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邏輯漏洞的洞察者:卡爾·波普爾

卡爾·波普爾是當代西方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一。他的一生既平淡又輝煌,他的生活圈子基本是大學研究室,但他的思想卻迸發出燦爛的光芒,照耀在20世紀的上空。

波普爾於1902年出生於維也納的一個猶太家庭,他從小就喜歡思考問題,但不拘泥於詞句,而是面對事實,探討理論。他10歲時就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和達爾文進化論,17歲時曾為弗洛伊德的弟子、精神分析學家阿德勒工作過。早年崇拜的這些思想大師都成為波普爾後來懷疑與批判的對象。

波普爾20歲的時候,跟從維也納一位傢俱木工老師傅當學徒。老師傅特別喜歡問他歷史問題,當波普爾答不上來時,老師傅就自作回答。在他自己提出一兩個更難的問題,並由他自己得意洋洋地解答後,便會以樸實的自豪神情說:“好啦,你可以隨意問我任何問題,我什麼都知道。”波普爾後來自稱,他相信自己從無所不知的木工師傅那裡學到的知識理論,比從他的其他任何老師那裡學到的更多,也沒有任何人對他有那麼大的影響。因為正是這位師傅使他意識到知識是無限的。

人類邏輯漏洞的洞察者:卡爾·波普爾

1928年,波普爾在維也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多次參加維也納學派討論會,維也納學派是20世紀影響最廣泛、持續最長久的哲學流派之一,以邏輯辯駁而著稱。二戰後,波普爾來到英國擔任倫敦經濟學院教授,並加入英國國籍。在此之後,他寫下了一系列影響20世紀思想史的著作:《歷史決定論的貧困》、《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科學發現的邏輯》以及《猜想與反駁:科學知識的增長》等等。1994年,波普爾離開人世,給人類留下了豐厚的思想遺產。

歸納問題

傳統觀念認為科學是一種確定的知識,這種知識是被無數次的經驗所驗證,一般不會有錯。那麼,這種確定的知識是如何來的呢?知識來源於人的經驗,確定的知識來源於人類對經驗的歸納。比如,“天鵝是白色的”這個論斷是這樣來的:人類積累多年的經驗,觀察到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於是得出了這個論斷,又經過多年的驗證,人們不斷強化著這個信念。這種獲取知識的方法,我們稱為歸納法。人類常常通過歸納法獲取知識,比如,“太陽每天升起”、“人都是要死的”等等知識,都是通過無數次經驗歸納出來的知識。

通過歸納法獲取的知識是確定的嗎?不一定。1697年,西方探險者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黑天鵝,它們通體羽毛顏色漆黑,於是,“天鵝是白色的”這個不容置疑的事實瞬間就被顛覆了。可見,歸納法是有缺陷的。20世紀著名哲學家羅素就曾講過一個關於歸納主義者火雞的故事:在一個火雞飼養場裡,有一隻火雞發現,第一天上午9點鐘主人給它餵食,無論雨天和晴天、熱天和冷天、星期三和星期四……於是這隻火雞進行歸納推理,得出結論:“主人總是在上午9點鐘給我餵食。”可是,在聖誕節前夕,當主人沒有給它餵食,而是把它宰殺的時候,它通過歸納總結出來的結論被無情地推翻了。

人類邏輯漏洞的洞察者:卡爾·波普爾

歸納法主要有三種缺陷:(1)不能從有限推出無限。無論你看到多少隻白山羊,也不能推出山羊的顏色一定是白色的。(2)不能從過去推知未來。多少次了,時間一到,雞就可以享受美食了。但它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有一天時間到了 ,它的脖子卻被扭斷了。(3)不能從單稱判斷推出全稱判斷。賈寶玉和很多人愛林妹妹,我們不能推出所有的人都愛林妹妹,比如賈府的焦大就不愛林妹妹。所以,歸納推理不是一種嚴密的的邏輯推理形式。

猜想與反駁

可是,科學家們在驗證一個科學理論時,使用的卻一直是歸納法,當一個理論被多次觀測或實驗結果所證實,就得到了科學家的承認。比如,牛頓的引力定律在它問世後的幾百年裡,被無數的觀測事實所驗證,因此一直被當做真理來接受。

但在1919年,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萬里跋涉,到達非洲普林西比島觀測日全食,對觀測結果進行嚴密計算,最終證實了這次觀測無法用牛頓理論來解釋,只能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解釋。

這個科學事件震驚了當時的科學界——一個科學理論看起來無論多麼堅實,都有可能出現漏洞。這個強烈刺激促使卡爾·波普爾對“什麼是科學”進行了長期的思考,最後得出結論,人類基本沒有什麼確定的知識,我們確信的那些知識,都有可能被後來的事實或研究證偽。

既然沒有確定的知識,那麼科學的大廈如何建立呢?波普爾的回答是:只要一個理論給出的結果全部與我們現有的觀察相吻合,那麼它就是科學理論。如果哪天這個理論給出的結果與觀察不符了,這個理論就被證偽了,到時又會有新的理論出現。就像“地心說”被證偽了,“日心說”就出現了;牛頓理論被證偽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會出現。也就是說,一個科學理論的發明就是為了被證偽的,但在被證偽之前,它的一切結果都被定義成真。

“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這個理論符合我們所有的觀察,所以我們就把“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當真。如果哪天太陽不再從東方升起了,我們就把“太陽東昇”從科學知識體系內剔除出去,然後再建立新的假說,進行反駁,重複上述過程。人類的科學知識的大廈就是這樣逐步建立的。

按照波普爾對科學的認識,不能證偽的就不是科學,比如,中醫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五行我們連看都看不到,更談不上證偽了,所以中醫不是科學。數學、邏輯學按照波普爾的科學劃分原則也不是科學,因為你都沒辦法用實踐區證實或證偽它們。當然,科學和有用是兩個概念,科學很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全是科學。中醫、數學、邏輯都不是科學,但它們都很有用。

波普爾的死穴

上述思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都符合波普爾的證偽原則。但也有讓我們迷惑的地方,難道數學都不是科學嗎?如果承認數學是科學,那麼波普爾一定錯了,他錯在哪裡呢?他錯在證偽原則。波普爾是在反對證實原則的基礎上提出證偽原則的,他認為,人類永遠也無法證實一個科學結論,因為人類是無法窮盡所有的事實,但證偽一個科學結論就很容易了,只要找到一個反論,就足以推翻以前的結論。但他忘記了一個事實,人類畢竟檢驗了一部分事實,在一定範圍內或一定條件下,這個結論是有一定意義的。比如,“天鵝都是白色的”這個結論是在歐洲的經驗範圍內得出的,如果加上限制條件,“在歐洲,天鵝都是白色的”這個結論就是正確的。

而且,從證實原則無法得到完全確定的結論,那麼從證偽原則,我們就能完全否定已有的結論嗎?也不能。畢竟證偽一個科學結論,並不像證偽“天鵝都是白色的”那麼簡單,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如果我們遇到一個反例,就否定我們的科學結論,而不去反思這個反例是否有什麼問題,那我們的科學可能就已經滅亡了。波普爾對證偽原則想得太簡單了,他完全否定證實原則,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證實原則與證偽原則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證實原則為我們人類積累了一些有巨大價值的科學結論,證偽原則的意義是讓我們去完善這些科學結論,而不是否定這些科學結論。證實原則與證偽原則相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科學的發展。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