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忙的項目經理,你在忙什麼?

很多年輕的項目經理人喜歡把“忙”這個詞掛在嘴邊。如果看他們的時間表,看上去確實很忙——忙得不亦樂乎,加班是家常便飯,甚至損害了他們的健康。

很多項目經理人往往會陷入“忙”的誤區,認為“忙”是事業成功的必要代價,甚至陷入一種“嗜忙”的狀態,一刻都閒不下來——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工作狂”。然而,這種“忙”真的是有效率麼?

總說忙的項目經理,你在忙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把你一天處理的事情記錄一下,看看哪些事情是產生績效的,哪些是沒有產生績效的。結果可能會嚇你一跳。很多所謂忙碌的事情,其實產生的績效很低,很多忙碌是沒有價值的。有時候的問題在於,你處理事情的效率太低了,因此只好依靠延長工作時間來解決問題。這兩個誤區沒處理好,就可能導致很多人忙碌不堪而沒有績效了。

管理能量 而非時間

管理時間是每一個職場人士的必修課,可惜很多人都不及格。

首先,管理自己的時間也要有戰略觀念,那就是:你的目標是什麼?沒有清晰的目標,從技術層面去談時間管理,很容易滑落到有效率沒效果的誤區。所以,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我要去往哪裡?然後,你的所有時間都應該是為這個目標服務的,這樣的時間管裡才有意義。

在時間管理這個問題上,《哈佛商業評論》發表過很多時間管理方面的經典文章,其中最經典的兩篇是《誰背上了猴子》《管理能量,而非時間》。這兩篇文章被重新印刷過很多次,值得每個項目經理人反覆閱讀。看了這兩篇文章,你就知道如何利用好時間,把時間當作你的朋友,而不是把時間塞得滿滿的,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總說忙的項目經理,你在忙什麼?

在《誰背上了猴子》一篇文章中,關鍵思想在於:你不要什麼事情都要做。做那些你不得不做的事情,然後把其他事情更好的授權給他人來做。而在《管理能量,而非時間》一文中,則強調要調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在精力最旺盛的時候處理最重要的事情,保證自己最有工作效率,所謂的“要事第一”。處理好這兩件事情,你就不會覺得那麼忙碌了。

如何提高個人的工作效率?《哈佛商業評論》採訪了工作效能專家——戴維·艾倫和託尼·施瓦茨,他們都強調了提高專注力、排除各種干擾(尤其是電子郵件的干擾)對於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如何更合理地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排遣精神壓力,是每位管理者和員工共同關心的話題。個體的工作效率會在未來影響整個團隊的績效和業績。

戴維·艾倫發明了“GTD工作法”——先列出工作清單,逐項推進的效能管理方法。戴維·艾倫認為,影響工作效率的最大阻礙是,人們既沒有明確工作事項,也沒有具體落實,事情就一直縈繞在心頭,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卻沒有進展

。因此,最好用記錄的方式,將頭腦中的任務移出來,安排好每一步行動,做到心無掛念,集中精力做好手頭的事情。

總說忙的項目經理,你在忙什麼?

託尼·施瓦茨則認為,人的能量包括四個基本層面——身體、情緒、思維、精神。他建議人們合理管理自己的能量,在一段時間的高度專注之後,要適當休息,做到能量的平衡。在他看來,工作應當是一段一段的“短跑”,而不是馬拉松似的“長跑”,在緊張工作90分鐘後稍事休息,就能恢復能量,從而保持最佳狀態。

託尼·施瓦茨認為,90%的人一上班就查收電子郵件,這等於把工作安排的主動權交給了別人。人們之所以對查收電郵上癮,原因是這不費勁,回覆郵件讓人覺得短時間內做了不少事情。而且,能收到郵件說明別人需要你,被需要的感覺挺不錯。為了避免受到電子郵件的干擾,一個人應該媒體定期處理自己的郵箱,這樣可以避免郵件經常干擾我們的日常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