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聚焦:套路玩得深,“醫生”開的“特效藥”竟然是……


案件聚焦:套路玩得深,“醫生”開的“特效藥”竟然是……


2018年電影《我不是藥神》火了,電影中出現的高頻詞彙“特效藥”對於很多病人來說往往就是救命稻草,只要有一線希望,哪怕花費再多錢,總想嘗試一下。一些騙子正是抓住病患這一心理,動起了歪腦筋。近日,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靜安法院)審理了一起詐騙案,被告人曹某、杜某、胡某組成“連襠模子”,用所謂的“特效藥”成功騙取多名被害人錢財。

案情回顧

第一幕:搭訕

去年8月的一天,80多歲的魯阿婆獨自一人去家附近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在醫院附近,60多歲的杜阿姨見魯阿婆腿腳不便,便主動上前搭訕。

第二幕:偶遇

搭訕熟絡後,杜阿姨便把魯阿婆往不遠處的“曹醫生”方向帶,假裝偶遇路過的“曹醫生”,熱心的杜阿姨向魯阿婆介紹“曹醫生”是大醫院的退休醫生,專治魯阿婆的這種病。

第三幕:開藥

“曹醫生”關切地詢問起魯阿婆的病情,得知魯阿婆腰不好,稱魯阿婆的病有一種“特效藥”能治,但是很難配到,要找醫院院長“開後門”才能配到。隨後她打電話給醫院“胡院長”,“胡院長”在電話裡表示願意幫忙配到這種藥。魯阿婆相信了。

第四幕:得逞

“曹醫生”稱這款藥需3000元,魯阿婆表示錢沒帶夠要回去拿。待老人拿了錢回來,“胡院長”也帶著“特效藥”出現了。交易完成後三人迅速撤離了現場。

真相大白

然而,熱心的杜阿姨、退休的“曹醫生”、醫院的“胡院長”全都是騙子!

魯阿婆哪裡知道,他們口中所謂的“特效藥”其實是普通藥材決明子,市場價只要十幾元一斤。

上海靜安法院經審理查明,2018年7至8月間,曹某、杜某、胡某三人經事先預謀和分工,在本市多處搭訕老年婦女,由杜某冒充病患家屬,曹某和胡某分別冒充醫生和醫院領導,虛構“特效藥”的治病功效和特殊的銷售渠道,成功騙取數名被害人錢款共計人民幣12700元。

審理結果

上海靜安法院認為,被告人曹某、杜某、胡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依法應予懲處。其中,曹某繫累犯,應當從重處罰。日前,上海靜安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曹某有期徒刑九個月,罰金人民幣三千元;判處杜某有期徒刑七個月,罰金人民幣二千元;判處胡某有期徒刑七個月,緩刑一年,罰金人民幣二千元。

法官說法

藥託詐騙並不罕見,這類詐騙一般都是多人“連襠模子”分工合作,有人扮成醫生、有人扮成現身吹噓藥品功效的患者、有人扮成積極買藥的“藥託”,這些騙子多尋找獨自看病的老人搭訕,一旦老年人上鉤,騙子預設的各種角色就輪番上陣“忽悠”老年人,騙子往往抓住老年人急於求藥治病而上了當。法官提醒,看病、治療、買藥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或者藥房,不要輕信他人的介紹和街邊小商小販、江湖郎中、無證遊醫,更不可相信所謂的“特效藥”,讓騙子有機可趁。



來源|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


案件聚焦:套路玩得深,“醫生”開的“特效藥”竟然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