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诸位圣人,都是各行业里的顶尖

儒家主要强调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公、孔子为传续儒门道统的圣人之代表。而颜子、孟子、子思和曾子,还有一些先贤大儒,只能被视为境界接近圣人的人(虽然他们有时也被尊称为圣人,但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圣人。)

“汉书”、“古今人表”将古人大分类成上中下三级,又细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其中,上上为圣人,“古今人表”中第一位圣人是“太昊帝宓羲氏”,最后一位是“仲尼”、也就是孔子。

道教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辩问》中说:“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道教形成初期,人们视黄帝与老子等道家始祖为道教圣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胠箧篇

后来道教信徒供奉的后天得道仙人或真人亦可称为道教的圣人。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期,墨子等哲学家也被其弟子尊为圣人。《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文圣----万世师表

中国古代诸位圣人,都是各行业里的顶尖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是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除儒家思想外,孔子还是易学的创始人。[1]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武圣----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中国古代诸位圣人,都是各行业里的顶尖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时蜀汉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史圣----史家之绝唱

中国古代诸位圣人,都是各行业里的顶尖

司马迁(前145—不可考),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诗圣----不废江河万古流

中国古代诸位圣人,都是各行业里的顶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书圣----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中国古代诸位圣人,都是各行业里的顶尖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生于琅琊临沂,后迁会稽山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画圣----丹青高妙,冠绝古今

中国古代诸位圣人,都是各行业里的顶尖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唐朝著名画家,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画史尊称吴生,因其深信黄老道学,后改名为“道玄”。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早年孤贫喜欢作画,未及弱冠便能“穷丹青之妙”。

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素有“吴带当风”的美誉,他的人物绘画更是“冠绝于世”。擅画佛道人物,远师南朝梁张僧繇,近学张孝师,笔迹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曾在长安、洛阳等地寺观作佛道宗教壁画三百馀间,情状各不相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均能不失尺度;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所绘人物,善用状如兰叶或蓴菜条之线条表现衣褶,使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又喜以焦墨勾线,略加淡彩设色,又称“吴装。”


医圣----医药济世

(康熙所封)

中国古代诸位圣人,都是各行业里的顶尖

据史料记载,万密斋(1499~1582) 为湖北罗田县大河岸人,是中国明代著名医学家。万密斋原为廪生,科场不得志后,决心学医。万密斋一生以“医药济世”,且医术高超,因此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清初被康熙皇帝封为“医圣”。

万密斋提出以“寡欲、慎动、法时、却疾”为精魂的“养生四要”研究了人类生命规律,阐述了衰老因素,是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具体措施。“养生四要”理论比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养生概念早几百年,甚至更全面、更先进、更科学,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他自己身体力行,活到83岁,确属高寿,被专家誉为500年来“中华养生保健第一人”。

据悉,万密斋著作颇丰,共10种108卷,其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对现代临床医学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内容除儿、妇、内科常见病证辨治以外,也包括对《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及养生保健、优生优育等方面的论述。明清以来反复刊印,不少的版本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医圣 ----医宗方祖,泽被万世

中国古代诸位圣人,都是各行业里的顶尖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州市、镇平县一带)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药圣----圣手神医,百岁药王

中国古代诸位圣人,都是各行业里的顶尖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

他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他医德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是一位真正的道士。他是中国陕西耀县人,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酒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中国古代诸位圣人,都是各行业里的顶尖

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因为神话的关系,其出生地存争议。一说生于陕西白水据清乾隆年间《白水县志》记载:“杜康,字仲宁,为县之康家卫人,善造酒”;另一说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夏代国君,姒姓,是夏王相的儿子,母亲为有仍氏。曹操《短歌行》有云——“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茶圣----寂寂燃灯,相思一磬声

中国古代诸位圣人,都是各行业里的顶尖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被誉为“茶仙、茶圣”。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1]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