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其实美军面对的日军部队都不是主力精锐

说到二战其时期美军在太平洋岛屿的作战,其实是美军海军与日本海军对决的一个主战场,说到岛屿争夺战其实并不是太平洋战场的重心所在,其实美国海军陆战队面对日军守岛部队大多数都是一些日本次要部队而并非主力,比如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瓜岛战役,日军派出一木支队3850人参战是从日军第7师团第28联队抽调出骨干,这3850人基本上算是日军的主力部队之一,第二批次登上瓜岛的日军部队为日军第二师团第4联队为骨干组成的那须支队3000人左右,当时第二师团整体实力是乙级单位水平,在太平洋战场的第二师团总体上是由新兵构成的,包括后第16联队和第29联队,当时在日军第二师团南下南洋之际已经经过一系列的大换血,其主力部队在1940年被用于组建日军第28师团和重组在第13师团的序列中,日军第35旅团应该属于当时日军第38师团的单位,瓜岛战役日军部队怎么看都是日军东拼西凑的一支部队,日军在瓜岛发动总攻时的主力有第38师团和第二师团大部大约36000人,这个人数还要算上之前被美军完全歼灭炮灰部队。

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其实美军面对的日军部队都不是主力精锐

按照日军师团编号的组建,第38师团属于日军乙级单位,按照日军对乙级特设师团编制人数至少在20000人左右日军第二师团人数也应该在28000人左右,然而事实上日军前前后后出现了许多个单位总兵力才36000人左右已经严重缩水,相比较瓜岛战役美军投入部队陆战第一师部队18000人一次性上岛,该师虽然属于当时美军临时拼凑的单位大多数是新兵,但火力装备整体上要比日军投入的杂七杂八的部队要精良许多,至少是一个整编师单位调动起来非常轻松,而且美军是占领机场后以逸待劳等待日军部队前来攻打,这是美军最终以极小的代价取得胜利的原因。

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其实美军面对的日军部队都不是主力精锐

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其实美军面对的日军部队都不是主力精锐

美军第一次遭遇日军完整建制的师团单位,是在塞班岛战役中,当时日军坚守塞班岛的主力单位第43师团,从日本军队的建制上看属于乙级特设师团是日本常规野战师团之一,乙级师是当时日军主要作战力量,而并非是那17个常设甲及师团,有人说日军不是甲及单位的师团就是日本次要军事力量,也不能都这样说,有乙级师团的编制上完全不逊色甲级师团编制,但在塞班岛上,美军遭遇到日军第43师团可能水平还达不到乙级标准即使编号在日军组建乙级师单位之内,日军第43师团当时麾下只有3个联队步兵第118、135、136联队,没有炮兵联队的辅助属于日本海洋师团编制即为精编师人数在15000人左右增加一个坦克第9联队,和47独立混成旅团,警卫部队等为辅助单位,真正具备实战经验的联队只有136联队参加过太原会战,第9日军独立坦克联队的50多辆坦克了也算是日军的精锐了,而日军第43师团长,斋藤义次此人虽然为日军中将但没有参加过任何重大战役,做过几任联队长然后当了一年的多少将参谋后就直接升中将履历非常简单毫无亮点,而美军部队为了攻占塞班岛直接调动明日7万多人3个整编师进行进攻,结果面对日军的136联队打异常艰难,日军136联队在第9坦克联队辅助下对美军上岸部队展开为期三天反击直到全军覆没,造成了美军将近5000多人伤亡,结果塞班岛之战一共造成美军16000人伤亡。

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其实美军面对的日军部队都不是主力精锐

而到了硫磺岛战役这一次美军面对的是日军第109师团主力和日军第2混成旅团,加上日军海上警卫部队陆战队等,一共23000人左右,美军则出动了6万1千人包含三个陆战师单位兵力,并且拥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被日军第109师团打溃不成军,如果当时日军第2混成旅团有听从栗林忠道中将的命令,不发动没有用处的自杀性冲锋美军的伤亡可能会超3万人左右。日本在太平洋部署的都不是主力部队,当时日军第109师团和第2旅团的总兵力才13000人左右,剩下都是一些海军警卫部队,陆战队等7000多人。日本人从1943年瓜岛战役结束后,就意识到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控在美军的手里,因此日军能做的只有拖延,如果美军在太平洋战场遭遇到是日军绝对王牌的主力部队可能就不会那么轻松。当时日本第109师团是美军遭遇的真正意义上乙级野战师团,而并非海洋师团但是第109师团的前身则是父岛要塞部队改编而来,并非从中国战场调来的具有实战经验的师团,怎么看太平洋战场的日本陆军部队从不及中国战场一个33师团精锐。

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其实美军面对的日军部队都不是主力精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