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攝影的凝視:界面影像2018推薦書單

2018年,又有許多與攝影有關的書問世。我們邀請了行業內的六名推薦者,為我們推薦了十本與攝影有關的讀物。這六位推薦者包括攝影師、媒體工作者、攝影機構職員、策展人等。按照出版的時間順序排列,這些書籍將注視著攝影的視線延展到更廣闊的領域,展現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時代背景在當今所賦予攝影的含義。最終,我們如何觀看,又如何在觀看中確認自身,或許可以從這些書籍中找到些許答案。

《理解一張照片:約翰·伯格論攝影》

推薦人:張之琪,界面文化記者

關於攝影的凝視:界面影像2018推薦書單

[英] 約翰·伯格 著 任悅 譯

出版社:理想國 |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約翰·伯格是一位出生於上世紀20年代的“斜槓青年”,他是小說家/詩人/畫家/藝術評論家,甚至跨界電視製作,為BBC打造了著名的電視紀錄片《觀看之道》。在他的眾多身份中,唯獨找不到“攝影史家”或“攝影理論家”的標籤。但這位既不研究攝影史,也不親自拍攝照片的寫作者,對於談論照片懷有極大的興趣,他的一系列攝影批評和理論文章,後來被他的好友、英國作家傑夫·戴爾集結出版。這本《理解一張照片》後來成為了與本雅明的《攝影小史》、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和羅蘭·巴特的《明室》齊名的攝影理論聖經,有趣的是,這四位作者全都是攝影的門外漢。正如傑夫·戴爾在引言中所談到的,他們“並不是帶著策展人或攝影史家的權威在談論攝影,而是作為散文家和作家在探索攝影”,正是這種“局外人”的視角和“探索者”的好奇心,讓他們的攝影寫作具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深度和趣味。

《作為當代藝術的照片》

推薦人:甘瑩瑩,自由攝影師,撰稿人,策展人

關於攝影的凝視:界面影像2018推薦書單

[英] 夏洛蒂·柯頓 著 陸漢臻 / 毛衛東 / 黃月 譯

出版社:浙江攝影出版社

攝影是一種講故事的工具,還是行為的忠實記錄儀,是體現私密關係的旁觀者,還是側寫歷史的批判手段?作為一本推薦藝術攝影的實用書籍,《作為當代藝術的照片》的分類讓人眼前一亮:作者將當代藝術攝影分為八個板塊進行討論,它按照構思或表現形式來介紹了250多個攝影師的精彩作品。比起按照題材、風格或編年的順序來說,這本書的分類方式更容易解答這些疑惑:在藝術攝影越來越被作為一種類別被提出的當下,到底什麼叫做藝術攝影,怎樣的攝影可以被稱為藝術?儘管對於每位攝影師作品的分析略微瑣碎,不過僅作為探討藝術與攝影關係的論證點來說倒是可以理解。

《失明的攝影師》

推薦人:田佳惠,前界面文化實習生

關於攝影的凝視:界面影像2018推薦書單

[英] 朱利安·羅森斯坦等 編著 陳覓 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失明的攝影師》是一本由盲人完成的非視覺攝影集,收錄了來自全世界50多位盲人的170餘幅攝影作品,他們來自包括墨西哥、英國、斯洛文尼亞、坦桑尼亞、印度和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那麼,什麼是非視覺攝影?攝影這一如此依賴視覺的行為與藝術,離開了視覺的支撐又如何成立呢?我們可以依靠其他感官直覺拍照片嗎?

正如《失明的攝影師》一書編者梅爾·古丁在本書序言中提醒的那樣,本書中的作品是否“成功”或“動人”,是由照片的觀者,即每一個觀看過這些作品的“你”來決定的。“我們生活在一個數碼設備快速增長的時代,攝影被用於製造重複的陳詞濫調與無謂的隨意記錄,成了絕對即時與轉瞬即忘的媒介。在這樣的時代,書中這些作品尤其能給我們帶來愉悅與激情:它們脫胎於必要而多樣的主體,掙脫了滿是陰影或黑暗的生存困境投射到我們所有人都棲息其中的尋常光芒中。它們是理解與互動的中介:雙向並行地驅使著盲人與視力健全的人去充分想象對方的世界。”

《薩爾加多傳》

推薦人:許瀚文,現就職於中國攝影出版社,網絡編輯

關於攝影的凝視:界面影像2018推薦書單

[巴西] 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 著 趙迎新 譯

出版社:中國攝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年11月

回顧攝影術發明的179個年頭,無數位攝影師的名字如群星般閃耀在歷史長河之中,他們的藝術成就影響著其所處的那個時代,甚至超過多個時代,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Sebastiao Salgado)便是其中之一。1944年,薩爾加多出生於巴西艾莫雷斯,原本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的他於1970年開始接觸攝影,40餘年的攝影創作,在他的大型拍攝項目《移民:遷移中的人性》《勞動者》《非洲》《創世紀》中,記錄過世間最苦難的場景,也定格下自然界最華麗的瞬間。

今天推薦給讀者的這本《薩爾加多傳》,2018年11月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引進出版,開本為16開。文字由薩爾加多口述,伊莎貝爾·弗朗柯(Isabelle Francq)整理完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書由現任中國攝影報社社長,原中國攝影出版社社長趙迎新女士親自翻譯。此前,中國攝影出版社曾於2015年10月引進出版其另一本著作《薩爾加多咖啡創世紀之旅》,較之前這本有很大不同,《薩爾加多傳》以文字內容為主,全書用25個片段,勾勒了這位傳奇攝影師的每一個關鍵性時刻,閱讀這本傳記之前,你是被其作品所震撼,那麼細讀本書之後,你定會被他攝影所承載的政治、道德觀念所折服。即便您對攝影並不感冒,以平常心態來閱讀一位74歲老人在經受歲月洗禮後的所思所感,跟隨這些鮮活的文字去感受不一樣的世界。

《幾乎赤裸》(Almost Naked)

推薦人:傅爾得,專欄作家,策展人,著有《一個人的文藝復興》、《肌理之下》。對一切未知的未發生的事情抱持強烈的好奇心。

關於攝影的凝視:界面影像2018推薦書單

攝影師:沈瑋

出版社:假雜誌

今年各攝影出版社所出版的書中,最讓人賞心悅目的事之一,當然有假雜誌出版的旅美攝影藝術家沈瑋十年前的作品《幾乎赤裸》。年輕藝術家如果要叩開藝術圈的大門,最重要的,當然是要有一部有份量的作品,若將時間拉回十年前,當時畢業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不久的沈瑋,在公佈了自己歷時五年完成的項目《幾乎赤裸》後,便受到了來自歐美影像藝術圈及媒體的廣泛關注。可以說,《幾乎赤裸》算是沈瑋在歐美影像藝術圈打響名號的成名作,當然,雖然沈瑋在近十年來,陸續有多個系列的延續及轉折型創作,他也廣泛涉獵了錄像、繪畫、雕塑等創作方式,但《幾乎赤裸》卻實在是我們瞭解這位擅長以肖像進行情感探索,表達身份與慾望、自我認知與社會文化議題的藝術家的重要渠道。

《傷心的街道》(Street of Broken Heart)

推薦人:鍾林春,三影堂圖書掃架人,中山大學人類學碩士

關於攝影的凝視:界面影像2018推薦書單

[韓] 金重晚(Kim Jungman) 著

出版社:The Museum of Photography, Seoul

此刻,想推薦者,金重晚《傷心的街道》。

生於1954年的他,一度是韓國知名時尚攝影師。或是於中心倦,2006年後,他停下這一切,將相機對向這片土地。這一沉寂,就是九年多,他重交出來的作品,即此係列。

所攝者,是他從家到工作室,不過一千多米的街上,那些日夕相見而漸少的樹,偶爾飛過的鳥。雨,雪,風,種種日光下,行過春夏秋冬又一春,拍了幾千張的黑白寶麗來撕拉片。印製時,他保留了撕拉的痕跡,一幅一頁,或跨頁,甚簡而大氣。厚的紙,黑的外封,與作品渾然一體,一打開即可感受到藝術家本人的氣息。他的收藏級作品,極大,約2.4×1.8米,同是黑的框,而輸出在桑樹制的手工韓紙上,每幅只做一版。近看或翻閱,其傷悲之心,每可感受,很震撼,但又是剋制的。

如他街上的樹,因人,因風,種種,被損害,日減少。我們終在不斷地告別什麼,而借影像,暫存於眼前。一切無可挽留,夢幻泡影的世界中,但祈願者,心力有加增。

《Luigi Ghirri: 地圖與疆域》(Luigi Ghirri - 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

推薦人:傅爾得

關於攝影的凝視:界面影像2018推薦書單

[意] Luigi Ghirri 著

出版社:MACK BOOKS

當攝影語言快速向前發展的同時,我們偶爾會回望一下攝影史,以期在其中重要的或曾被忽略的節點中,找到影像發展的座標。1943年出生於意大利的Luigi Ghirri,是歐洲彩色攝影的重要先驅之一,在英國策展人James Lingwood看來,Luigi Ghirri是一位被世人所低估的天才藝術家,攝影書《Luigi Ghirri: 地圖與疆域》便是由James Lingwood所編輯,與書同名的展覽也在2018於德國、西班牙和法國三國的美術館,相繼進行了大型個展。《地圖與疆域》一書,展現了身為測量員和繪圖員的Luigi Ghirri,在1970和80年代,圍繞著“地圖”和“疆域”,用一種創新的影像表現的方式,對變動中的世界所進行的再現。

《四十:一九七六》(Being 40: Born in 1976)

推薦人:傅爾得

關於攝影的凝視:界面影像2018推薦書單

汪瀅瀅 著

出版社:浙江攝影出版社鄭幼幼工作室

《四十:一九七六》是攝影師汪瀅瀅於2016年在其年近40歲時,所完成的個人項目。在這項創作中,年齡作為觸發點,構成了其拍攝此項目的情緒張力和認知基礎。由此出發,汪瀅瀅以女性的身體、物件等為渠道,探索了中年女性的身份認同與精神風貌。在女性主義勢頭正日益增長的當今時代,女性如何看待自身?社會世俗如何影響她們的身心及行為?此書的隱形視角實則為社會觀看,但呈現的是女性自身的視角,呈現了汪瀅瀅及其所拍攝的36位出生於1976年的同齡女性,以集體樣本呈現的自我觀看。汪瀅瀅的鏡頭看見了她們,觀眾是否也能隨其鏡頭真正看見她們呢?這本攝影書,是年屆40的女性的一種詩意救贖,是一種集體安慰,更重要的,是年屆40的當今女性在自我身份的認同下,在社會視角和自身視角的矛盾角力之下,所逐漸顯露出來的自信與自洽。

《Alex Prager: 銀湖大道》(Alex Prager: Silver Lake Drive)

推薦人:傅爾得

關於攝影的凝視:界面影像2018推薦書單

[美] Alex Prager

出版社:Chronicle Books

作為將攝影、電影、藝術、時尚等有機結合的藝術家,Alex Prager擅長利用好萊塢式的拍片手法,將人群以服裝、化妝等外形,置於美國懷舊的20世紀40、50、60年代的氛圍中,再以燈光塑造出的飽和度極高的色彩,賦予畫面誇張的戲劇感和豐富敘事性。《銀湖大道》是2018年倫敦攝影師畫廊為這位47歲的藝術家所辦的一次個人回顧展時所推出的同名畫冊,畫冊幾乎包含了Alex Prager之前所有的創作系列,我們可以通過此書來全面瞭解這位善於探索隱蔽情緒世界的攝影師的濃縮電影式的影像。

《Provoke 挑釁 復刻版》

關於攝影的凝視:界面影像2018推薦書單

[日] 多木浩二、中平卓馬等 著 林葉等 譯

出版社:二手舍

《Provoke 挑釁》是由美術評論家多木浩二(1928-2011)和攝影家中平卓馬(1938-2015)策劃,邀請詩人岡田隆彥(1939-1997)和攝影家高梨豐以同人身分加入,於1968年11月創刊的攝影同人誌。《挑釁》共分為三冊,內容由影像、散文和詩歌構成。雜誌一共發行了三期,最終於1970年3月結集出版了《先把正確的世界丟棄吧》之後,宣告解散。

《挑釁》一直是我期待能夠看到的攝影雜誌。雖然只有薄薄三冊,其中每一冊都有開篇和後記,來解釋隱藏於這些黑白、顆粒粗糙又晃動照片背後的時代,以及這些攝影師的照片所走向的未知邊界,在今日回望仍有它極其獨特的張力。“挑釁”什麼?誰來“挑釁”?這一切又有何意義?攝影呢?……不停地進行挑戰和質疑,《挑釁》收錄的攝影師並沒有遵循傳統的價值體系,從而形成了跳脫出先前時代的聯盟,而這些相互對立的攝影家們,又各自碰撞產生另一種力量。

“我用天然色的膠捲,打開太陽這顆閃光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