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來了”:“剁手”前記住這“六個要”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網購盛宴即將拉開幃幕。各大電商平臺與網絡商家打折促銷活動層出不窮,網購商品的商家大多在外地,如發生消費糾紛,為維權帶來不便。

“雙十一來了”:“剁手”前記住這“六個要”

江蘇的錢先生在某電商平臺購買禪城一家企業的瓷磚用於電視背景牆裝修,賣家承諾產品5年質保,誰知道產品一年不到就出現質量問題。

錢先生所購買的是水晶釉面瓷磚,但一年不到,瓷磚表面的釉面圖案層脫膠,表面層如同一層塑料,與瓷磚層脫離,此外,賣家的實際產品與其網店宣傳圖樣相差甚遠,造成兩個電視背景牆不能使用。

因產品是網絡購買,事發後錢先生一直與電商平臺客服及商家溝通,要求商家給予一定的補償,商家同意給予解決補償,但補償金額較少,電商平臺方面也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一直要求錢先生妥協,但錢先生覺得自己已經損失太多,不願意妥協,於是就向禪城區消委會投訴。

禪城區消委會接到投訴後,多次與商家協商,最終商家同意補償2000元給錢先生,錢先生表示滿意。

“雙十一來了”:“剁手”前記住這“六個要”

近日,禪城工商發出“雙十一”消費預警,消費者需保持頭腦清醒,防範網購風險,做到理性消費。

一要謹慎篩選。如今網絡交易平臺繁多,消費者要儘量選擇大型、成熟的平臺及信譽度較高的商家,正規網站有通信管理部門頒發的ICP認證號,並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授予的“紅盾”標誌。不要輕易接受陌生人通過聊天工具、電子郵箱等途徑傳送的文件或者網站鏈接。

二要貨比三家。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要進行詳細瞭解、比較,不要被低價迷惑盲目下單。購物前應瞭解商品的核心情況、技術參數、售後評價、商家信譽度等綜合信息,做到“心中有數”。

三要了解規則。每年“雙十一”期間網商活動優惠力度大,但同時制定紛繁複雜的規則,消費者要向商家的客服諮詢優惠活動的購買規則,並進行截圖等方式留存證據。針對設定定金規則的商品,註明定金不可退回的,要謹慎購買。

四要仔細驗貨。消費者收到商品後一定要先驗貨,查驗貨物包裝是否完好、物品是否損壞、數量是否齊全再進行簽收,確認商品無誤後再進行確認收貨操作。

五要防止受騙。現在公安部門發現有不法分子冒充第三方平臺客服人員誘騙消費者。遇到支付不成功等情況,應先聯繫賣家查詢訂單情況,不要輕信不明短信提示或陌生來電,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和賬戶信息,最好經由有信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支付,不直接支付給賣家賬戶。

六要保留證據。消費者網購後要妥善保管好訂單信息、發貨時間、發票等購物憑證,同時注意保留商家的承諾或協議、與商家的聊天記錄截圖、快遞單號等電子證據。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消費者可以通過電商平臺、賣家以及快遞公司協商處理,協商未果的,應及時撥打12315或12345向工商部門或消委會投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