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困”境,任正非如何“解”?

华为的“困”境,任正非如何“解”?

2019年1月17日,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在深圳总部接受央视《面对面》记者董倩的采访。这是任正非首次接受国内电视媒体的专访。根据公开报道的资料统计,自从1987年华为创办之后,到2019年之前的31年时间里,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总共不超过10次。然而在2019年1月15日到17日的三天时间里,他却一改常态,与国内外数十家媒体记者见了面。在外界看来此次任正非密集接受采访,和华为近期所面临的处境包括她的女儿华为副董事长、全球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被加拿大警方扣留一事有关。对于为什么面对媒体,任正非笑言:被公共关系部门“逼”的。专访中任正非对外界的诸多猜测等进行了回应。

孟晚舟事件:儿女最重要是翅膀要硬,要自由去飞翔

关于孟晚舟事件,任正非表示,首先感谢党和国家对一个中国公民权利的保护,相信这件事会通过法律解决。他并没有特别担心,并且经常会和孟晚舟在电话里说说笑笑。任正非透露,当时他和孟晚舟本来是计划去阿根廷开同一个会议,因为孟晚舟是会议的主要主持者,她比任正非提前两天前往,不曾想,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当地警方扣留。

2018年12月11日,加拿大法院作出裁决,批准了孟晚舟的保释申请。当晚,走出法庭的孟晚舟发朋友圈表示:我以华为为傲,我以祖国为傲!配图是一张“芭蕾脚”的华为广告图,上面写着: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对于这张广告图,任正非曾在达沃斯论坛的演讲上说:我们除了比别人少喝咖啡,多干点儿活,不比别人有什么长处。就是因为我们起步太晚,成长的年限太短,积累的东西太少,我们得比别人多吃苦一点。所以我们有一只是穿着芭蕾舞鞋的脚,一只是很烂的脚。我觉得这就是华为的人,痛并快乐着。华为就是那么一只烂脚,它解释了我们如何走向世界。

董倩:因为工作的原因,大家有小家庭的原因,长期见不到面这是正常的,但是因为这种意外您会不会特别惦记她?

任正非:我觉得儿女最重要是他们翅膀要硬,他们要自由去飞翔,这是父母的期望。这个事还是要通过法律来解决,我们是有信心能够解决的。

对于孟晚舟的被扣,华为曾第一时间表达声明称:华为遵守业务所在国的所有适用法律法,包括联合国、美、欧盟适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规。目前从亚洲到欧洲、从南美洲到北美洲、华为在全球170个国家里开展业务,已经签属了30个5G商用合同,5G基站全球发货超过2.5万个,尽管华为迄今为止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的安全事故,但仍有一些国家以网络安全为借口抵制华为的进度,孟晚舟事件更是将这种壁垒从商业层面演变到了政治层面。在遭遇了一系列壁垒之后有外界舆论说,现在恐怕是华为最危险的时候。

任正非:这是比赛,你做得好不好,做得好了以后不会没人买的,不用担忧。前两天我对西方记者专门讲了,全世界把5G做得最好的是华为,全世界把微波做得最好的是华为,当我们把5G和微波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光纤就可以回传。5G提供的是超宽带,西方实际上就是高档的大农村,大规模的别墅群,每家每户铺光纤成本很高,这时候他想看8K的电视,拿什么看,我们的小基站一装,方圆这一片就看了,这个全世界只有华为能做到。

董倩:但有些国家就用国家禁令的方式不让你们参与。

任正非:不买他们傻,不买他们就亏了,比赛是和平竞争,技术竞争是和平竞争,除了买他还有什么办法?

董倩:华为年轻的时候没有核心科技,加入不了竞争,现在有了核心科技,有了领先的技术,但有的国家不让你参加竞争,这是每一个公司都必经的一个过程吗?

任正非:这只是有的国家,这些国家很少,没有这么大的影响。

董倩:欧美国家在电信领域的投资占到60%,如果欧美国家不让你进,你有什么办法?

任正非:不会,我们有很多东西欧美国家最终非买不可。当他要买的时候我们还是会卖给他们的,但是我会重点把想买的国家做好。

只有长期重视基础研究才有工业的强大,没有基础研究,产业就会被架空。在我们采访的地点华为总部接待大厅,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着一个宣传片,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基础教育和基础科研是产业诞生和振兴的根本动力。在采访之前,任正非特别找到我们说,他希望在采访中表达的也正是这样一个观点。在外界在广泛关注华为作为一个企业的未来何去何从时,为什么做为当家人,他最关注的反而是这个话题。

华为的“困”境,任正非如何“解”?

基础教育和基础科研

任正非呼吁要重视基础教育,他认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的社会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进步来源于教育和科学的进步。“怎么能在这么小一个芯片上面沉积那么多东西,我认为国家首先要重视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国外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室的讲台上完成的,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后,有很多泡沫机会,大家都想在泡沫中多挣点钱,在做学问上就有点懒怠,有点跟不上时代了”,在任正非看来,把教育做好国家才有未来。

任正非认为统计学非常重要,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机加统计学,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非常重要。

任正非还举例苹果手机和华为手机的差距之一:“和苹果手机差距,寒冷地带苹果照不了相,我们的能照相。为什么?我们科学家发明的胶水,这个胶水在低温下不凝固,镜头是用胶水粘起来的,我们的手机在低温下就能照相。其实这都是基础科学带来的。突破这个基础科学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积累。”

据悉,华为全球18万名员工中有45%是研究人员。该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相当于其销售额的15%左右。2018年,华为投入150亿美元用于研发。这个数字在未来五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

任正非表示:”时代发展太快了,产学研分工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华为自己就有很多科学家,我们至少有700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6000多名专注于基础研究的专家,以及超过6万名工程师,来构建研发系统,使我们快速赶上人类时代的进步,抢占制高点。”

基础研究周期长,科研上的不成功也培养了人才。任正非还举例,“我们的一个小伙子在瑞典两年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在半导体上突破,这是人类社会重大突破,我提议涨七级工资,最后破格涨了五级工资。”

吸纳全球人才

华为在2009年开始研究5G。当时华为是全球电信公司中的‘挑战者’,年销售收入仅为170亿美元,是目前收入的六分之一。2016年,两极分化代码方案主要由华为推动,成为增强型移动宽带的5G编码方案。这是中国公司首次从概念研究转向标准和产品链的开发。

任正非认为,有两次人才大转移机会,第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300万犹太人从苏联转移到以色列,崛起了一个高点。现在美国正在排外,他的科研可能就受限,第二可能有大量的留学生在国外不能公平就业的话要回国。中国敞开怀抱拥抱这些人,让全球科学家到中国“下蛋”。国家怎么可能不井喷。

华为的“困”境,任正非如何“解”?

华为组织改革

1987年,44岁的任正非从零开始,创办华为,选择了高科技含量的“电信”。时至今日,华为成为世界领先的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为了这样的理想,75岁的任正非仍然孜孜以求。

任正非认为,华为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内部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整个管理层级太多,我们正在改革。我们在五年左右组织改革上能获得成功的话,还是有战斗力的。”对于华为应该有的样子,任正非认为,“应该是比较精干的,不像现在那么臃肿,管理层级那么复杂,这么多PPT,这么多会议,这么多无效的劳动。”

回应未能进入“改革开放40年100位改革先锋”名单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100位“改革先锋”获得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表彰,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是,一直秉持艰苦奋斗精神,并创造出华为发展奇迹的任正非并未进入受表彰人员名单。有报道说,这是任正非婉拒的结果。

任正非回应,确实是主动向深圳市委市政府申请别加上自己。“我是这样想的,我想集中精力搞搞华为。华为已经够复杂了。”

华为海外一些研究中心,科学家在非常细的地方,还有数千项专利,在研究细节,由很多细节才能组成宏观的,这些东西都要有规划。我觉得我的精力要放到自己内部的方面上,如果参加社会活动就要消耗精力。第二个你叫我开会坐这个板凳上,坐两个小时我坐不住,我溜号,不光彩。”

董倩:为什么这段时间您会这么频繁接受中外媒体的采访?

任正非:我是被公共关系部门逼的,因为他们说现在处在一个危机转换阶段,我一定要让客户理解我们,让18万员工理解我们,团结起来奋斗,渡过这个困难的时间。他们说还是你讲话有权威,那我就讲话了。

董倩:外界有人说现在华为可能是从有公司以来最艰难最危机的时候?

任正非:不是,我们今年至少增长20%,每一个部门都跃跃欲试,我还叫他们把计划报低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