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医改红利让百姓获得“稳稳的幸福”,城乡百姓齐点赞!

“我这次都没用交押金,就先住院了,服务态度特别好。”17日,家住农安县前岗乡段家村的沈万芹在农安县人民医院办好了出院手续。谈起这次住院的经历,75岁的沈万芹连连点赞。医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办法,患者不交押金就可以住院治疗,让家庭并不富裕的她可以安心看病,“一共花了7400多块钱,扣除新农合报销的,自己花了2000多块钱。”

农安县医改红利让百姓获得“稳稳的幸福”,城乡百姓齐点赞!

“先诊疗、后结算”、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双向转诊渠道、创新组建医疗联合体……农安县自2014年被列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试点县以来,坚决贯彻长春市委深改委和改革办的改革部署,通过建立强有力领导体制和推动机制,以药品零差率为突破口,坚持“强化政府保障、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三条主线,全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程,努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医改红利,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农安县医改红利让百姓获得“稳稳的幸福”,城乡百姓齐点赞!

药品零差率销售让群众受益1.11亿元

“我是个‘老病号’了,以前经常去长春看病,但这几年就来县里的医院了,这里也可以治得很好,费用更少。”宽敞明亮的农安县人民医院病房里,69岁的曹亚芹正在输液。曹亚芹患有冠心病,2018年住了4次院,“县医院比过去好太多了,环境好了,医疗设施很齐全,医护人员水平也越来越高,来这儿看病我很放心!”

为了保障公立医院改革的顺利实施,农安县加大投入力度,为公立医院新增大型仪器设备48台(件),为县医院新建门诊综合楼1.6万平方米。数据显示,改革以来,农安县本级累计投入医改资金3.3亿元,占各级财政投入的80%,是改革前15年的投入总和。

药品贵,是群众反映比较多的问题。改革中,农安县实现了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率达到100%。农安县两家公立医院严格落实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的15%加成部分全部让利百姓,并规范药品采购渠道,使药占比从改革前的52%下降到2018年的29%,患者药品支出负担明显减轻。据统计,农安县药品零差率销售实施以来,群众直接受益1.11亿元,住院患者次均费用4693元。

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农安县将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入部分纳入财政预算,按月拨付,全额补偿,确保公立医院正常运行。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更科学更合理的补偿机制,取消药品加成补偿部分的三分之一通过各级政府投入解决,另外三分之二通过医疗服务收费提高部分与医保支付政策衔接,以及医院强化全成本核算管理予以弥补,新补偿机制保障公立医院良性发展。

农安县医改红利让百姓获得“稳稳的幸福”,城乡百姓齐点赞!

建立县域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先进的仪器设备、充满童趣的儿童候诊区……走进农安县开安镇中心卫生院,整洁优美的就医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我有糖尿病,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来这里检查。”17日上午,农安县开安镇居民付爽又来到卫生院检查身体,“现在镇里看病特别方便,不用再往县里跑了,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分级诊疗制度是医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农安县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重新确定县乡村三级能够诊疗疾病种类,分别是县级公立医院诊治疾病种类772种、乡镇卫生院诊治疾病种类60种、村卫生室诊治疾病种类28种,县级公立医院在上级专家指导下能够开展诊疗疾病种类27种,并全部实行差异性补偿政策,让在基层首诊患者享受最大比例的报销补偿,引导百姓在基层就医。

农安县还积极建立双向转诊渠道。农安县建立了县域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基层医疗机构对超出诊疗能力的患者,利用县乡两级双向转诊平台,转至县级医院,实现无缝隙对接;县级公立医院为乡镇卫生院上转患者提供优先挂号、优先诊疗等便捷服务,减少转诊患者等待时间,并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和康复期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方案。通过双向转诊平台转回基层医疗机构,对转诊患者实行连续性管理,逐步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到县城,康复回乡镇”的良性就医格局。

“我们卫生院还与农安县人民医院结成了医疗联合体。”开安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姜兴舜说,每周二上午农安县人民医院的医生都会到卫生院坐诊,下午到慢病和精准扶贫患者家中巡诊,为基层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据了解,农安县在与省级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的基础上,启动了县乡医疗联合体组建工作,由农安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分别与29家乡镇卫生院组建两大县域医联体,帮助乡镇卫生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形成了省级资源下沉县级、县级资源下沉乡级的逐级下沉支援帮扶机制。

农安县医改红利让百姓获得“稳稳的幸福”,城乡百姓齐点赞!

377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服务群众

“目前看血压还可以,最近身体怎么样?”17日,农安县开安镇新开河村村医刘继友又背着药箱来到村民陶小红家里,为她检查身体。陶小红患有类风湿、心脏病、胆囊炎等多种疾病,常年卧病在床,到医院看病非常费时费力。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农安县启动了家庭签约式服务,医生上门为她诊治。“这项服务真是太好了,有事直接联系医生就行了,随叫随到,有突发情况也不用慌了。”陶小红的母亲说,正是有了家庭医生的及时诊治,女儿的病情才趋于稳定。

在农安县,活跃着377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农安县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并着重为患有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的患者及贫困人口等提供家庭健康服务,向签约家庭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为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农安县还结合智慧农安建设,实施了“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中心项目。农安县投入2300万元,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收集上传卫生计生服务数据,实现医疗卫生数据整合与监管,逐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大数据互联互通。目前,各乡镇卫生院已经全部接入100兆光纤,29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以县级公立医院为中心,对上与三甲医院、对下与各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远程会诊服务,实现了县乡医疗远程会诊系统的全覆盖。

“今年,农安县被确定为全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县之一,还是全省创新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农安县卫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进表示,农安县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措施,创新改革机制,本着提升服务能力、方便百姓就医、减轻群众负担的原则,继续推进医改进程,让医改红利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记者手记

让医改阳光照亮健康之路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民生福祉。

“看病易,看好病”,是百姓的共同期望。要实现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并不容易。其中,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头戏”,也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

不触碰难点,不叫改革;不击中痛点,难见效果。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农安县通过建立政府保障机制、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科学补偿机制、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双向转诊渠道、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等措施,实现了患者受益率、群众满意度、职工积极性、医疗服务能力“四提升”,成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走出了具有农安特色、值得借鉴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之路。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仍在路上。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我们期待着,未来我市有更多医改红利惠及人民群众,让医改的阳光照亮每个人的健康之路。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