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要抱上海的大腿

我觉得,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11月16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今天下午会见了由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率领的温州市代表团一行。

温州作为一个地级市,得到中国第一大直辖市的高规格接待,本世纪以来这恐怕是第一次。

这也是温州前任市委书记和现任市委书记的历史性会晤。李强同志于2002年-2004年担任温州市委书记,那也是温州的辉煌时期。2004年,温州被CCTV评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

此后的温州,陷入了至少十年的缓慢发展时期,从活力到乏力,从浮躁到迷惘。2011年地方金融风波的当头棒喝,才让这个城市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

几年前在上海,有个金融圈的高管问我,金融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温州所进行的金融改革,能突破一些上海都不能突破的限制吗?

我简直无力反驳。是啊,上海作为老大哥,温州很难绕开上海去做一些关键领域的突破,我们只能降低对温州金改的苛求。

在杭州近十年崛起之前,心高气傲的温州人只有去上海,才会有去大城市闯荡的谦卑感。

在全国各地发展的温州人,如果综合考虑人数规模和所取得的成就,也当以上海最为瞩目。

上海既汇聚了老一代的温商领军企业,如均瑶集团;

上海也培育了新一代的温商明星企业,如游族网络;

上海由温商控制的上市企业,如游族网络、飞科电器、康德莱、华峰超纤、地素时尚等,也是不胜枚举。

上海还有很多的温州企业,如正泰、森马等,虽然把根留在了温州,但是仍然在上海会设立另外的总部。

上海第一家民营银行,华瑞银行,也是由温商资本发起设立。

上海官方公布的2017年民营企业百强,温商系更是足足占了9家。

温州要抱上海的大腿

温州人在上海所取得的成就,也代表了在外温商的高度;而偌大的上海滩,温州系的经济体也已经是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温州市与嘉定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多领域探索“空间折叠”,着力打造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的示范样板。

嘉定区位于上海的西北部,虽然不是上海的核心城区,却也是上海的制造业重地,以大众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工业尤为突出。如果能与嘉定深度合作,对于温州的制造业,将会大有裨益。譬如瓯江口新区,以威马汽车为龙头的智能驾驶产业园,瑞安的汽摩配转型升级,需要来自上海的智慧支撑。

这个月底,温州、嘉定、苏州联合主办的首届长三角科技博览会将会拉开帷幕。这个活动,合作的意义大于实际的成效,温州能与嘉定、苏州这样两个先进的地区联动,更加主动地融入长三角区域,积极承接先进地区的溢出效应。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进步。

2016年的时候,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方案出炉,三省一市的26个城市入选规划,温州遗憾落选,隔壁台州在列。可是不拥抱长三角,不拥抱上海,温州还能往哪去?

海峡西岸城市群的规划里,温州是五个中心城市之一。五个中心,其实相当于没中心。福州、厦门、温州、泉州、汕头等,都只有自保的份,谁有实力率领海西崛起?温州与海西的经济联系、交通联系,也都远远不及长三角。

长三角,才是中国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军;上海天生骄傲,是全球性的中心城市,是民众心中的魔都。这样粗壮的大腿,勇敢去抱,不要害臊。

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今年以来,温州与上海的互动、与嘉定的联姻,都是在这战略公布之前,也体现了温州当前主政者的睿智与远见。

除了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领先,我还经常听到企业家称赞上海的营商环境,比如用地成本,税收政策等。这几年温州的营商环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要横向对比上海、苏州、杭州这样的先进城市,查疏漏补不足。

温商的回归,首先是上海温商的回归。征服了上海滩的温商,天下温商,自会效仿。

而在此次的世界温州人大会上,上海温商也没有让温州失望。签约的25个温商总部回归项目当中,到了么物流、全筑住宅科技、金太阳教育、中能企业、科博达技术、赐方印务等四分之一的项目来自于上海。

我们不奢望像下面这位热心市民的提问,关心温州何时超越上海,但是要像这位发改委同志的回复,温州要有信心也有决心,不断缩小与上海的差距。

温州要抱上海的大腿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温州金融大叔,加读者群添加微信:shumi05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