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整天說的財務自由是什麼?

我們整天說的財務自由是什麼?

這是引自西方投資理財中“financial freedom”的一個概念。這個概念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標準和解釋。其實概念並不重要,我提出“財務自由”是把它作為投資理財的一個終極目標。一個人投資理財為的什麼?在商業社會里,財務條件是對人身自由的最大約束條件,這種約束就像地球引力。任何人都無法擺脫這種引力。追求財務自由的目標就是將這種財務的“約束力(或引力)”降到最低,尋求個人身心的最大自由。一個人要做巴菲特幾乎不可能,但達至財務自由還是可能的。我對財務自由的標準其實並不高,概括有幾條:

不必為錢而工作

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為了“討生活——make living”,即為個人或家庭,為供房供車,為維持一個體面的“成功人士”的生活而工作。工作一旦停止,則“體面生活”會變得“不體面”。所以大多數人都在為“錢”而工作,儘管有時老闆臉色難看也只能忍氣吞聲。如果,你可以不必為錢而工作,而是為興趣而工作,那你有幸在通往“財務自由”的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我總認為“為興趣而工作(work for fun)”是邁向財務自由的第一步。很多通過創業而成功的

企業家,最初就是從“做感興趣的事”開始的。比爾.蓋茨,楊致遠當初的創業都是從興趣開始的。最初他們也不知道會獲得這麼大的一筆財富,金錢和財富只是他們為興趣工作的一個意外收穫。

即使專業作投資的巴菲特也不是直接衝著“錢”去的,他的興趣在“價值發現”。正因為巴菲特的興趣專注於“發現好的公司,並買下”,所以他可以幾十年如一日地重複閱讀枯燥的數字和報表。而很少關注股價。我們很多人投資就是直接衝著“錢”去的,什麼商業模式和價值分析並不是興趣所在,他們興趣的焦點在“股價=錢”,一個漲停板讓他們Hight,一個跌停板又讓他們down。他們完全被哪個代表“錢”的價格曲線所控制,即使作投資他們也是“為了錢而工作(work for money)”。但最終的結果你會發現他們離“錢”越來越遠。

俗話說: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重紗。人和錢的關係有時就像男女之間的關係一樣。當你追錢的時候,錢離你卻越來越遠。那些每天盯著“價格曲線”波動的投資者,就像與少女見面時,如果你只是直勾勾看著姑娘凸起的身體,眼光裡透著“肉慾(錢欲)”,這必然把少女給嚇跑。巴菲特正是因為專注於“價值發現”,享受投資的樂趣,最終才獲得了“錢”的芳心。

保持財產性收入的淨現金流入

除了工資收入外,財產性收入是達至財務自由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即保證不工作的時候也有淨現金流入。財產性收入可以來至:房租;股票紅利;債券利息。財產性收入中一個重要概念是:淨現金流入。有的人可能擁有不少物業,但每個月下來收入的租金還不夠覆蓋銀行的按揭供款,現金流是負數。像這樣的資產在財務負債表上是一個“債務(liability)",而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資產(asset)"。作為一個企業的股東也是一樣,如果每年從這個企業分不到紅利,而只是不斷地追加投資,那這份股權也很可能是一個“liability”。很多民營企業家正是將“企業和家”,“資產和負債”混為一談,把公司的財務和家庭的財務理到一塊,誤把“債務”當“資產”,如果公司財務一旦出問題,個人和家庭也都被一鍋端了。保持財產性收入的淨現金流入,其實是投資理財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當一項資產不能給你帶來“淨現金流”的時候,它很可能就是一個“債務(liability)”。這是一個知易行難的理財命題。

保有一定量的淨資產

如果要給“財務自由”一個定量的概念,即淨資產(net wealth)。如我在上文提到的一個資產管理人常用的概念:高淨資產投資者(High Net Wealth Investors/HNWIs),即總資產-總負債大於或等於100萬美金。如果考慮到中國的國情,考慮到人民幣的購買力,在一線的大城市裡淨資產達到300萬人民幣;二三線城市200萬人民幣;小城鎮有個100萬人民幣就可以列入“高淨資產投資者”的行列。這是現在的水平,如果你的目標是定在20年後,考慮到通脹的因素(年均2%),這一定量標準應該是:一線城市446萬;二三線297萬;小城鎮149萬。

保有一個平常和自由的心

一個人要有多少資產,才能達至心靈的自由?這實在是個因人而異的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一個真正的“財務自由人”應該是,一個既有錢,又有閒,和保持了一個平常自由心的人。錢不一定能使人自由;但沒錢,一定不自由。若要達至財務自由,既要身往之;還要心往之。

我們整天說的財務自由是什麼?

財務自由的最高造化:

你不必為衣食的節儉而感到羞愧,因為你不需要用大腹便便來證明你的富有;你不必炫耀你的財富而得到尊重,因為你的人格已竟顯光輝;你的財富只為:讓你所愛的人和愛你的人過上舒適(不是奢華)和有尊嚴的生活。這樣,財富才能使你達至真正的心靈自由。這也許才是財務自由的真諦?

資產過千萬距財務自由尚遠 咋算好理財賬

身家過千萬、衣食無憂的富翁們,應該如何算好理財的大賬?

張先生40歲,擁有一家外貿公司,公司運營15年,每年有200萬的淨收入。張太太35歲,協助張先生打理公司日常事務。張先生夫婦育有一子,今年9歲,讀小學三年級。

張先生有現金300萬,定期存款200萬(年利率為4.14%),外幣存款100萬(年化收益率7%),股票價值300萬,類固定收益價值100萬(年化收益率11%)。張先生家庭月支出5萬元,父母贍養費每月為1萬元。此外,夫婦倆都沒有社保,於是他們找保險經紀公司為全家做了一份全面、合理的保險規劃,每年需繳納保費16萬元。

夫婦倆現在擁有三套房產,市值共1100萬元。目前其中的一套已出租,租金每月6000元,另一套市值600萬的商用房正在出售,預計7月份辦理完手續,12月份200萬收入到帳。另擁有奔馳車一輛,價值97萬。

距財務自由尚遠

2006年,張先生將300萬元閒置資金投資於股市,迄今為止,張先生的資金縮水至300萬。他意識到今年的行情不再適合操盤,因此想清倉所有股票,並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在保值的基礎上資產進行增值,以此抵禦通貨膨脹率。此外,張先生希望10年後送兒子去英國讀大學,並能在60歲時退休,退休後生活保持現有水平。

目前張先生家庭總資產為21,970,000元:其中固定資產佔54.48%,小於參考值;生息資產約佔46.52%,高於參考值,因此資產比例比較合理。

從家庭收支情況來看,整個家庭的收入來源是實業投資收入,財產性收入(被動性收入)較少,實業投資一旦出現異常,將影響張先生家庭的生活質量。由於日常固定開支主要依賴財產性收入,張先生的財務距離財務自由還有一段的距離。

張先生家庭控制資產的能力強,且閒置資金過剩,應提高投資比例,通過各類理財產品的合理配置加以運用,滿足日後各階段理財目標的實現。

家庭抗風險性強

從資產負債及現金流量狀況分析,張先生的家庭經濟狀況良好,能夠承受一定的風險。此外,經過測試,張先生的風險承受能力屬於中等,風險偏好屬於穩健型投資者。

由於此家庭正處於成長期,子女教育在時間和費用上沒有彈性,教育負擔增加,因此家庭的首要理財目標應該是為子女準備教育費用。另外,養老準備金也是理財的主要目標。

綜合上述情況考慮,張先生合理的理財目標優先順序如下:調整合理的緊急預備金比例→準備教育費用→準備充足的養老準備金→調高投資比例,優化投資組合。

四大建議 子女教育養老皆無憂

建議一、準備緊急預備金

緊急預備金是為了應對家庭出現意外的不時之需,一般應準備3-6個月的家庭固定開支。張先生一家每月的固定開支為6萬元,鑑於開銷比較大,留存緊急預備金為36萬元。現有300萬現金,不但不能產生收益,更無法抵禦通貨膨脹,建議保留36萬作為家庭應急儲備基金,其餘274萬可做適當投資。緊急預備金可以購買貨幣市場基金,年收益一般高於活期存款,進出免費,基本上隔日到帳,可滿足資金的緊急需求。

建議二、建立教育準備金

由於大學教育在時間上沒有彈性,建議將現有資產進行整筆投資。按照當前在國外讀書的費用25萬/年/人,學費增長率5%,投資回報率7%,兒子在10年後去英國讀本科和研究生(4年)來計算,現在要為兒子建立80.50萬元的教育準備金。建議投資於開放式基金(偏重債券型基金),投資組合的收益率大致為7%,滿足十年以後兒子的大學教育費用的需要。

建議三、養老也要雙保險

張先生夫婦沒有社會養老保險,為了保持現有的生活水平,現在就要做好充足的養老規劃。張先生打算60歲退休,退休以後,子女已經獨立,相關的應酬費用有所降低,旅遊和健身保健的費用增加,要保持現在的生活質量,每個月的開支大概是現在的80%,即4萬/月。之前,保險經紀公司已經為張先生建立的養老金專戶。另外,為了加強雙保險,在退休的時候,張先生可以辦理房產倒按揭,在不需要變賣房屋的情況下,按照合同約定定期領取養老金。

我們整天說的財務自由是什麼?

建議四、優化投資組合

中國的資本市場雖然具有高成長性,但是還很不完善,需要進一步提升。從風險規避、流動性需求、客戶風險偏好等角度考慮,建議張先生儘量配置大客戶專屬的理財產品作為核心資產,從而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A股信託計劃(私募基金):間接投資A股市場的利器

公募基金等公募產品,因受散戶盲目進出等因素影響,原有投資者的利益會被稀釋。而本類產品一般限定只能有50個自然人投資者,為高端客戶專屬,避免了散戶帶來的羊群效應。

從投資靈活度角度考慮,無論從持股集中度,基金規模,還是倉位限制,信託計劃具有天然的優勢,可以為客戶博得更高的收益。從激勵機制、止損機制等方面考慮,信託計劃的管理更加科學。此外,本著資金安全的原則,最好儘量選擇公募基金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以及業績比較好的"陽光私募基金"。

類固定收益產品:穩健投資,規避A股市場風險

此類產品一般通過信託的形式發售,在信託合同當中會設定預期收益率,通過產品收益保障機制使預期收益率最終兌現。由於受法律規定,作為產品發行方的信託公司不能以自有資金承諾客戶收益,因此,預期收益能否兌現主要取決於與產品綁定的項目。

由於近期房地產商資金壓力大,融資渠道窄,因此,融資方會增加較高的融資成本,2007年地產信託平均收益10.66%,在2008年從緊的政策背景下,預計此類信託同樣會有不錯的業績表現。另外,因為此類產品有實業基礎,多數項目安全性較高。因此,建議張先生選擇地產類產品。也可以考慮一些保障性較高的基建類和股權抵押類產品。如果需要配置類固定收益產品,建議應選擇優秀公司項目進行投資。

私募股權投資(PE):高風險、高收益類投資產品

私募股權投資一般投資於私有非上市企業,比較偏向於已形成一定規模的成形企業,多采取權益型投資方式。資金募集主要通過非公開方式面向少數機構投資者或個人募集,投資者的收益主要來自於資本退出後的高額回報。

目前,隨著創業板臨近,私募股權投資的資本退出機制更為順暢,此類投資項目退出價格有望"水漲船高"。但由於目前私募股權法律、制度等方面還不健全,加之此類產品本身就是高風險產品,因此建議張先生謹慎投資,或者嚴格控制投資資金比例。

張先生屬於穩健型投資者,投資組合建議:成長性資產比例為30%-40%,定息資產比例為60%-70%。建議投資A股信託計劃比例為25%,類固定收益產品投資比例為60%,私募股權投資比例為10%,另外,留有5%的資產投資於黃金、股票、開發式基金等其他投資產品。預計本組合年收益區間為[0.6%,42.1%],概率為90%。

我要財務自由!財富人生3種境界

人下人、人上人、人上神,既是財富人生的三種客觀狀態,也是財富人生的三種主觀態度。人下人者,致力於勤勞致富,指望多勞多得;人上人者,致力於創業致富,指望馭勞而得;人上神者,致力於投資致富,指望不勞而獲。

甘當人下人,是芸芸眾生既迫不得已又毫不猶豫的選擇,指望打工掙錢,成為相對的富人,從而實現財務自由,幾乎是難上加難。從客觀上來說,由於所在地域的差異、所在單位的不同,想實現廣泛的公平的多勞多得,只能是白日做夢;從主觀上來說,在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和技術明顯取得了駕馭勞動的主導地位,受僱於人當是受剝削於人,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試做人上人,是少數精英既勇往直前又前途未卜的選擇。指望創業致富,成為絕對富人,從而實現財務自由,更是精英之精英的光環。即便不少人創業有成,生意興隆,也很難能確保事業常青,而且人上人的日子未必過得輕鬆,除了要吃苦中苦之外,其間不免還要承擔諸多社會責任,不免會背上馭勞而富、為富不仁的名聲。

財富人生,財不可少,我們好像永遠無法知道需要多少財富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達致財務自由。如果人找錢的日子本身是快樂無比的,那麼,只要我們長大成人,就算實現了財務自由。可惜我們絕大多數人,不論是打工者還是創業者,甚至不論他們有多麼成功,由於擔心遲早會退休或難保事業常青,又不會無師自通地學會錢生錢(投資致富)的遊戲,所以很難擁有淡定從容的財富人生。

我們整天說的財務自由是什麼?

如此一來,我們只能把財務自由定義為不勞而獲。謝天謝地,由於英國人1868年發明了封閉式基金,美國人1924年發明了開放式基金,許多人通過基金投資致富,實現了財務自由的夢想。將辛苦地通過人找錢不斷積累的閒錢長期投資於股票基金,成為世界上最會賺錢的上市公司的小股東,既不勞力又不勞心地分享它們不斷增長的稅後利潤,從而走上了不勞而獲的財務自由之路,豈不是堪比人間神仙。所以說投資基金致富,有如做人上之神,從此之後,人上人和人下人都可以化蛹成蝶,比翼雙飛。股市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那些不相信股市從長期而言必定是正和遊戲,必定呈現GDP增長率1-3倍的人們,總是自定義股市為零和遊戲,企圖通過高拋低吸、損人利己來獲得超額的收益,他們肯投入金錢,就是不肯投入時間和耐心;他們肯鑽研股市技巧,就是不肯樹立投資理念。有了醫生,我們不再擔心治病無術;有了學校,我們不再操心教子無方;有了基金,我們不再著急生財無道。當上了快樂的人上神,就不用重複人下人和人上人的辛苦歷程啦

錢要賺、生活也要享受 教您提高家庭財務自由度

掌握好家庭理財的各項財務指標非常關鍵,防止家庭財務進入“亞健康”狀態,提高家庭財務自由度指標,就要及早樹立理財意識,提高理財收入,同時要將消費支出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消滅財務亞健康

張霞今年剛結婚,為了實現居住條件的一步到位,她和老公一咬牙買了一套價值60萬元的房子。

雖然首付是父母幫忙支付的,但他們每月還是要償還3000多元的貸款本息,而小夫妻倆現在每月的總收入才4000元,這樣,除了還貸款,他們幾乎只能天天吃鹹菜了。沉重的還貸壓力讓小夫妻寢食難安,於是,他們專門去找了理財師諮詢。進我家理財一起聊聊!

理財師經過計算後,告訴他們,家庭財務處於嚴重的“亞健康”狀態,因為其資產負債率以及債務償還比率均大大高於正常值。理財師說,按照其家庭收入情況,適合的月償還本息額最高為2000元,這樣倒算的話,買總價30萬元的房子較為合適。

理財師為此提醒,掌握好家庭理財的各項財務指標非常關鍵,否則就有可能和張霞一樣,使家庭財務進入“亞健康”狀態。

貸多少款不會影響生活質量———債務償還比率小於35%償債比率=每月債務償還總額÷每月扣稅後的收入總額×100%。一個家庭適合負擔多少債務,應當根據家庭的收入情況而定,如果不顧家庭實際而盲目貸款,則會嚴重影響家庭生活質量,甚至有可能因收入減少影響還債,而被加收罰息直至被銀行凍結或收回抵押房產。

時下,“房奴”越來越多。大家在貸款之前,應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好好算一下自己的債務償還比率,並將這一比率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家庭該留多少流動資金———流動性比率三至八為最好

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每月支出。流動性資產是指在急用情況下,能迅速變現而不會帶來損失的資產。比如,現金、活期存款、貨幣基金等。

假如你家庭中有1萬元活期存款,家庭每月支出為2000元,那你的流動性比率為5。也就是說,一旦遇到意外情況,個人完全可以應付5個月的日常開支。但如果你的活期存款為10000元,而每月支出10000元,則流動比率為1,這樣,家庭的應急能力便大大下降了。

另外,如果你的活期存款為40000元,每月開支為2000元,流動比率為20,這時,則應壓縮活期存款。流動性比率過高的現象,在很多高收入群體中較為普遍,它會影響家庭理財收益的提高,家庭財務同樣也會進入亞健康狀態。

我們整天說的財務自由是什麼?

每月該攢多少錢———消費比率40%至60%為佳

消費比率=消費支出/收入總額×100%。這一指標主要反映家庭財務的收支情況是否合理,特別是對很多“月光族”來說很有用處。如果你現在消費比率為100%,則說明你的消費支出過大,應逐漸減少。從理財的角度來說,當然這個比率越小越好。不過現代人不提倡“月光”,也不能只攢錢不消費,能掙會花,將這一比率控制在40%至60%。攢錢和享受生活兼顧,這才是真正的科學理財。

淨投資資產與淨資產比———等於或大於50%為理想指標

淨投資資產與淨資產比=投資資產總額。除住宅投資外,個人還應該有國債、基金、儲蓄等能夠直接產生利息的資產,淨投資資產與淨資產比越高,說明家庭的投資越多元化,賺錢的渠道越多。

不過,對於年輕人來說,這一比率低一點也無所謂,因為畢竟買房要傾其所有或者負債。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比率應當逐漸增大,特別是到了面臨退休的時候,如果這時除了房子以外,其他生息資產仍然很少,那養老就會成為問題了。因此,讓這一指標避免“亞健康”的辦法,是讓自己的生息資產越來越多,晚年的生活才會有更好的保障。

財務自由度———最好大於等於

財務自由度=投資性收入(非工資收入)÷日常消費支出×100%。財務自由度是家庭理財中一項很重要的指標,一個人靠購買基金和炒股的收益完全可以應付家庭日常支出。工資可以基本不動,那這個的人的財務自由度就高,即使以後失業了,也不會對家庭生活帶來太大影響。而如果一個人除了工資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理財收入,那隻能完全依賴工作吃飯了。人家休假你只能加班,沒辦法,誰讓你財務自由度低了。

因此,要想提高家庭財務自由度指標,就要及早樹立理財意識,提高理財收入,同時要將消費支出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這樣,當你的理財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工資收入,你的財務不單會很自由,人生也會更加自由愜意。

財務自由的最高造化,是你不必為衣食的節儉而感到羞愧,不必用大腹便便來證明你的富有;你不必炫耀你的財富,因為你的人格已足以贏得尊重;你的財富只為讓你所愛的人和愛你的人過上舒適和有尊嚴的生活。這樣,財富才能使你達至真正的心靈自由——這也許才是財務自由的真諦。

金錢不一定能使人自由;但沒錢,一定不那麼自由。所以我們要爭取達到財務自由,既要心往之;還要身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