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管辖东北区域的古国,因“不食周粟”而闻名至今

距今5000多年前,在辽宁西部至赤峰一带的西辽河与大凌河流域,生活着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氏族部落。现今的考古学家将这个部落称为“红山文化”。在红山文化后期,一些族人南下,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于冀东北区域,建立了一个国家——“孤竹国”,此时,差不多是商朝建立的初期。

最早管辖东北区域的古国,因“不食周粟”而闻名至今

“父丁孤竹亚屼”罍

在辽西喀左北洞村,曾出土一罍,上铸铭文“父丁孤竹亚屼”。父丁,是孤竹国第七任国君。这是亚微为其父亲所制。《孟子》中有记:“孤竹之君成北海(今渤海)之滨”。

根据以上及其他相关的史料,可以基本推断出商朝时的孤竹国,其管辖的区域大致为:南起渤海北岸,北抵大凌河流域,东自辽宁兴城,西至滦河下游。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管辖东北区域的国家,也是东北先民建立起的第一个集权式国家。

最早管辖东北区域的古国,因“不食周粟”而闻名至今

《史记·周本纪》引《括地志》中有记:“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县南十二里,殷时诸侯国。”

诸侯国源于分封制,周灭商之后,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以及附于土地上的人口,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以拱卫王室。中国的历史自此才开始出现诸侯国。

商朝时,在中央政权的周边区域,还有许多的部族与方国,包括鬼方、羌方、犬戎、周、巴、蜀、濮、楚等。方国是已经归属商朝的部落国家,其他则是相对独立的政权,而且商朝此时并没有进行诸侯国的分封。因此,建立于商初的孤竹国,并非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而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北方小国。

最早管辖东北区域的古国,因“不食周粟”而闻名至今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将其辅臣召公奭封于蓟地(今北京),召公奭令其长子姬克在此建立了燕国。孤竹国的生存空间开始受到挤压。

箕子东迁时,许多孤竹先民跟随箕子进入朝鲜,孤竹国的管辖区域也向东迁移,到现今的锦州、朝阳、营口一带。

最早管辖东北区域的古国,因“不食周粟”而闻名至今

燕国自成立之后就不断吞食原孤竹国控制的区域。到孤竹国成立后六百年(约公元前1000年)时,燕国已经完全控制了孤竹,孤竹从此失去独立地位,成为燕国的附属国。此后,不断衰弱的孤竹国又被山戎制服,成为其“与国”。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十三年),齐桓公为救燕国兵伐山戎,回师时顺便灭了孤竹,孤竹国自此从历史上消失。

最早管辖东北区域的古国,因“不食周粟”而闻名至今

伯夷、叔齐图

孤竹国之所以闻名至今,还在于“不食周粟”的两位王子:伯夷与叔齐。

商朝末年孤竹国君墨台初去世后,将王位传于长子伯夷。伯夷自认才能不如三弟叔齐,不肯继位;而叔齐则坚持要遵守父亲的遗嘱,也不肯继承王位。两个人互相谦让,结果是一齐离家出走。“国人立其中子亚宪”(二公子望)。

伯夷与叔齐离开孤竹国后,碰到伐纣的周武王军队,两人叩马苦谏,却终于无法劝阻住大军。商被灭后,隐居于首阳山的伯夷与叔齐“耻食周粟”,采薇而食,最终饿死在山里。从此被当作高尚守节的典范。

最早管辖东北区域的古国,因“不食周粟”而闻名至今

渭源首阳山

他们隐居的首阳山也因此闻名于世。到如今,出现了许多的“首阳山”,如甘肃渭源首阳山、陕西周至首阳山、河南偃师首阳山、河北迁安首阳山、河北滦县首阳山、山西永济首阳山、山东昌乐首阳山。

各地都在抢夺这个“首阳山”的正宗权,都说自己的首阳山才是伯夷与叔齐的饿死之地,还各自描述出伯夷与叔齐离开孤竹国后的流亡路线,以及如何碰到伐纣的周武王,如何在山里饿死。有些会从当地的气候、地理、土壤来进行综合分析,以考证该地山中是否会有“薇”(蕨菜)的可能。有的甚至已经发展出了“首阳山精神”。

看来,已经去世三千多年的伯夷与叔齐,如今,依然很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