後被眾多大陸讀者看到,而彼時正是“文藝風”“小清新風”“汪國真風”開始興起的時候,今天看來類似“雞湯”的文風,在當時也是引領一時風氣的。

而且,林清玄的作品並沒有完全超脫了現實,只是他擅長用古典美感來書寫現實,哪怕再沉重的苦難,在他筆下都增添了幾分詩意。

從文學脈絡上看,林清玄和同時期不少臺灣作家一樣,有較深的古典修養和古典美的情結,並且受到了西方美學的影響。大陸二十世紀的文壇風起雲湧,但在某種現實意味上,也一度削弱了文學的獨立性和靈動美。林清玄的名篇《溫一壺月光下酒》《白雪少年》等,很有今天人們常說的“文藝感”,它擁有很強的個人情緒抒發的意味,但也有一定的現實關懷,給人以精神的鼓舞和享受。

而就在昨天上午他還曾發微博稱: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儿时记忆|你一定也在课本里读过他,以后也只能……

網友哀悼

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

然而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要努力增增增肥到90:老先生一路走好!高中好喜歡他的書。


@哈士奇愛吃巧克力:先生的散文也是陪伴了我初高中,先生走好!


@等皇后長大:“ 面對人生難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們能以起承轉合去尋找心靈的故鄉。人總是有限制的,但有夢總是最美的。”一路走好!


@溫柔種繭: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然而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明川Mingccc:從小到大看的文章很多都是他的,老先生走好!


@heartpu1999:怎麼這麼突然?之前還在微博上和林老溝通,林老,您一路走好

(本文內容綜合 澎湃特約評論員 黃帥、上觀新聞、北京青年報、新浪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