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認證考試的最新趨勢及10大特徵(針對改版後)

我們都知道,今年PMP認證考試的教材已經改版了,最新版的內容是有不少的改動的,我們在瞭解PMP考試的時候,也要了解PMP考試的最新趨勢,以便拿出應對的方法。

一、情景題更接地氣

雖然PMP考試中繼續保留了大量的“你應該怎麼做”的問法,但是情景的描述上顯然突出了“故事性”,即通過場景的描述,把一個項目環境展現在考生面前,讓考生身臨其境的體會項目中的場景。這種題型把實際在項目中可能碰到的做法拿來考核,而不僅僅通過PMBOK上描述的那樣。比如6月23日考試中提到的“交鑰匙”,“交鑰匙”是典型的工業或商業施工項目中的做法。在PMBOK第六版476頁採購策略“交付方法”中有提到(一筆帶過),雖然在工程領域多見,但是考題中並不會涉及太深奧的工程領域知識,這類考題具有專業領域的通用性,並不影響、也不妨礙其他行業或領域的考生答題。

另一個普遍的情況是,情景描述內容很多,閱讀量非常大,進一步體現了PMP考試的“故事性”,這種“故事性”的題型,考生需要注意兩點:(1)情景描述的是哪個過程和哪個領域的知識。(2)最後一句的提問是什麼,基於哪種考慮。這兩個點要能夠識別出來,在選項中需要找到非常準確的“你應該怎麼做”的那一個答案,而這個“你”,一般默認指的就是項目經理,除非有特別說明。

PMP認證考試的最新趨勢及10大特徵(針對改版後)

二、擁抱變化,更擁抱未來

變更和風險每次都是重點,但這次考試中部分試卷(PMP試卷有ABCDEF不同卷,也並非打亂順序,而是可能彼此完全不同)並沒有直接考核太多與之有關的內容。這並不是說不重要了,其重要性仍然很突出,只是考法越來越“前衛”。組織是一個系統,系統是動態的,組織所驅動的一系列事件(項目或運營)都會隨著動態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所以變化是非常正常且符合自然規律的,變更題的考法也將以非常自然的手法融入到考題中,甚至於你可能無法直接發現這就是在考變更。

新版本的考試仍然保留大量的變更考題,但是更加體現了擁抱未來的思維模式,這種模式是在不斷變化中尋求突破,以達到未來目的。在PMBOK第六版中,知識領域開篇統一有一個“發展趨勢和新興實踐”,PMI在探索未來,而不只是當前,這個價值導向非常厲害。考生應該關注擁抱變化的同時,擁抱未來。

三、強調交付,更強調共贏

項目的最終目標是交付成果,讓接收成果的人簽字驗收並滿意。這個描述很通俗易懂。這可能並非PMP考試的要點。新版本考試中透析了一個信號,在一些情景描述題中,問法是這樣的: “這種情況下應該告知誰”,或者“應該向誰說明”等問題,這是在項目管理過程中經常要開展的工作。相關方在整個過程中的參與,並非最終讓他們“滿意”這麼簡單,而是另一個非常重要,之前也很少提到的詞:“互利共贏”。

“互利共贏”的思路比“滿意”更廣泛、且更加強調了價值的凸顯。即與相關方一起創造價值,而不僅僅是自己創造價值,或者自己輸出價值。這個思路非常符合組織合作的理念,單純的創造價值或者輸出價值,並不能代表接收者也能從中獲得價值。所以互利共贏,共創未來是PMP考試中的另一個信號。

PMP認證考試的最新趨勢及10大特徵(針對改版後)

四、人際關係與團隊技能、裁剪

PMBOK第六版共計49個單個過程,幾乎大量的過程都應用到了“人際關係與團隊技能”這個工具與技術。另外,每個知識領域開篇都有“裁剪”一說。這兩個看似無關的行為,傳遞的信息卻是龐大的。項目管理是一個靈活的行為,項目經理和團隊單靠自身很難實現目標(至少是艱難的),所以項目經理就需要充分發揮與他人共事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某個專業技能(雖然專家判斷的技能對項目經理至關重要),而是溝通、協作、問題解決、情商等一系列“軟技能”的體現。雖然過去也談“軟技能”,但是能夠在每個過程都體現,也是PMBOK第六版的重點。

如果說 “人際關係與團隊技能”體現了項目經理和團隊成員與他人協作的靈活性,那麼“裁剪”就非常明顯的體現了“使用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的靈活性。PMBOK涵蓋的項目管理知識非常多,具有全球層面的廣度和共識,涵蓋了大多數行業與領域的項目管理最佳實踐。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按照PMBOK的一系列做法來嵌套。PMBOK是一根柳樹條,高手拿著它,就是一把無堅不摧的寶劍,平凡者拿到它,也會從中找到 “燒火做飯”的價值。正如PMBOK所說,每個項目都是獨特的,靈活的去應對項目,學會裁剪是很重要的。

五、從干係人到相關方的演化

PMBOK第六版第一次筆試中,同時出現了干係人和相關方兩種翻譯。我們可以從中解讀出兩個信號:(1)有序過渡,逐步適應,讓考生從干係人過渡到相關方;(2)出題問題,缺乏審核,不夠嚴謹。任何考試都非100%完美,第2種可能並非不存在。但是這並不影響考生對“Stakeholder”這個詞的認識,我們已經在教學中對這個詞可能的翻譯做了N多次說明。

一位考生反應,在其答疑的一套試卷中,相關方竟然考核了差不多25道題左右,這種對相關方的考法事實上還是比較少見,大多數情況都是將相關方融入到其他知識領域來問。不難看出,PMP考試的另一個信號,那就是“人”的因素將是主要的,也是必須要深入思考的。

PMP認證考試的最新趨勢及10大特徵(針對改版後)

六、對舊版本知識保留的看法

本次新考題中還出現了在PMBOK第六版沒有(但在PMBOK第五版有)的內容,比如帕累託圖,帕累託圖在整個PMBOK第六版蕩然無存,但是這個方法卻是一個跨越項目管理領域的工具,其成熟性已經得到驗證,諸如此類詞語被去除的原因大概包括三類:(1)已經成熟,大家都知道,沒必要再繼續保留至PMBOK中;(2)也可以用另一種工具與技術來表現(比如直方圖,雖然兩者有本質區別。再比如關鍵鏈的取消,用儲備進行解析的做法);(3)版本交疊的產物,即這個版本沒有,下個版本再來。

比如“情商”,“領導力”,這些本來就常見的內容,在PMBOK第六版被強化了。這是基於特定環境與趨勢的訴求,而不是基於新概念的導入。這種對傳統知識內容的引入,體現了PMBOK所提到的管理理念符合大多數管理場景的說法。

七、PMBOK知識的縱橫擴展

PMBOK第六版第一章引論中提到“商業文件”,這個詞在第五版是沒有出現過的,既然出現在PMBOK中,那就必然是項目經理應該關注的內容。而這份文件是發起人或高級管理層制定並維護的一份文件,是完全站在組織戰略角度給予的“為什麼要做這個項目”,以及“通過這個項目可以帶來的效益”的文件。這是對項目經理視角的前延,屬於縱向擴展(業務層面的縱向,不是知識層面的縱向)。

在PMBOK第三章中,項目經理角色作為獨立的一章,強調了項目經理能力的橫向擴展,包括行業、專業等領域的汲取,不求精,但要對跨行業有所瞭解,項目是一個融合了多種領域知識於一體的集合體。而項目經理就是那個樂隊指揮家,從管理協調的角度看待整體。

八、敏捷項目管理的引入

適應型(敏捷)是PMBOK第六版加入的內容,幾乎沒有什麼深度,我認為這是一個過渡的體現,不排除下一個版本有更深更多的內容加入進來(但也不會太多,因為PMI-ACP是專門的敏捷認證),6月份第一次考試中出現的敏捷試題也很接地氣,比如考核了在組織中如果出現預測型和適應型有衝突時如何處理,以及敏捷項目經理職權方面的考核,以及敏捷中有關會議的考核,這些內容不深,都是敏捷項目管理中常見的一些知識點,在PMP教學中已經有完整的涉及,所以考生完全不用擔心敏捷這一塊內容。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涵蓋了預測、適應、迭代、增量、混合等各種開發方法,引入敏捷的內容主要強調了“擁抱變化”的思維。適應型項目管理對變更(我習慣於把這個稱之為“革命”)是謹慎的,甚至於是反對的,但凡涉及到“革命”,總歸是要流血流淚的,這是很多人不願意面對的事情。而適應型做法更像是“改革開放”,隨時擁抱變化,隨時尋求價值的突破。

PMP認證考試的最新趨勢及10大特徵(針對改版後)

九、從組織層面看問題的權重

由於PMBOK第六版引入“商業文件”,從價值導向上提升到了組織層面對項目的認知。商業文件中包括兩個重要內容:(1)商業論證;(2)效益管理計劃。這兩份文件的聚焦點是不同的,商業論證是項目啟動的主要依據,是戰略層(或者PMO、項目組合/項目集層)文檔化的經濟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對所選開展項目的收益進行有效性論證的文件,它裡面包括了組織需要解決的問題或需要抓住的機會的闡述(The PMI Guide to Business Analysis)。而效益管理計劃是對創造、提高和保持項目效益的過程進行定義的書面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商業文件在49個單個過程中的某些過程作為輸入時(如結束項目或階段、收集需求、制定預算等),也是有區別的,比如制定項目章程的輸入只選擇了商業文件中的商業論證,而沒有使用效益管理計劃(現有印刷和電子版有誤,PMI已經在網站進行公告),收集需求也採用了商業論證,而沒有效益管理計劃,等,這些都是有道理的。比如制定項目章程,在PMBOK30頁(如下圖),也明確的說明了制定項目章程的輸入中,商業文件只包括“商業論證”,這與PMI官方發佈的修改內容是一致的。(另外,作者認為,此處“需求評估”的翻譯,更應該是“需要評估”,PMI英文版是“Needs Assessment”, 需求應該是“requirements”,這樣就和PMI發佈的《The PMI Guide to Business Analysis》保持一致,Needs和Requirements是不同的)

PMP認證考試的最新趨勢及10大特徵(針對改版後)

十、那些抹不去的“軟肋”

PMP考試是英(主)中(次)文對照,即便是英文,有些場景的描述也是“短平快”,中文翻譯就顯得格外費勁。有些題讓考生絞盡腦汁,碰到這種情況,考生不放快速瞄一眼英文,或許能夠馬上“豁然開朗”,當然不能花費太多時間在中英文之間切換,4個小時的考試,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在模擬期間,雖然壓縮了模擬時間,但是正式考試過程還是不一樣,這主要是:陌生的考試環境、複雜的考試心裡、緊張的情緒、不同考點的條件、試題本身的陌生感等,都會給考生帶來影響,這個影響必然會體現在答題時間上,所以要特別注意時間。

另外一個問題是,近幾年計算題的考核非常少,2-3道,甚至1道也有可能。所以考生在計算題的精力投入上可以學會控制。雖然計算能力對於中國考生而言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們不能花太多時間在這方面尋找優越感。

一共十點內容,供大家思考的問題還是挺多的,希望對大家備考PMP考試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