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其實美軍面對的日軍部隊都不是主力精銳

說到二戰其時期美軍在太平洋島嶼的作戰,其實是美軍海軍與日本海軍對決的一個主戰場,說到島嶼爭奪戰其實並不是太平洋戰場的重心所在,其實美國海軍陸戰隊面對日軍守島部隊大多數都是一些日本次要部隊而並非主力,比如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瓜島戰役,日軍派出一木支隊3850人參戰是從日軍第7師團第28聯隊抽調出骨幹,這3850人基本上算是日軍的主力部隊之一,第二批次登上瓜島的日軍部隊為日軍第二師團第4聯隊為骨幹組成的那須支隊3000人左右,當時第二師團整體實力是乙級單位水平,在太平洋戰場的第二師團總體上是由新兵構成的,包括後第16聯隊和第29聯隊,當時在日軍第二師團南下南洋之際已經經過一系列的大換血,其主力部隊在1940年被用於組建日軍第28師團和重組在第13師團的序列中,日軍第35旅團應該屬於當時日軍第38師團的單位,瓜島戰役日軍部隊怎麼看都是日軍東拼西湊的一支部隊,日軍在瓜島發動總攻時的主力有第38師團和第二師團大部大約36000人,這個人數還要算上之前被美軍完全殲滅炮灰部隊。

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其實美軍面對的日軍部隊都不是主力精銳

按照日軍師團編號的組建,第38師團屬於日軍乙級單位,按照日軍對乙級特設師團編制人數至少在20000人左右日軍第二師團人數也應該在28000人左右,然而事實上日軍前前後後出現了許多個單位總兵力才36000人左右已經嚴重縮水,相比較瓜島戰役美軍投入部隊陸戰第一師部隊18000人一次性上島,該師雖然屬於當時美軍臨時拼湊的單位大多數是新兵,但火力裝備整體上要比日軍投入的雜七雜八的部隊要精良許多,至少是一個整編師單位調動起來非常輕鬆,而且美軍是佔領機場後以逸待勞等待日軍部隊前來攻打,這是美軍最終以極小的代價取得勝利的原因。

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其實美軍面對的日軍部隊都不是主力精銳

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其實美軍面對的日軍部隊都不是主力精銳

美軍第一次遭遇日軍完整建制的師團單位,是在塞班島戰役中,當時日軍堅守塞班島的主力單位第43師團,從日本軍隊的建制上看屬於乙級特設師團是日本常規野戰師團之一,乙級師是當時日軍主要作戰力量,而並非是那17個常設甲及師團,有人說日軍不是甲及單位的師團就是日本次要軍事力量,也不能都這樣說,有乙級師團的編制上完全不遜色甲級師團編制,但在塞班島上,美軍遭遇到日軍第43師團可能水平還達不到乙級標準即使編號在日軍組建乙級師單位之內,日軍第43師團當時麾下只有3個聯隊步兵第118、135、136聯隊,沒有炮兵聯隊的輔助屬於日本海洋師團編制即為精編師人數在15000人左右增加一個坦克第9聯隊,和47獨立混成旅團,警衛部隊等為輔助單位,真正具備實戰經驗的聯隊只有136聯隊參加過太原會戰,第9日軍獨立坦克聯隊的50多輛坦克了也算是日軍的精銳了,而日軍第43師團長,齋藤義次此人雖然為日軍中將但沒有參加過任何重大戰役,做過幾任聯隊長然後當了一年的多少將參謀後就直接升中將履歷非常簡單毫無亮點,而美軍部隊為了攻佔塞班島直接調動明日7萬多人3個整編師進行進攻,結果面對日軍的136聯隊打異常艱難,日軍136聯隊在第9坦克聯隊輔助下對美軍上岸部隊展開為期三天反擊直到全軍覆沒,造成了美軍將近5000多人傷亡,結果塞班島之戰一共造成美軍16000人傷亡。

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其實美軍面對的日軍部隊都不是主力精銳

而到了硫磺島戰役這一次美軍面對的是日軍第109師團主力和日軍第2混成旅團,加上日軍海上警衛部隊陸戰隊等,一共23000人左右,美軍則出動了6萬1千人包含三個陸戰師單位兵力,並且擁有制空權和制海權,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被日軍第109師團打潰不成軍,如果當時日軍第2混成旅團有聽從慄林忠道中將的命令,不發動沒有用處的自殺性衝鋒美軍的傷亡可能會超3萬人左右。日本在太平洋部署的都不是主力部隊,當時日軍第109師團和第2旅團的總兵力才13000人左右,剩下都是一些海軍警衛部隊,陸戰隊等7000多人。日本人從1943年瓜島戰役結束後,就意識到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已經牢牢掌控在美軍的手裡,因此日軍能做的只有拖延,如果美軍在太平洋戰場遭遇到是日軍絕對王牌的主力部隊可能就不會那麼輕鬆。當時日本第109師團是美軍遭遇的真正意義上乙級野戰師團,而並非海洋師團但是第109師團的前身則是父島要塞部隊改編而來,並非從中國戰場調來的具有實戰經驗的師團,怎麼看太平洋戰場的日本陸軍部隊從不及中國戰場一個33師團精銳。

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其實美軍面對的日軍部隊都不是主力精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