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央行宣布定向降息,楼市走向定了!

文丨南京开盘


今天,央行宣布定向降息,楼市走向定了!



今天早上,央行发布公告称,开展了2019年一季度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释放资金2575亿!

今天,央行宣布定向降息,楼市走向定了!


具体内容如下▼

操作对象为符合相关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操作金额根据有关金融机构2018年四季度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增量并结合其需求确定为2575亿元。操作期限为一年,到期可根据金融机构需求续做两次,实际使用期限可达到三年。操作利率为3.15%,比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优惠15个基点。


这个新闻的实质是:央行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定向印钞”2575亿元,并“定向降息”15个基点。


今天,央行宣布定向降息,楼市走向定了!



TMLF也被外界称作“特麻辣粉”,央行在2018年12月19日就宣布创设TMLF,这一工具被看作是定向支持小微、民企贷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因此利率水平也较MLF低,符合当前缓解小微、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导向。

今天,央行宣布定向降息,楼市走向定了!


目前,一年期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是4.35%,但实际上只有信用良好的大型国企才能拿到这个利率。

民企、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利率往往要上浮20%、30%,甚至更多。而央行此次给金融机构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只有3.15%,比MLF优惠15个基点,可以说是变相“定向降息”,有利于金融机构给实体经济降息。

自从2018年12月19日创设TMLF以来,这是第一次实质性实施TMLF。这也是2016年以来首次央行层面的利率价格下调。



今天,央行宣布定向降息,楼市走向定了!



以下分析来自刘晓博:

第一,TMLF正式问世,是实体经济的大利好。

从央行公告表述看,这2575亿元“定向印钞”是一季度的。这样算来,全年至少有1万亿TMLF驰援小微企业和民企。但这仅仅是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和民企贷款的措施之一,此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透露:

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25%,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60%。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它在经济中的比重还不相匹配、不相适应。

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由此可见,对民企、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

第二,TMLF透露了2019年宏观调控的方式之变。

2019年和2009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都面临显著的经济下行压力。

2009年的方案是“四万亿”,是大水漫灌,广义货币M2增长了27.7%,引发房价大涨;2019年显然不准备重走老路,M2最多反弹到10%,很难超过11%。采用的是定向精准调控,是“滴灌”。

TMLF就是典型的“滴灌”,应该说,通过这种方式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是正确的。

第三,央行未来会继续通过MLF传递重大信号,定向印钞、定向降息。

MLF是一种很好的货币政策工具,“招数”可以变化无穷。从“印钞”的出口看,可以设定利率高低,可以设定把钱给谁不给谁。

从“入口”——也就是抵押物的设定来看,也很有学问。央行可以调整抵押物的风险权重,或者“是否有抵押资格”,来鼓励资金的流向。

比如地方债、小微企业贷款就被央行接纳为抵押物(银行申请MLF资金的时候,需要给央行提供抵押品),如果需要,还可以把ETF基金列入抵押物,那么就相当于面向股市印钞,而央行又没有直接购买股市资产。如果抛出这个大招,股市必然大涨。

▼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作者微信,讨论买房话题。


今天,央行宣布定向降息,楼市走向定了!



今天,央行宣布定向降息,楼市走向定了!


有些人觉得降息或许将给好不容易降温的楼市重新输入活水,资金难免会重新流入房地产,炒房客也会因为成本降低重新出来活动。

从2018年12月以来,全国多个城市对调控进行“松绑”,从菏泽取消限售,广州放松限购,深圳下调首套房贷利率等等现象,又让一些开发商看到了希望,不少开发商已经下达了新一轮的投资指示。

那2019年楼市政策会松动吗?

今天,央行宣布定向降息,楼市走向定了!

有专家表示:房地产市场涨幅明显放缓,是约束性政策减少的主要原因。楼市已告别高烧,所以房地产调控再收紧加码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

楼市调控政策基本见底,未来还有很多城市会跟进菏泽、广州、珠海等地的行为。预计在2019年,全国可能出现一轮起码30城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微调潮,房地产市场涨幅明显回落,房地产政策也该到调整阶段。

不过,专家表示短期内全面降息的可能性并不大,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也不可能出现大幅度全面宽松,维稳依然是关键。

-END-

内容整理自刘晓博说财经、券商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