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到底重不重要?這個皇帝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出現過無數的帝王,他們有的人沒有上過一天學,最後也建立了龐大的帝國。所以,有人認為學歷不重要,那麼,今天我們來聊聊歷史上學歷最高的皇帝,通過他的故事來看看學歷到底有沒有用。

這個皇帝是誰呢?他就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劉秀本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九世孫,雖然也是皇家血脈,但實際上傳到劉秀父親那一輩的時候,皇室後裔十幾萬,已然不值錢了,他父親只是混到一個縣令的小官,並且在劉秀6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劉秀只有靠叔叔接濟,種地為生,日子就在這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情況下過下去了。

學歷到底重不重要?這個皇帝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

時間轉眼即逝,在劉秀20歲的時候,他的哥哥意外挖出了祖輩留下的金子,於是送劉秀去長安讀了太學,而劉秀就是唯一一個上過太學的皇帝了。太學是古代的大學,那個時候的大學和現在的可不一樣,那個時候招收學生非常嚴格,天賦不夠是絕對進不去的。而經過太學教育的劉秀又有哪些特點呢?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學歷到底重不重要?這個皇帝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

第一點:運籌帷幄。劉希在太學三年,學到了許多運籌帷幄的本領,他從學校出來後,沒有多久就參加了反抗王莽的起義,並且他手下只有知名的武將,沒有特別厲害的謀士,計謀方面幾乎是依靠劉秀一己之力。

第二點:重情重義。他對待功臣宿將,同鄉同學,百姓鄉人甚至是匈奴人都非常好,重情重義,輕薄徭役,用仁政取代暴力,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光武中興。更難得的是從始至終只愛一個女人,不想像皇帝得勢後朝三暮四,這一點尤其難得。

學歷到底重不重要?這個皇帝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

第三點:仁德寬容。劉秀對讀書人也非常看重,對他們禮遇有加,給他們官職,而最難得的是他知道有些名士喜愛隱居山林,自命清高,對於皇帝的命令也是愛理不理,朝臣都勸劉秀將這些人以“大不敬”的罪名治罪,但劉秀只是笑笑,下旨說道:人各有志,何必強求。賜給他們絹帛四十,讓他們歸家隱居。盡顯仁君風采。

如果說,對於讀書人的寬容還不是難事的話,那對於武將的善待那絕對是千古典範了,歷來都是狡兔死,走狗烹,這些武將擁有巨大的威望和號召力,如果真的造反,那後果難以想象,所以很多皇帝在坐穩皇位後,都會大殺武將,最有名最狠的是朱元璋,幾乎將功臣宿將誅殺殆盡,等到朱允炆鎮壓朱棣造反的時候,發現根本沒有將領可以帶兵,不得不說也是一首造成的悲劇。

學歷到底重不重要?這個皇帝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

另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趙匡胤了,杯酒釋兵權,總體來說還算仁義,但劉秀更勝一籌,劉秀找到了處理棘手功臣兩全其美的方法:優待功臣,但不給管理崗位,只給一些虛職高位養老,保護了功臣的福祿,也讓他們內心的虛榮得到滿足,而劉秀自己掌握實權也更安心。劉秀沒有揮起屠刀,保持了朝政的穩定,解決這個問題明顯情商更高。

學歷到底重不重要?這個皇帝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

最後說,學歷並不等於能力,有許多沒有學歷的皇帝能力也十分強悍。只不過劉秀學歷高,所以處理事情很多時候都會考慮到儒家的仁德,以仁義治理天下,堪稱帝王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