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寶鋼:政府特殊津貼真的是一種頭銜和榮耀嗎?

最近國家又公佈了一批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們,僅2018年就有4000多人獲此殊榮,不少人為之歡呼雀躍。但一直搞不明白,什麼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尤其是什麼叫津貼?

查了一下百度後才知曉,所謂政府特殊津貼,是指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給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發放政府補貼,以此鼓勵當時工資不高卻付出極大辛苦的知識分子。就這麼一個當時極好的政策,在過去了將近20年後的今天看來,多少有點變了味的感覺!

於是,我看到現在很多人的名片或介紹上都印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這分明是一種鼓勵,不知為什麼這些人會把拿政府津貼當作一種榮耀和頭銜了呢?政府的本意是鼓勵,鼓勵雖然要進行選拔,但這類選拔畢竟和選拔科學大獎的科學家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呀!

試想,一個堂堂的科學技術人員雖然按照90年代的收入相對較低,但時至今日已經都是較高的了。再說,科研首先需要的是一種精神,而非“小恩小惠”,面對著國家如此繁重的扶貧任務,我們還好意思要政府那麼區區每年20000萬元的津貼嗎?

另外,政府特殊津貼也應該有個時效性,現在,政府特殊津貼已經實施了19年,其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些人已經多年不再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人了,甚至有人被抓進了監獄後出來還打著這個旗號。其實,政府特殊津貼也應該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勞動模範一樣,標明年限,否則必然會有人藉此稱號來遊走江湖!

也許這種天天想著拿政府津貼的人,在國外都是窮人、是廢人呀!這當然是體制不同的表現,但起碼的人性還是有共同點吧!當然,也有人真的不是差這點錢,而是把榮譽看得更塞,這就更不對了。

一個真正的科學家,他的價值應該在成果上,而非津貼上。但願國家也能與時俱進,重新評估“政府特殊津貼”這一政策的有效性,科技人員們也要正視政府津貼的功能,還“津貼”以本來的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