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著《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過年的路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通往“奶奶家”的路,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

——河南教師讀書會第179期分享記錄整理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書名:《奶奶家》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一、《奶奶家》這本書中的哪些文字、哪些場景觸動了你?

雷玲:

這是一本特別適合過年時閱讀的書,作者劉曉寒目前還在高中就讀,她也是石榴樹所著《爸爸哪兒也不去》中的乖妞,乳名石榴。

《奶奶家》是劉曉寒用一年的時間,以52篇文章21萬餘字和240幅自己拍攝的照片,與自己生活了18年的一座老房子和一段光陰的故事告別。書中的哪些文字、哪些場景觸動了你?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武陽:書中觸動我的文字是《爺爺奶奶很少打電話》裡面有一句“我和爺爺可想你們了,但不知道你們在鄭州忙什麼呢,所以也不敢打電話打擾。”文章裡面好幾處都提到了,不去打擾孩子,怕耽誤他們工作。這些簡簡單單的事情,曉寒作為一個孩子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龐國香:接送奶奶從威海回家或離開的家宴這種儀式讓我很感動。儀式不僅僅是形式,而且是最有價值和效果的教育載體。在無聲的儀式教育中,普通的生活就成為了一種風景,儀式所產生的那種鄭重感、神聖感以及最聖潔的情愫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價值,會成為直抵靈魂的記憶。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苗旭峰:我最感動的是《有一個老地方叫記憶》,曉寒寫陶真姐姐開著車來的時候說:“這個地方真好,剛剛停車時還聽到車輪軋過樹枝的聲音……”我眼裡潮潮的,也許是因為在這個老地方我曾經和時報社的編輯老師們在一塊吃過飯吧!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王濤:作為劉曉寒的初中老師,最打動我的是曉寒用真實、樸素的文字,生動地描繪出了我們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人的生活。不過我要高興地告訴曉寒,現在我們有了新的操場,校園擴大了一倍。校園變了,但不變的依然是母校的溫馨,是師生之間濃得化不開的感情,所以有時間常回來看看,這裡永遠是你的家。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二、你如何理解“風景不在別處,就在眼前;生活不在別處,就在身邊"?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雷玲:米蘭•昆德拉在《生活在別處》說:“當生活在別處時,那是夢,是藝術,是詩;而當別處一旦變為此處,崇高感隨即便變為生活的另一面:殘酷。”然而,《奶奶家》卻分明讓我們感受到“風景不在別處,就在眼前;生活不在別處,就在身邊”。不知大家如何理解這句話?

楊衛平:這本書我送給120個學生,每人一本。這是我學生寫的:同名字一樣,這整本書都充滿了愛與溫暖,家的味道在字裡行間縈繞,作者口中的人間煙火也瀰漫在每個標點號之間。我本人翻看這本書時,常常會被書中的圖片所吸引。爺爺奶奶從青絲到白髮,飛機票、高鐵票、電影票、話劇票、演唱會門票,無處不體現石榴對家人、對生活的熱愛,也無處不體現家人對石榴的培育。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苗旭峰:我們班大白說:“這是一部讓我們更懂得家庭意識的書。從小石榴的書裡我是第一次學到孝順這兩個字,從前孝順這兩個字於我而言是課本上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幾個生硬的字眼,可是從小石榴的身上我學到了孝順,其實不過是聽聽他們的甘苦,他記著他們的愛好,貪戀一下她們的飯菜,教教他們學會使用手機之類的,去試著愛他們,不然他們就老了。”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馬方方:這本書用孩子的筆觸,介紹了“奶奶家”的生活,這個小作者生活了18年的地方,這裡有她的童年,有她美好的回憶!她用文字和圖片來講述,來記錄。讓我想到我們周遭所處的世界,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生活中同樣有親情,有很多美好的事情!這就是我們身邊最美的風景!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雷玲:“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裡生活久了,我們很容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在忙碌中,在追趕中,在競爭中......我們寄希望於重大和隆重,我們寄希望於詩和遠方,我們寄希望於他人和虛幻,我們忽略了那些在我們手中、眼中溜過的尋常日子,很欣喜,石榴喚起了我們對著煙火氣息的記憶。

三、你認為《奶奶家》的出版對於我們當下有怎樣的意義?

雷玲:2018年11月,《奶奶家》誕生尚未滿月,首批圖書已經售罄,開始啟動加印併入選最綜合的好書推薦榜——百道好書榜(少兒類)。編輯這樣寫道:“暢銷的未必都是好書,好書也不見得好賣;但被廣泛推薦,特別是被懂書的閱讀達人推薦的《奶奶家》肯定在其中。”《奶奶家》的出版對於我們當下有怎樣的意義?

周新安:在城裡生活久了,夢裡不知身是客。《天台上種了一棵石榴樹》,以前本是不敢想的,雖說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畝田,可它就真的存在,存在於《奶奶家》。不禁,又使我想起另一個人,值得緬懷的一個人一一林清玄,和他的《屋頂上的田園》。

龐國香:我想《奶奶家》也許會告訴快節奏奔跑的現代人,總是嚮往追求遠方的田野與詩,放慢腳步,用心感受,就會發現風景就在身邊,生活就在身邊。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張書陽:成長和成才是相輔相成的,《奶奶家》和《爸爸哪兒也不去》兩本書齊讀,才能全面感受得到社會的意義。這兩本書在某種程度上呼籲當下人們靜下來,留意身邊風景,關注冷暖情懷與溝通,瞭解教育,用心體味,彼此感知,這才是與這個世界、與他人良好的相處之道。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慄桂榮:《奶奶家》的出版並不順利,爸爸和女兒其間都有想退縮“算了吧”的想法,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這才有了今晚我們的精神大餐。從這本書裡,我學到了很多。例如無論做什麼事,只要選擇,便只顧風雨兼程,那麼,你收穫的肯定是別樣的風景!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苗旭峰:自從讀了《奶奶家》,改變了我們班的文風。上週寫作課,引導孩子們也寫一寫“奶奶家”。65篇作文,篇篇驚豔!以前,浮在面上的“二鍋頭”式語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小石榴式的“碧螺春”式敘事,寫得更細膩,更走心。同時,孩子們也學會了從尋常小事當中提煉寫作素材。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武燕君: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單純美好,和諧溫馨。心靈如明鏡:簡單映射簡單,複雜映射覆雜。人太留意生活中的苦,享受不到生活的甜。小作者涉世未深,多體驗了生活的甜蜜。一件件事如顆顆珍珠又似粒粒奶糖,她用心收集,方能寫出來這樣溫暖可心的文章。書中溫柔的文字正好撫平了成人世界那被生活撕得不算完整的心靈。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黨玲芬:為什麼一個高中生寫的書如此暢銷?我想正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心裡都有這樣的一種追尋與記憶,我們的精神家園需要一種永恆的東西來寄託。作為孩子,讀著這些文字,會想到自己的童年,會學著去感知親人的愛,去在瑣碎的生活中發現美好與感動。作為大人,讀著這些文字,會思考如何做父母,如何去愛,如何去陪伴孩子的成長,如何成為最好的自己。通往“奶奶家”的路,原來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读着《奶奶家》,踏上回奶奶家过年的路

領讀:信陽市光山縣紫水學校 雷 玲

整理:孟州市大定小學 黨玲芬

河南教師讀書會

henanjiaoshidushuhui

河南教師讀書會,由河南教育時報社發起,成立於2009年,目前有省內外會員900餘名。讀書會倡導“讀書為己、私享匯智”,一起讀書與成長。是教師,愛讀書,就可無門檻進入。目前,每週五晚8點在QQ群(67643920)共讀一本書進行中。歡迎單位名+敲門加入,進去後或旁聽、靜思,或跟讀、主講。我們在書鄉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