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特辑:江苏广电媒体融合之路」葛群:融合创新,把脉受众,拥抱未来|德外独家

德外5号特邀专家

原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节目研发与受众研究中心主任

2019年刚刚拉开序幕,江苏广电在媒体融合上又有新动作:围绕新闻、栏/节目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总台又进一步深化机构、设立新的部门,以更好地把握住媒体融合窗口期和主导权;荔枝新闻APP也在岁末升级为6.0版本,如今早已不是单一的新闻客户端,而是江苏广电总台广播、电视等内容的新媒体传播阵地……

作为一名在江苏广电供职了近30年的媒体人,我有幸亲身经历了广电传媒行业的高速发展,更是参与见证了江苏广电在媒体融合中的积极应对与转变,以及从无到有、再到不断优化的融合发展之路。

01

主动拥抱,

不断推进媒体融合理念

说到江苏广电的媒体融合之路,可能要追溯到2012年之前。作为当时节目研发部的负责人,我在关注英国、美国等国际领先媒体发展趋势时接触到了“媒体融合”的概念,并一直主张“主动拥抱”的积极态度。因此,通过组织国外优秀节目观摩会、杂志等多种途径,我们一直在介绍国内外媒体融合的先进做法,持续推广媒体融合的理念,希望能够推动落实到日常的生产和传播中。

就拿我们中心每年都在做的“总台节目创新方案征集活动”来说,这个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1 届,是全台上下充分激荡创意的重要平台。尤其是2012年,我们在方案征集活动发布时,还加入了“提交的方案要尽可能体现媒体融合”这个明确的要求。从那一年总台员工被动地接受“媒体融合”的概念,到至今6年来潜移默化影响,如今大家已经变被动为主动,媒体融合的概念已成为常态、深植人心。

到了2018年,方案征集活动更是直接升级为“荔枝爱创意·媒体融合创新”节目创意大赛,总台领导也高度重视,提出征集方向直指新闻媒体融合。在我们收到的136份方案中,涌现出不少来自全台各个版块的优秀创意,有的侧重多平台联动、有的形式或概念创新、有的整合全台资源形成传播合力…可以看到大家在媒体融合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尤其是节目创意大赛还创新方法,新增打样环节,让8档融媒体方案落实成片,有效推动融合产品的开花结果。其中有些方案已经陆续投入生产和播出中,例如《新青年“梦”话》、《1011应急包》、《融合云》,有的是来自融媒体新闻中心,有的来自广播频率,有的来自新媒体业务部门,但都

侧重与新媒体、新技术的结合,强调在融合传播当中发挥贴近、独家、权威等优势。以交通广播网的《1011应急包》为例,节目就聚焦大家普遍关心的生活、安全等领域的话题,联动广播和新媒体等多个平台的力量传播应急知识,在延伸产品开发上做了丰富设想。《融合云》也是立足广播、电视、新媒体的记者资源做了丰富的设计。

02

把脉受众,

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奋斗目标

要开展媒体融合,也要聆听受众心声。现在受众收看的渠道、可供选择的内容都是越来越丰富多元,依靠制作人员凭经验去判断的老一套方式,受众未必会喜欢和接受。所以,我们更需要了解受众的正向需求,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节目研发与受众研究中心,就是在2014年“媒体融合”元年,在研发部的基础上升级而来。增加的“受众研究”业务,在全国领先的广电媒体中也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总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的重要窗口。

为了做好这项业务,我们考察了英国BBC、美国CBS等世界知名的传媒机构,学习他们在受众研究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又在CTR的大力协助下,先后建设了“江苏广电总台专属受众样本库”和“总台受众测试实验室”,这两大调研载体,成为我们开展大量问卷调查、播前测试的载体,我们也积极将受众意见结合到总台的新闻生产、栏节目创新、影视剧采购和评估等多个领域中。

「跨年特辑:江苏广电媒体融合之路」葛群:融合创新,把脉受众,拥抱未来|德外独家
「跨年特辑:江苏广电媒体融合之路」葛群:融合创新,把脉受众,拥抱未来|德外独家
「跨年特辑:江苏广电媒体融合之路」葛群:融合创新,把脉受众,拥抱未来|德外独家

(江苏广电“受众测试实验室”)

例如栏/节目创新时,我们会跟团队多次沟通需求,通过调查帮助团队了解不同年龄受众的喜好、收视习惯等,让他们在嘉宾选角、桥段设计、内容改进等方面更为明确、更有把握,进而提升在媒体融合传播下的竞争力。

针对广播频率,我们受众调查的应用也非常多元。例如我们给新闻广播做过“网络电台APP暨江苏新闻广播移动端收听”的调查,为广播频率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针对性的编排内容、制定传播提供参考。而且,这种关于听众的收听渠道、内容偏好、更喜欢的线上线下互动方式

等与融合相关的调查,几乎是我们给每个频率调查时,都会涉及的要点之一。

媒体融合下,我也一直期待能将受众调查运用到内容传播效果的评价体系中。因为目前市场上的各种数据指标“乱花渐入迷人眼”,如何更科学地体现节目在多平台的传播效果,成为业界关注的课题。我期待受众调查能够打破“迷思”,从“受众”角度出发,更科学地体现传播效果,也让始终追求内容品质的生产者能够树立信心。

03

深化改革,

平台建设和体制调整齐头并进

新闻版块是媒体融合的重点领域,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重点服务对象。这些年来,我们伴随着新闻中心于2016年向“融媒体新闻中心”的转变,也见证了电视新闻、广播新闻、新媒体新闻等新闻版块的力量在这里汇聚。

为了全力协助融媒体新闻中心的工作,我们举办了多场观摩推荐会,分享国内外媒体在新闻融合创新方面的经验,尤其在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时,更加强调

凸显创新和媒体融合特色。我们也针对新闻报道和栏/节目创新开展了丰富的受众调查,例如每年都会开展的3·15互联网新消费调查、春运和春节假期安排调查等等,不仅是融媒体新闻报道中的一手数据,也是策划报道重点的参考维度之一。

也是在始终服务新闻版块的过程中,我们眼见着媒体融合理念在不断深入。新闻版块的媒体融合生产,不是让广播的主持人给电视版块配音这种表面的融合,而是实现了新闻融合传播的流程再造、人员统筹调度、考核机制调整等,是从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向一体化的融合生产模式的深度转型。

2017年建成的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在总台自有的云平台“荔枝云”的协助下,更是成为了全台新闻报道工作的指挥中枢和“大脑”:每天早晨,总台宣传管理部会组织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新闻业务的版块的多名负责人来到指挥调度中心召开工作例会,各业务单元提交的选题被整理成一张“融合新闻分工”列表,当天需要重点关注报道的选题、各部分负责采访报道的选题都会被列出。如果有几个版块同时报一个选题的情况,

工作组进行统一调度安排,避免采访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选题沟通调度,也可避免出现重要选题的疏漏。遇到重大选题时,则可以协调分工,各有侧重,形成联动。通过这些具体的做法,来推动全台新闻报道“一盘棋”,从而推动形成新闻报道融合传播的格局。随着开年来融媒体新闻中心的进一步改革,未来这种“协同作战”的流程势必还会更加深入。

「跨年特辑:江苏广电媒体融合之路」葛群:融合创新,把脉受众,拥抱未来|德外独家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

对于2019年的媒体发展,我听到一些“凛冬已至”的论断。的确,广电媒体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传媒市场的发展也势必要历经一番大浪淘沙,但江苏广电直面挑战、积极变革和创新的举措,也给我们树立了信心。不论身处何时,我始终相信不论播出渠道如何变、受众的收看方式如何变,内容都是受众关注的根本。因此,主动融合创新,尊重受众声音,始终把人民的正向需求放在首位,相信我们一定能更好地拥抱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