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要做”换成“这么做”,你们夫妻感情会更好!


把“不要做”换成“这么做”,你们夫妻感情会更好!


01

11月的某一个周末,我在家很自在的收拾屋子,突然听到厨房里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这动静和平常还不一样,中间夹杂着些许的不满和愤怒,我放下手上的吸尘器,走进厨房,询问出什么事了。

他很生气的转过头,怒视着我,说一定是我把饭菜倒进水池,造成水管堵塞。

本来很好的一个周末,因为他这莫名的指责,抹上了一层阴影。

我一瞬间的反应就是保护自己,反击给他:“你怎么不说说是你啊!你一直待在厨房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没想到他反而没完没了的叨叨:“都告诉你,不要这么做了,你不听我的,真是执拗!”

说实话,我先生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喜欢把很多事情混杂一起去谈;而我则很理性,什么原因导致什么矛盾,怎么去解决,要比单一的抱怨指责效果好的太多。

把“不要做”换成“这么做”,你们夫妻感情会更好!


02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把“不要做”换成“这么做”,你们夫妻感情会更好!


首先,请按照我说的去做“不管你现在在做什么,不要往后看.......”甚至不要想你身后发生的一切。

我敢肯定,你听完我说的这句话后,即便你真的没有转过身去看后面,但你也很想去看。

这就是“不要做”的威力!

把“不要做”换成“这么做”,你们夫妻感情会更好!


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测试:

把“不要做”换成“这么做”,你们夫妻感情会更好!


不要去想一只灰色的小猫,绒绒的小尾巴正在摇晃。

是不是你的大脑正在琢磨我说的不要做的这些事情呢?

把“不要做”换成“这么做”,你们夫妻感情会更好!


03

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在于,我们的大脑要明白不要做什么事情,似乎总会先去思考“如果去做会怎么样”,而这个思维又会导致我们去做这个事情。

转换到我们生活中,在吃饭的时候会遇到小孩子经常把饭菜抹的到处都是的场景,有的家长就会说,你不要再扔了!

可结果往往是相反的,除非家长本着脸非常严肃甚至要惩罚他了,才能制止这些行为,不然的话,孩子大多数的表现是“我还要扔”“我就是要乱跑”“我就是要打妈妈”等等这些不好的事情。

因为孩子的大脑第一反应就是你给他说的“不要做”之后的那些话。

04

接下来,柠檬要讲的就是关于把“不要做”转化为“要去做”的一些技巧。

对于孩子来说,把“不要乱跑”,可以改为“跟着小推车好吗”,你可以预测到的结果会是“孩子听到一个可行性的一个行为方向【我跟着小推车走好像还挺好玩的】”;“住手,你会把玻璃打碎的!”,可以改为“好好拿着,来,慢慢的放到这里!”


有类似这样的教育技巧上的持续改变,孩子的急躁、自卑、焦虑会少很多,换来的是孩子会更有耐心、更讲道理、更有自信。

对于另一半来说,可以把“你不要一直躺着玩手机”,转变为“起来帮我做点这个活吧”;“不要再对我指责呵斥了,也不看看你自己做了什么”,转变为“你对我的呵斥会给我直接带来伤害,我更希望你来告诉我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这样更能说服我,我也愿意去调整”。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之间的矛盾已经不能用这么【和气】的方式来解决了。

那我们反过来思考,你觉得如果继续按照你们之前那种呵斥和指责的方式走下去,你们的感情是会突然间变好,还是在某个瞬间爆发一拍两散?

把“不要做”换成“这么做”,你们夫妻感情会更好!


恶劣的方式只会恶性循环,如果想要夫妻感情有质变,首先要改变你们交流的模式,而这也是家庭关系改变的根本。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被宠着被关注着的效果远比你去责骂去指责对方的效果好一万倍。

就像刚开始,我先生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是我把下水道弄堵塞这件事一样,我也有情绪需要发泄,所以对他说出了矛盾升级的语言,让大家开始嘴皮子的战争,但能带来什么呢?

不如,缓冲一下情绪,去琢磨一下下水道为什么会堵,回顾缘由,发现是昨天中午没喝完的羊肉汤凉了倒进下水道导致堵塞,所以烧一壶热水,慢慢灌下去,问题就解决了。

而这碗羊肉汤其实是我先生倒的,他根本没有考虑到会是羊肉汤的问题。

也许是职业的原因,我知道其实很多人都有我先生这种反应,也可以说是人性心理的本能反应——

当遇到不顺意之事时,人们的本能是认为,这个局面一定是某个人造成的,这个家里除了他就是我了。

最终他向我表达歉意,我也接受道歉。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更清楚,抱怨和指责只会让矛盾升级,不如控制一下你的情绪找出问题所在缘由和解决办法,这才是让夫妻关系稳定持久的关键。

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夫妻间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柠檬心理课堂】回复关键词

该说的话一定会有收获的!

把“不要做”换成“这么做”,你们夫妻感情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