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的隨身香袋

師父的隨身香袋

文、戎章榕主編

師父又要出遠門了,寺內的沙彌在交頭接耳。他們憑什麼作這樣的判斷?因為師父出門時,總會挎有香袋。

香袋是出家人的重要標識,尤其是南傳佛教的特徵。本性禪師雖為漢傳禪門臨濟宗第42代、曹洞宗第48代法脈傳人之一,但他還曾於斯里蘭卡修學實證南傳禪法4年有餘,師承著名國際宗教活動家、科倫坡聖法塔寺住持維普拉沙拿長老,且得賜南傳佛教法號:Bandhura。他的身上集中體現了南佛和漢傳佛教的融合。

沙彌關心的並非香袋的由來,而是師父香袋內裝的是什麼?別說寺內的沙彌感興趣,即便是到訪國內的叢林名剎,也有法師想了解。筆者曾隨本性禪師去普陀山,就見寶陀講寺的和尚問道,你香袋裡面裝的是啥?

香袋與僧人的三衣一樣,是不可或缺的,表明的是一種儀式感、莊嚴性。

但於本性禪師而言,香袋不只是一種出家人威儀的配飾。挎上香袋是外在,關鍵是香袋內裝的東西。

書和筆記本。這一細節瞬間揭開了一個謎,本性禪師的成就得益於他的勤奮!

本性師崇尚的是行禪,追求的是禪旅。他曾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

“一缽千家飯

不知鹹淡

孤僧萬里行

四海無蹤

行腳在

混沌朦朧的娑婆世界

我緣已定

“那萬里長空

煙雲千重

那禪心如盾

袈裟如風

天盡處

清晰分明的行者腳印

由你讀懂”

行僧、行禪在中國佛教史上,早有先行者,西行的玄奘大師、南行的法顯大師、東行的鑑真大師……這些都是本性禪師崇敬學習的楷模。

自1985年剃度出家以來,承蒙三寶加被,眾緣和合,本性禪師行腳了世界40多個國家與地區,期間也曾坐汽車、火車,但主要還是步行。學僧時代,在一些國家行腳,甚至還睡過車站。正是這些且行且禪思的經歷,本性禪師寫就心靈感悟、朝聖禪思文字數百萬,出版禪學專著《佛教的基本觀點》《佛教與東西方文化》《踏破芒鞋》《蓮開一路》《如何安心》《如何淡定》《如何放下》《如何自在》《如何解脫》《塵心洗盡》《微笑千年》《中國禪的跨國與跨界》等10餘部,應邀於歐美、東南亞等舉辦禪學講座30多場。用腳丈量高山大地,用手著書立說,更是用心感悟大千世界。

《孤僧萬里行》一書,是他早年蒼茫行腳記錄文字的彙集。他認為,行腳之中,好修戒定慧,好行聞思修,好息貪嗔痴。因為大行腳,就是大磨難、大考驗。由此有了大心胸、大眼界、大知足、大放下、大淡定、大自在、大超脫,從而大解脫。

如今雖年過半百,他依然在行腳,依然在精進。他以趙州禪師自勉:“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了然;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心未安然、心未了然。為此,時常於禪旅、行禪之中。身在路上,心在書中,身在路上,心在禪中。

需要補充的是,行禪途中書放在他的香袋中,禪悟記在他的筆記本中。行腳固然辛苦,行禪的挑燈夜書更為辛苦。但每每想到人生苦短、光陰無情,他說“我就不能不隨時帶上我的香袋”,就沒時間辛苦啦。

香袋裝著追求,也承載著收穫。師父的隨身香袋

師父的隨身香袋

師父的隨身香袋

師父的隨身香袋

師父的隨身香袋

師父的隨身香袋

師父的隨身香袋

師父的隨身香袋

師父的隨身香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